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不好,大家就開始寫段子,其中有一條就是上一次A股3000多點的時候,電臺還在放還珠格格。看到這段子,不禁讓人唏噓,確實上證指數第一次突破3000點的時候,那是15前年的事情了。這麼多年了,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可是我們的股市竟然還在3000多點,中國股市究竟怎麼了。
首先我們大家談的股市主要是指上證指數,其權重股主要以金融、地產和原材料等舊經濟股票為主,上證指數由於編制規則、缺乏退市制度、行業分佈不均和公司代表性不強等一系列原因,用它來代表中國經濟和整體股市情況會出現失真,但是它確實也反映出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最近我看了《資本回報》這本書,而書中正好給出了中國股市長期不漲的深層次原因,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 長期GDP增長和股票市場回報率沒有相關性,經濟成長並不一定帶動企業盈利同步成長,而盈利成長是長期股價最重要的決定因素。
2. 上市公司與投資者利益不一致,甚至出現了很多侵害股東權益的事情,管理層對股東利益忠誠程度全憑運氣。經濟成長讓很多公司高管受益,公司客戶亦受益,但是股東特別是小股東可能並沒有受益。
3. 證券立法參差不全,執法力度好壞參半,特別保護股東權益執法力度和退市力度不夠。
4. 公司資本開支增長與股價漲幅往往呈現出負相關,公司資產擴張行為:比如併購、增發新股和新貸款後,常常伴隨此後的低迴報,而不少上證指數代表的舊經濟權值股呈現出了過度投資,而過度投資會危害投資回報,企業模式轉型還需要時間。
就拿金融行業來說吧,有不少公司以資產增長為主要目的,不斷的在市場融資,增加槓桿以提高收益,但在危機發生時容易出現大量減值,因此大多數金融類股的估值出現長期下滑趨勢。
比如有些製造業企業,在市場狂熱的時候,透過發股舉債,瘋狂加大資本開支,導致行業供給過剩,此時的加碼投資反而導致了未來的低迴報,盈利出現大幅波動。而選擇逆資本週期投資的公司卻獲得了長期穩定的回報。
再看看很多發達國家,雖然GDP增速非常緩慢,但是這些國家的股市卻長期穩定上漲,因為這些國家的很多企業注重保護股東權益,資本開支很低,有穩定的經營現金流,這些公司長期為股東創造了豐厚的回報。
這就是《資本回報》解釋的中國股市不漲的核心原因。大多數分析師只重視分析需求端,忽略了供給端的分析,我覺得本書主要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也就是供給端的資本週期來分析問題。第二點啟示就是管理層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資產配置能力,要逆資本週期來投資,才能為股東創造穩定長期高收益。
最後我們來展望一下未來中國股市還有前途嗎,我們看到用上證指數來代表中國股市是失真的,因為指數權值股的行業和公司並不具有代表性。那麼有沒有更能代表中國股市和未來經濟的新方向的指數呢?我個人覺得滬深300指數和恆生指數更能代表未來中國股市。
首先我們來看看滬深300指數,滬深300指數主要包括了中國最優秀的金融和消費公司,在前10大權重股裡面,有3只金融股,7只是消費醫藥股。更重要的是,前十大權重股幾乎都是不需要在市場上融資,資本開支很少,現金流充沛,同時具有10%以上的內生增長,我在以前的文章裡面,分析過了為什麼滬深300指數前兩大權值股貴州茅臺和中國平安具備了上述特質。同時,滬深300指數相較上證指數長期走勢向上,今年更是創出了歷史新高,相信未來隨著中國法制更健全,投資者權益得到保護,在滬深300指數主要成分股在內生增長的驅動下,會為長期持有滬深300指數基金ETF的投資者創造出穩定收益。
另外一個指數是恆生指數,近年來其成分股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和生物醫藥公司選擇來香港上市,恆生指數中科技和醫療保健行業佔比快速提升,科技佔比達到23.11%,醫療保健上升到了4.87%,傳統的金融地產佔比大幅下滑,恆生指數未來的趨勢是新經濟股票佔比會繼續提升,比如未來如果位元組跳動來港上市,肯定會加入恆生指數,且佔比較高;且恆指也會更加分散化,預計成分股數目從50只增加到80只。因此,這種變化會讓恆指越來越代表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方向,而長期投資將會更具有價值。
總結來說,未來大家對中國股市的刻板印象會逐步改變,中國股市很可能會擺脫經濟增長和股東利益脫鉤的現象。如果大家長期看好中國國運,可以選擇持有代表中國股市和未來新經濟方向的滬深300指數指數基金和恆生指數基金,做到不擇時,堅持長期持有,從而分享中國經濟的長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