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到很多小夥伴的私信,詢問我選房的建議,首先在這裡,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和信任,我也會再接再厲,並且毫無保留的把我知道的和我理解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今天我來分享一下【剛需如何在眾多房源備選項中做出最優選擇?】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正確答案,
那些能給出正確答案的文章或者博主我認為都是扯淡!
因為每個人在意的點不一樣,可能有些人注重採光要大於噪音,有些人注重地段大於小區,有些人注重戶型大於面積等等……
所以當很多小夥伴問我的時候,我只能把我的觀點分享給你,但那僅僅是我的觀點而已,房子畢竟是你自己住,需要做抉擇的還是你自己。
那接下來我一次性把之前粉絲選房的糾結點和痛點說一下我的看法,以及分享我個人當時選房的觀念以及我入住後的心得體會:
️ 總價相同,中心區周邊的專案如何選擇
這個又分待發展的新城區和郊區,本人不推薦郊區,如果實在沒得選,個人建議選擇那些規劃定位比較清晰明確的郊區專案,或是你生活區周邊的專案,至少先讓自己有個家。
個人建議:如果是中心區周邊的專案,有三大原則可供比較參考【以通勤時間半小時為基本準則】【專案周邊醫院/學校/商業/公園配套設施】【專案周邊地鐵交通規劃】這些都是後期二手市場上的加分項。
️ 這可能是個辯論題:總價相差無幾的前提下,中心區小面積(通勤時間20分鐘)or周邊區塊中等面積(通勤時間30分鐘)如何選
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
我先說我的結論:我選擇後者,主要原因有三點:
1.本人更喜歡大面積,作為5-8年的規劃,考慮到生寶寶,面積太小個人感覺會很擠;
2.中心區個人覺得並非很香,工作日基本都是公司與家兩點一線;
3.相比於中心區,周邊新城區未來想象空間更大。
️地段區位相同的情況下,價差在可接受範圍內,首選優質開發商專案,優質開發商往往代表優質專案,優質專案往往也能代表優質品質,也代表好的物業。後期轉手又會是個加分項!
個人建議:龍湖/綠城/萬科/保利/雅戈爾/金茂/濱江在我們這裡都是相當當的大品牌。
️ 【洋房+小高層+高層規劃的專案要優於純高層規劃的專案】純高層專案容積率要其它組合規定的專案。容積率越高,一般居住舒適度就會越低。
解釋一下什麼是容積率:簡單舉個例子吧,相同一個房間住10個人舒服還是住2個人舒服?很好理解吧。
️一般專案中間為“樓王”位置,即專案最佳位置,但一般價格也是最高的(對居住品質要求高的可考慮,剛需本人不太建議),除去“樓王”位置,其餘挑哪都差別不大(除非專案一邊設有高架/主幹道等)
️ 得房率(實際能得到的住房面積):洋房大於小高層大於高層(相同總價和麵積的情況下,首選洋房)
粉絲案例:33層19樓黃金樓層125平方or11層3樓125平方,我個人更喜歡後者,因為相同總價的前提下,我得到的實際面積更多,價效比也就更高。
️ 高層住宅,超低樓層的採光和超高樓層的噪音問題後期都可解決,但是二樓的廁所反水和頂樓的滲水問題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在高低樓層間猶豫的小夥伴可做參考)
個人建議:剛需小夥伴可根據個人喜好和實際售賣情況,選擇超高層或者超低層,(無非就是加裝三層中空玻璃和買個好品質烘乾機的選擇問題)但不建議2樓和頂樓。
️ 同小區價差不大的前提下,頂+閣的戶型可考慮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有人肯定會說我打臉,不是說頂樓不好嗎?
別急,先聽我說說我的想法,主要有以下三點:
1.【戶型的稀缺性】頂+閣的戶型未來是很少的了,至少在我們這裡是這種情況;
2.【得房率高,可利用面積大】頂+閣的戶型一般都出現在洋房且附有頂層大露臺,實打實自用面積,後期裝修可以把它包進來做成陽光房,真香!
3.【它的總體優點要大於缺點】所以我也就能接受它滲水的問題了。
️ 總價和得房率相同的情況下,看戶型。個人認為方正的戶型要優於狹長的戶型,方正的戶型更好的做到了南北通透,且能做到三房朝南,強烈推薦【四葉草戶型】
室內利用率高!
不著急入住的小夥伴首選新房,二手房首選新交付的,如果資金困難選擇老小區,一定要選擇帶電梯的。有時候差幾萬咬咬牙真的就過去了。
我們剛需買房思維邏輯很重要,個人認為應該是【先選區塊再看專案後挑房】這個順序來。再大的房子也要看專案整體品質和定位,同樣,再好的專案也要看區塊整體的規劃和發展,有地鐵有學校又有商業,住在其中怎叫一個方便了得!
以上是我個人對於選房的一些心得體會,如果你有不同建議或者更好的策略,歡迎評論區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