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北京鴉科鳥類
常言道:天下烏鴉一般黑!其實不然!國外的鴉科鳥先不提,就是北京的鴉科甚至也不完全是黑色的,甚至不乏一些比較養眼的種類。
達烏里寒鴉
達烏里寒鴉(Coloeus dauuricus)又叫東方寒鴉,體色為黑與灰白相間,頭部前胸背部和翅膀尾部為黑色,後頸部至腹部為灰白色。夏季在內蒙古、蒙古國和俄羅斯等地的山地和林緣環境繁殖,北京夏季偶爾能看見少量不繁殖的遊蕩個體。
在北京是冬候鳥,每年十月份開始飛至北京,深秋時節它們在北京周邊穩定出現,城區外的荒野林緣和農業區是它們喜愛的越冬環境。“達烏里”這個名詞也被寫成達烏爾、達胡爾或者達斡爾等,指的是貝加爾以東的地區,那裡正是達烏里寒鴉的標本採集地,很多達烏里寒鴉在那裡繁殖。
夏季內蒙古地區叢集的達烏里寒鴉,有些黑色的是當年的幼鳥
在8-9月的時候,如果我們去內蒙古旅行時經常可以見到大陸的達烏里寒鴉在路邊的農田村莊等地叢集活動,甚至能看到幾千的個體活動,甚為壯觀。深秋的時候在北京郊區觀鳥時也能看見幾千甚至上萬的它們一起活動,收割後農田裡散落的農作物是它們喜愛的食物,郊區的垃圾填埋場也能看見它們的身影。
成年達烏里寒鴉體色黑和灰白相間,而達烏里寒鴉的亞成鳥是接近純黑的,在第二年春末的時候才會逐漸換成與成年一樣的兩色體色。
寒鴉
在歐亞大陸西部至中部分佈著另外一種寒鴉,又叫西方寒鴉(Coloeus monedula),在我國分佈在新疆西部地區,北京前年有迷鳥記錄。寒鴉與達烏里寒鴉不同,無論亞成還是成年體色都是純黑色,但是其虹膜為白色,達烏里寒鴉為黑色,如果我們發現一隻白色虹膜的“達烏里寒鴉”那很可能就是華北地區罕見的寒鴉了!
寒鴉,注意它們的虹膜為灰白色
白頸鴉
白頸鴉(Corvus torquatus)主要分佈我國南部,華北地區比較罕見。很多人區分不了達烏里寒鴉和白頸鴉,白頸鴉體型比達烏里寒鴉要大得多,喙更長且強壯。達烏里寒鴉的喙則相對較短有種類似圓錐狀的外形。白頸鴉腹部為黑色,而達烏里寒鴉為灰白色。白頸鴉過去在我國南方為常見鳥類,華北地區略少見,但也不是極為罕見。
圖
白頸鴉
近些年來其在南方也呈現了種群下降的趨勢,明顯不如歷史上常見了。其性格孤僻,不叢集,多單隻活動,而且喜愛的生境是山地丘陵間林地農田相間的地形,可能與近年來農業耕種和農藥使用有一定關係,農藥的使用減少了其喜愛的昆蟲等食物的天然供應,直接影響了它們的生存和種群數量。
松鴉
松鴉(Garrulus glandarius)體色為皮黃色,喙左右兩側嘴角各有一撇黑色的髭紋,酷似兩撇鬍子。松鴉在北京分佈在山地環境,它們喜愛針葉林、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也能適應年代較長的次生林,但是極少出現在平原地區和城市環境中。松鴉叫聲沙啞低沉,小群活動時發現猛禽多進行騷擾性報警,如果山區觀鳥時聽到此起彼伏的粗啞叫聲,那很可能就是它們發現猛禽而做出的報警。
圖
松鴉
它們是雜食性鳥類,多成對或幾隻一起活動,各種昆蟲都是它們的主要食物,在春天繁殖季節也會尋覓其他小型鳥類的卵和雛鳥為食。而在深秋時節,松鴉則會像松鼠那樣把很多殼鬥科植物的種子透過埋藏的方式收集起來以備冬季慢慢享用。它們這種埋藏種子的行為直接幫助了植物的播種,與植物形成了有趣的共生關係。
星鴉
在北京山區還有另外一種高度依賴山地環境的鴉科鳥,那就是星鴉(Nucifraga caryocatactes)。它們外形中的體長約35公分,身體主要顏色為褐色,翅膀顏色為深褐色至黑色,臀部有白色的尾下覆羽,飛行時與深色的身體對比非常明顯。星鴉名字中的“星”是指其從頭部至背部腹部散佈的灰白色斑點,好似星星點點。
星鴉 周子琛 攝
星鴉頭部比例較大,喙部較粗壯,側面看呈明顯的矛狀,兼顧了啄食和壓碎功能。這是因為它們的食物組成中松果的比例較大,它們在尋找松果的時候會直接用喙夾住松籽,抻出來後直接用喙夾碎外殼吃掉。它們特別喜愛站立在松樹的頂枝之上,非常容易觀察到滿身斑點的它們在尋覓食物。
秋季的時候星鴉會在樹皮下、樹裂等類似的地方塞入松子等食物以便不時之需,它們這種極具憂患意識的行為不僅幫助了種子的傳播,也直接幫助了一些鳥類,它們在樹幹隱蔽之處貯藏的食物也會被遠東山雀、沼澤山雀和蠟嘴雀發現吃掉。
閱讀連結:
● 科普 | 鳥中“狠角色”——烏鴉
● 北京鴉科鳥類——“鵲”實不同
編輯、校對:魏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