現在國內城市的新區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都在拼命地賣房,那這是陷阱還是餡餅呢?這是我被問得最多的問題之一,這裡來統一回答下。該如何判斷一座城市裡新規劃的新區新城,未來是否有投資潛力?也給大家提出五種判斷方法。歡迎大家先點贊關注再往下看。
現在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在拼命地造新區新城。這些新城新區幾乎都在賣房,那些宏偉的藍圖、比如金融城、科學城、教育城、智慧城、生態新城等美好的概念,很打動人心。加上比較便宜的房價,團購折扣等,購房者們往往會蠢蠢欲動,期待著自己買了就能財富倍增。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告訴大家一個殘酷的事實,大部分的新城新區約等於“空城”“鬼城”。
咱們還是拿資料來說話,根據有關部門的一項調查統計發現,全國,平均一個省會城市就規劃了4.6個新區新城,地級城市平均每個規劃了1.5個新區新城,更可怕的是,這些新區新城總共規劃的人口居然高達34億,而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總人口才14.1億,也就是說,所有的人都從農村和老城搬到新城,也僅僅才能填滿三分之一的”規劃大餅”,這很令人瞠目結舌呀。所以這些資料,告訴那些對新城新區投資買房上頭的人,是不是心裡涼涼的啦?
大部分新區新城,無一例外的都是先賣地賣房,掙夠錢以後才去慢慢開發建設、招商引資,這種發展模式最終的宿命就是淪為鬼城。為什麼呢?因為過早的開發房地產,會拉高企業的運營成本,嚴重影響產業的發展。
像是什麼鄂爾多斯、呼和浩特、蘭州、唐山、天津等西北、北方的城市,甚至環京環滬的一些已開發的片區,住房空置率超過50%。雖然近些年來,有些區域正在慢慢復甦,但是離摘帽“鬼城”還遠得很,因為新城新區的開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十幾年,甚至更久的漫長週期。而那些藉著新區新城規劃概念,炒作起來的樓盤,誰要是買了,就只能陪著站崗啦!
這裡給我們買房人敲了一個警鐘,再有誘惑力的規劃藍圖,真正入手時,一定要看清楚這些利好,到底能不能兌現?什麼時候兌現?
如何判斷一座城市的新區新城,未來能否可以發展成為核心地段呢?我們有五大判斷方法。
1、看政府意志。這個怎麼理解呢?就是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的這些新區新城能否發展起來,關鍵看政府的重視程度,有沒有足夠的資金、資源注入,操作方法是,大家可以查一查當地政府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沒有撥款給這些新城新區去修路修橋,建學校等等。如果沒有,或者投入很少,發展建設將會非常緩慢,有的甚至都會爛尾的風險。
2、看產業發展。很多地區城市規劃了一些新的產業園園區,像網際網路產業園、高科技產業園、文化創意園、科教城、知識城等等。
這些規劃是挺好,但是真正有產業匯入嗎?有發展優勢嗎?比如是否產業生態鏈完善,是否有人才聚集優勢,有成本資金優勢等,如果這些都不行,恐怕又是紙上談兵,空歡喜一場。根據我們研究的、以往成功的新城新區案例來看,新區的產業發展,要在城市主導產業的基礎上,有提升、有最佳化、有升級,才能有持續發展。
3、看人口流動。有些新區新城,也曾經吸引過一些人來。但是由於就業、城市配套、生活舒適度、教育醫療等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最後的結果,就變成人來了,又走了,沒法留住人。比如說長三角的嘉善、環京的廊坊,早年的燕郊,都是失敗的。所以,我們特別要警惕的是,那些人口淨流出的城市。這類城市的新區新城原則上是不靠譜的。
4、看規劃能級。正常情況下,級別越高,風險越小,但這並不意味著國家級的新區就一定沒有問題。最好是選擇強二線城市以上的新區新城。選擇標準上給大家一個公式,是國家級新區優於自貿區,自貿區優於高新區,高新區優於開發區,開發區優於一般的工業產業園。
5、看面積大小。很多城市新區新城的規劃,往往好大喜功。從幾十平方公里到幾百平方公里不等,像是唐山的濱海新城,200平方公里。西安的西鹹新區,規劃了800多平方公里。蘭州新區規劃面積更是高達1744平方公里,天津的濱海新區,更是高達2270平方公里。如此大的空間範圍,想要整體在短時間內發展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想想深圳的發展吧,1997平方公里的空間,用了40年的時間,才有了現在的城市面貌。所以,我們買房挑選新區,最穩妥的選擇是,距離主城區最近、城市資源要素最集中、最核心的板塊。
以上五種判斷方法,是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的,只要你有心,認真收集資料,提前做好功課,就能避免買房掉坑。
我是老王,帶你學習有用的房產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