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蹄子的動物都是吃素的,然而在在當時的印度次大陸就有那麼一群長著蹄子奇特的動物,比如印度豕獸Indohyus,這種像小鹿的傢伙可能生活在水邊,如果遇到危險就跳入水中游泳逃脫。它的眼睛長在頭的上部,這種生理結構能讓印度豕獸低頭在地面尋找食物的同時,方便觀察周遭的情況,同時在潛水逃走時,也方便將頭頂露出水面觀察。鯨類的祖先,可能就是印多霍斯獸的近親。
左:印度豕獸,右:浣熊。雖然外表沒有一點“鯨的樣子”,但印度豕獸耳朵的外鼓骨(ectotympanic bone)構成的聽泡(auditory bulla)形成了特殊的形狀,除它外,這種形狀只見於古鯨類和現代鯨類 | Akrasia25 / Wikimedia Commons
大約5000萬年前,世界上第一批鯨,也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巴基鯨Pakicetus出現了。雖然是鯨,我相信大多數人看見它的第一反應是:“這不就是一條長臉大狗嗎?”。確實,這時候的鯨魚一點兒沒有魚的樣,長著四條腿和一條長尾巴。
巴基斯坦鯨骨架模型 | Kevin Guertin / Wikimedia Commons
1997年美國古生物學家菲利普•D•金格里奇在巴基斯坦發現的巴基鯨化石,在和我一樣的外行看來,就是一隻長得怪里怪氣的“大尾巴狼”。然而古生物學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巴基鯨頭骨化石暴露了它的身世,它居然和現生鯨魚有結構相同的突出的耳凸骨!
巴基斯坦鯨頭骨模型 | James St. John / Wikimedia Commons
隨後又有一些巴基鯨的化石被發現,經過研究,古生物學家發現巴基鯨的身體已經開始向著適於水生生活轉變,原來的蹄子已經變成了長著蹼的腳,更適於在水中游泳;而它們的耳朵也開始縮小以減小遊泳時水帶來的阻力;嘴變得更長以方便捕食水中的魚類。
鯨的家譜讓你大吃一鯨
在巴基鯨生活的時代,地球處於一個比較溫暖而又潮溼的時期。它的家園曾遍佈溪流池沼,水中的食物也就相對豐富,這就讓巴基鯨“如魚得水”,變得越來越像魚,它們的後繼者也開始了一代一代征服大洋的過程。
陸行鯨Ambulocetus長得就像一頭鱷魚,可能過著類似鱷魚的生活,在水中伏擊來喝水的動物;羅德侯鯨Rodhocetus的尾巴和四肢變得更像槳,能夠更加靈活地在水中運動,可能過著和海豹相似的生活;龍王鯨Basilosaurus的出現表明鯨類開始覬覦海洋生態位頂點的寶座;利維坦鯨Livyatan彷彿一位暴君降臨海洋,讓所有海洋生物都戰慄地生活在它的統治之下......
不同地質時期的古鯨(Archaeocetei) | Conty / Wikimedia Commons
人們曾經普遍認為鯨類的祖先和食肉目的親緣關係比較近,甚至猜想,鯨類的祖先是和熊比較接近的一種動物。達爾文就曾在《物種起源》裡寫道,有人在北美觀察到熊張著大嘴游泳,撈食水裡的昆蟲,很像鯨(濾食浮游生物)。
現生海洋哺乳動物主要有鯨類、海獅、海象、海豹、海牛和儒艮。它們雖然都演化出了流線型的體型和游泳的鰭肢,外觀都很呆萌,但分類學上的關係卻相距甚遠:海豹、海獅和海象屬於食肉目的鰭足亞目,和阿貓阿狗的關係比較近,海牛和儒艮的祖先則與大象有關係。而鯨的家族更可能讓你大吃一鯨,它們是偶蹄目的成員,而且跟河馬關係相當近。鯨曾經單獨列為鯨目,現在“降級”為鯨下目,歸入偶蹄目“麾下”。
古鯨復原圖,這裡有龍王鯨科Basilosauridae、陸行鯨科Ambulocetidae、原鯨科Protocetidae、巴基鯨科Pakicetidae 、雷明頓鯨科Remingtonocetidae | Ana Claudia Rocha e Charbel Niño / Wikimedia Commons
小知識
偶蹄目曾經一度被稱為鯨偶蹄目Cetartiodactyla,但後來取消了,因為這個名字強調了鯨的特殊性,只有在“鯨”和“其他偶蹄目”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時候,這個把“鯨”和“其他偶蹄目”並立的名字才能成立,雖然鯨長得跟阿牛阿羊完全不像,但它其實沒有那麼大的特殊性,是偶蹄目家族眾多分支裡的一支
。
曾經在密林深處、落葉之間尋找著食物的“小鹿”,在經過千萬年之後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如此出人意料,對於生命演化史探索的有趣之處就在於,總有意想不到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