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了,今年的行情和氣溫一樣,明顯變冷了。
房價下跌了,那些買了縣城的人,心情也跟著入了秋。
“大概那個位置,十三樓,陽臺正對著護城河。”
表哥將電驢停在路邊下,伸出右手,指著半空中的一個位置,告訴我他的房子明年十二月份交房。
前年,姨媽和姨父替他在老家縣城悄咪咪買了房,我都沒機會勸。
樓盤位置不錯,除了護城河的景觀,旁邊就是縣城最好的中學,一公里左右就是縣政府的大樓,還有個面積頗大的溼地湖市民公園。
政府部門、好學校、好景觀,三者合一,應該是個王炸組合,可惜,錯就錯在城市。
這樣的王炸,放在一線城市應該就是10萬+,可放在我們那縣城,只賣9000。
三年前縣城均價剛過7500,這邊就賣9000,一百一十多平的房子,妥妥的百萬資產。
但是縣城的房價的波動就像老頭在呼吸,大口喘,大口吸。
眼瞅房價漲起來,烏泱泱提著鈔票衝進售樓處,轉眼又跌得鼻青臉腫。
如今房子還沒拿到手,房價就跌到7800,僅1年半的時間,白白損失10來萬,要算上首付,估計得20萬。
最近一些房企接連暴雷,在外工作的表哥每天都在擔驚受怕,一想到自己買的期房,晚上就翻來覆去睡不著。
國慶回家一定要拉著我去工地轉一圈。
好在他買的專案是個本地有些實力的開發商,施工節奏還比較正常。
表哥懸著的心終於稍稍放下了。
“貸款還差一點,我準備今年底或者明年中,一口氣提前還了。”
我準備開口勸,想了想還是把想說的話嚥了下去。
表哥是在合肥讀的書,學的計算機,畢業後留在合肥發展,除了年節基本不回老家。
這也就意味著在他在縣城購買的房子即便交了房,每年也只是住上幾天,然後都是空置狀態。
而兩位老人已經習慣了鄉下自耕自作,鄰里鄉親的生活,更不可能搬上縣城來住。
上百萬在縣城買個房子,沒人住!
住不著,只能情感安慰留個念想,倒也不虧。
但可怕的是,住不著你還要每個月準時還房貸,還了房貸還不說,關鍵還不漲啊。
每個月就好像給一個無底洞投錢,除了每天阿Q精神安慰自己有房之外,有什麼?
我在中介平臺上看了一下表哥房子周邊的二手房交易情況,發現旁邊小區的一套次新房7000出頭的價格,掛了半年還沒有賣出。
像我老家這樣的縣城,處在長三角的邊緣,夾在南京與合肥的中間地帶,勞動力大量流出,常住人口常年低於戶籍人口。
平常時候,除了學生,街面上都見不到年輕人,每年只有春節期間稍微熱鬧些。
經濟上,前些年縣裡的支柱產業是大棚蔬菜,近些年勞動力大量外出打工,大棚蔬菜也漸漸勢微。
後來趁著政策風口,招商引資建了工業園,但也只是搞了幾個水泥瀝青廠和化肥廠,然後就空空蕩蕩。
我怎麼都想不明白,就這條件,房子憑什麼敢賣那麼貴?
年輕人不回來,沒需求!
本地人掙得少,買不起!
人口和經濟這兩個硬核邏輯都不成立,房子再好,住不上,也是花瓶!
先前房價也只是湊了那波全國性漲幅的熱鬧,往後我真的不敢想。
今年行情很明顯了冷下來,先前漲起來的那波房價已經跌回去了!
不同的縣城,演著同一種揪心的情節。
這些天,大黃的日子也不好過,他是我大學的室友,也正為了自己縣城房子的事愁得團團轉。
大黃的老家在湖北恩施市下轄的一個小縣城,2017年時,恰逢縣城棚改,老城區的房子被拆了,他媽天天打電話和他說老家縣城的房價在漲。
他原先計劃著畢業後和女朋友去武漢發展,而當時武昌區的房價已經漲到近2萬,攢夠首付還需要個幾年。
對比起來,老家的房價只是正在向8000邁進。
正猶豫的時候,他媽又打電話說,老家那邊計劃建一個特色旅遊小鎮,很多周邊景觀不錯的房子都被搶光了,還有人一下子買了好幾套。
趁著過年回家,大黃看了幾個盤,在銷售各種話術的轟炸下,他最終決定曲線救國——先在縣城買房,等過幾年房價漲上去了,轉手賣出,武漢的首付也就有了。
計劃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忍。
大黃的那套房子,在新開闢的區域,單價7000剛出頭,旁邊就是所謂的特色小鎮。
小鎮剛開業時,每天確實有有一些觀光團來訪,房價也漲到7800,大黃一算,總價漲了8萬,比自己一年的工資還要高,心裡美極了。
還沒來得及高興多久,縣城的房價冷不丁下跌,大黃慌了,想趕緊轉手。
他算了一下,這幾年房子陸陸續續也漲了一些,如果賣得快,還能小賺一筆。
掛牌出售時他才發現,同小區共有十幾套房源都掛在網上賣,但都無人問津。
大黃終於明白了事情的不對勁:整個縣城也就30萬人,許多當地年輕人都會選擇去恩施買房,縣城的房子需求量根本沒有想得那麼大。
他的房子一賣就是兩年,價格一降再降,已經降到了幾乎是買房時的原價,但至今沒有賣出,甚至連看房的人都沒有。
縣城的房子賣不出去,意味著武漢的首付遙遙無期,最近他也聽出了女朋友語氣中的抱怨越來越明顯。
其實他早就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大多數十八線縣城並沒有十分突出的景觀資源用來發展旅遊。
千城一貌的特色旅遊小鎮根本無法挽救縣城人口流失和經濟實力薄弱的頑疾。
大黃老家縣城的那一波漲幅完全是漲於棚改,也必定會落於棚改,等到拆遷的菸灰散去,縣城房價骨感的現實才會被暴露。
而所謂的特色旅遊小鎮,完全是開發商藉著當地產業規劃的噱頭。
憑三三兩兩的觀光團對經濟的刺激帶動房價上升,在縣城稀少的需求面前,未免也太杯水車薪!
一場疫情,讓當地的特色小鎮冷清了很久,而大黃的心也跌入冰點,他的房子,還在降價賣著......
房價一跌,焦急的豈止是少數。
同事小杜都快瘋了,她名下的2套房產都在江西老家,早已跌出了六親不認的節奏。
2016年他們縣裡求發展,大搞招商引資,縣政府在縣城邊上劃了一塊地,準備建一個商業文化新城,當時規劃的是星巴克等一眾知名品牌都會入駐。
新城裡又劃了一塊地,給一個知名開發商建住宅。
規劃一出來,縣城的人像被下了蠱,都興奮得不行。
小杜女士的老爸老杜是當地某知名國有企業的管理層,老杜憑藉自己半輩子積攢的人脈和資源,成功給女兒拿到了兩套。
其實當時買到這個小區的,在當地均是非富即貴。
兩年後,小區建成了,而新城裡的其他配套卻並沒有落地,街道空空蕩蕩,也沒有人願意過去生活。
沒有配套就沒有吧,好歹房子還攥在手裡。
今年小杜的男朋友準備創業,需要一筆啟動資金,他們就計劃著將其中的一套住房抵押給銀行。
誰知當地的銀行並不願意給他們做抵押。
因為新城規劃較為偏遠,縣城的發展重心已經由小區所在的西北方向轉到縣城的東南方向,小區所在的地段人氣並不旺。
而且小杜的這個小區有很多套住房都在掛牌出售,但是願意接盤的人卻寥寥無幾,相同的價格,別人更願意去更好的地段買新房,即便都降了好幾次,也沒個人來看房。
一句話,小杜的房子有價無市,當地銀行不願意接這筆生意。
如今周圍幾個城市的房價均跌了下去,小杜所在的縣城跌得更慘,這時候賣房,小杜覺得橫豎都不划算。
抵押不成,又不好賣出,這是當時大手一揮購下兩套房產的杜家人沒想到的。
其實小杜的情況並不少見,很多小縣城以及弱二線都會出現類似的事情。
地方政府為了發展,半年一個小規劃,一年一個大規劃,政策的持續變動也會加大了本地樓市的不確定性。
配套爛尾,供應量大,城市介面規劃改變,都會讓房子價格迅速貶值,即便是整體房價上升,在只有幾十萬人口的縣城,需求也較弱,部分介面也會因為老舊、人氣和市政規劃等因素而出現有價無市的情況。
小杜的房子,此刻就是塊燙手的山芋。
縣城的房子,真的翻不了身了?
目前來看這個問題的答案比較明顯。
倘若你是在老家發展,在縣城買一套房子自住,當然可以。
但凡你是在一二線城市就業,逢年過節才回趟家,那麼縣城的房子,真的不建議。
投資,你有更多的選擇。
今年的行情冷,各大城市都幾乎熄火,縣城更是跌得離譜。
在幾乎每一輪房價週期中,十八線小城市對於漲幅都是滯後的,而對於下跌卻是最敏感的。
漲得慢,跌得猛!你的小心臟如果承受得起,悉聽尊便。
買房背後的人口、經濟和產業的硬核邏輯,在小縣城均很難成立,人口外溢嚴重,勞動力流出勢必造成經濟疲軟。
沒有錢,沒有人,哪裡來需求?
沒有需求的高價,不是泡沫是什麼?
無論是吹得天花亂墜的景觀、特色小鎮還是商業配套,下決定之前,記住:縣城,請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