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元的鈔票,進入自動販賣機
你有多久沒用過現金?
當自動販賣機裡不再是可樂雪碧礦泉水,而是一張20元紙幣,我們就該明白:時代變了,在悄然無聲之間。
最近,兩張圖片在網際網路流傳開來。
其中一張是一臺自動販賣機。這部機器的近半格子都是空的,而其餘格子裡,都分別躺著一張20元的人民幣。
按下相應格子的號碼,用微信或支付寶掃碼付款,即可得到格子裡的紙幣。只不過,可樂雪碧礦泉水尚且叫自動售賣,這個就得叫做自動兌換。
整個過程,其實就是將電子錢包中的數字兌換成紙幣,中間不收手續費。人們掃碼支出20元,實際到手的還是20元。
簡單來說就是,屬於你的錢還是這麼多,只不過換了個形態存在。
這種模式有點類似於銀行的ATM,但ATM刷的是銀行卡,取出來的是百元大鈔。而這種機器,刷的是微信、支付寶,取出來的卻可以是5元、10元、20元之類的零錢。
掃碼一下,即可兌換。
這種“自動兌換機”成為了許多人的及時雨。
雖然電子支付已經十分普及,但人們難免會遇到一些需要用到現金的場景,例如醫院掛號、買病歷本,再例如春節過年給親戚封實體紅包,甚至超市的購物車都要用1元硬幣解鎖。
這對於已經習慣電子支付,很久沒碰過紙幣的人來說,無疑是個難題。
有網友表示,自己曾因為沒有現金掛號,而在醫院大廳四處找人還錢。還有網友說,為了換一百塊的零錢,曾經花7塊錢跑腿費在餓了麼上找小哥換。
從前,人們缺錢是因為生活不夠富裕。如今,人們缺錢是因為手上一張紙幣都沒有。
舊時曾被拿去換各種東西的現金,如今正在被人們以別的方式換回來。
這似乎有些滑稽,但卻真真切切地反映了一個時代的變遷。
在數字化的浪潮下,有的人見錢忘名,將現金說成“實體錢”。有的人甚至將紙幣防在錢包裡多年未用,“都捂臭了”。
電子支付的普及讓越來越多人忘記現金長什麼樣,甚至不知道最新版的人民幣顏色有多鮮豔。
這不能簡單定義為好事或者壞事,但可以確定的是,電子錢包開啟了一個新的支付時代。
支付寶和微信,
改變了線上線下消費場景
提到電子支付,不得不說的便是支付寶。
這個年度活躍使用者已超10億的App,一開始其實是為了電商而生。
2003年5月,阿里上線淘寶網,聚焦C2C業務。但由於當時的網際網路並沒有一個通用的支付工具,直到10月淘寶網仍沒有促成一單交易。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淘寶網推出了一個外掛,那就是支付寶。透過支付寶的擔保交易服務,買家可以先付款到平臺,等到收貨後再由平臺付款給賣家。
這個擔保交易的流程看似簡單,只是多了一個第三方,但卻直擊使用者痛點,大大推動了電商行業的發展。
支付寶崛起的那幾年裡,不少人因為有了擔保交易的保障而開始嘗試網上購物。
一種叫做“支付寶充值”的服務在各大便利店悄然興起。
和手機話費、交通卡、遊戲幣充值一樣,支付寶也是用現金換數字。
沒有銀行卡,或者不敢繫結銀行卡的人往往會到便利店充值支付寶。每次充值都要付一筆小額手續費,每筆手續費按照充值金額的1%來算。
例如,現金充值100元(或100元以下)就收取1元手續費,充值500元就收取5元手續費。這種充值服務至今仍存在於某些便利店,繼續為一些使用者提供便利。
回顧當年,電子支付仍處於萌芽階段,人們線上下用現金換支付寶餘額。如今,電子支付已十分普及,人們開始線上下用支付寶餘額兌換現金。
風水輪流轉。
當年上線支付寶都要做好“坐牢準備”的馬雲或許也沒想到,今天電子支付的流行,讓現金兌換進入了自動販賣機。
如果說,支付寶拓寬了線上消費的賽道,那麼微信支付則讓電子錢包進入到更多現實生活中,進一步加速“無現金化”。
2014年春節,騰訊發動了知名的“微信紅包偷襲支付寶”事件。當時穩坐國內移動支付第一把交椅的支付寶,就這樣被打了個猝不及防。
在後續的日子裡,微信支付不斷憑藉社交優勢衝擊線下,成功將收款碼打入更多小攤、菜市場、社群便利店,以一招“線下包圍線上”與支付寶直面交鋒。
線上和線下的電子支付戰,讓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被應用到更多生活場景中。
網購,交話費、水費、電費,在超市、便利店買東西,甚至是叫網約車、點個外賣,人們都已經離不開電子支付。
最終,紙幣的用武之地越來越少,成為了被人們遺忘“實體錢”。
那些還在用現金的人
不過,雖然微信、支付寶已成為大多數人的日常支付工具,但仍然有那麼一部分人還在使用現金交易。
每家每戶中都有的老人,就是這一類人。
由於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許多老人並不會用智慧手機上網,也不懂得如何微信付款。
出門買東西時,他們也常常遇到對方沒有現金找零的問題。電子支付的普及,給這群人帶來了數字鴻溝。
所幸的是,各大平臺都在漸漸推進手機應用適老化。
今年6月,支付寶App上線長輩模式。這一模式的介面字型和圖示比普通版本的更大,功能區也變得更為簡潔,隱藏了許多不常用的非必要功能。
而在近期,微信也正式推出了適老化的“關懷模式”。整個介面的文字更大更清晰,同時色彩更強更好認,按鈕更大更易用。
支付寶和微信的這一步,幫助縮小了老年人與網際網路之間的數字鴻溝。
雖然它們的適老化改造仍處於初步階段,許多細節還未完善,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持續不斷的探索中,這兩個支付工具都將讓更多銀髮族在接觸電子支付時遇到的障礙更小,可以更好地擁抱便利的數字生活。
到了那個時候,去市場買菜不會微信掃碼,再也不會是老年煩惱之一。而兌換紙幣的自動販賣機前,也可能站著一個需要現金封春節紅包的老奶奶。
在悄然無聲之間,電子支付給時代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當我們回頭,才會發現紙幣已經躺在了自動販賣機裡。
作者: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