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上午陽光的室內很熱,暖氣悄悄來了,崇禮的雪場正式開始營業,某些靈魂開始活躍起來,社交平臺一片白,在都市裡扮演了三季的各類角色,此刻都套上裝備,扮成看不出來誰是誰的樣子。
北方戶外的冬天總被描述得蕭瑟,但自從開始滑雪後,裝備齊了,運動起來,心就熱了。這是一項激發腎上腺素的運動,產生的多巴胺和愉悅感讓人保持興奮,語言交流也變得豐富。 奧運會期間,各國選拔出的運動員經過長期訓練就為了這些天,一群腎上腺素保持在高度水平的人聚在一起時,空氣中是什麼狀態呢。
經過一個節點後,說這是一項會成癮的運動一點也不為過,我從一個一直沒有什麼夢想的人,那一陣竟然冒出想當滑雪運動員的衝動,說白了如果條件允許,真的想滿世界到處滑。
(醒醒)
從起步後過了節點開始到中級是一個提升較快的週期,有種狂熱程度老是想要滑,再往上就進入新的平臺期,
單板的刻滑,平地花樣,高速平花,道具,雙板的速降,貓跳坡,跳臺。岔路口之後的方向都帶有危險的性質,有重要事情做的人就會開始考慮養生滑。
秋褲
自從愛上滑雪,不用提醒也會主動穿上秋褲,凍壞膝蓋在雪道上嘎吱響就不好了。隨著外出運動增加,發現運動系的穿搭可以很親民。
雖說都是冬天,0度左右的北京城與零下20度的滑雪小鎮,秋褲和內搭毛衣的厚度也是不同的。
冬季旅行風格
滑雪行頭也是挺講究,雙板緊襯修身、上衣短,單板就很街頭,滑板衝浪品牌也會有滑雪服。有主打明顯動物紋設計的雪服品牌,常見的有追求穿黑白灰看起來比較像高手的說法,也有偏好穿熒光色的,不容易滑丟失。
滑雪服和冬天雪山上保暖的裝扮,在北海道、歐洲和崇禮各有風格。去北海道的機場會偶遇一身淺色系的女生,厚羊毛外套毛線長裙、白色雪地靴,北海道降雪量大,粉雪柔軟,旅行時穿著溫柔的毛線感,再打一把透明傘。
阿爾卑斯山頂達到3300米海拔的高山滑雪,在歐洲可以看到簡約的運動羽絨服和毛線帽,超規行李託運口隨著履帶緩緩移出的板包,隨處體現著不同特色的冬季旅行品味。
雪場造型
申請冬奧會成功的滑雪小鎮—崇禮,有著摔了尾巴骨會很疼的雪道,有時墊毛絨護臀也要和雪服渾然一體統一色系。
(粉護臀)雪服選黑白灰準沒錯,這一定是個內心豐富的程式設計師。
在全副裝備看不見臉的雪上世界,“裝備就是第一張臉。”有人對初始狀態下風格混亂的我說。
護臉
山風很大又很冷的時候,弄了條毛巾材質的護臉被評價像鯰魚。 原來護臉戴個薄的透氣的外殼用雪服捂著就好,反正鑽風的地方要貼防凍貼,無論厚薄護臉天冷都會和呼吸一起凍成冰,薄的凍上還比較容易化。
防凍貼
風大時防止雪鏡和麵罩間的縫隙透風吹花臉,在鼻樑和臉頰貼上防風貼。
頭盔裡帶薄的毛線帽或髮帶,可以防止風吹腦門疼。如果選頭盔和雪鏡無縫銜接的款式,天氣熱時就不用帶毛線帽,塗了眉毛雨衣也不至於被帽子卡掉一塊。
從很花的一路走來,經歷過每個零配件的風格統一,也算是被改造的過程了,找到以實用為基礎的規律後,開始嘗試尋找風格。
衛衣 揹帶褲
降雪時,雪山上氣候多變,一颳大風,比較高的山上雪場就不開了,很冷的天氣穿厚雪服,套抓絨衛衣是沒錯的,單板坐在地上的場景很多,揹帶褲也能完全防止進雪。
中午吃飯時脫下厚雪服外套,裡面的衛衣也分“這很戶外” “這很街頭”兩種,這時的衛衣或毛衣起著保暖和繼續保持造型的作用。
內層貼身的是一身薄薄的秋衣·秋褲,從運動角度叫做速乾衣,有吸汗的作用,保持面板表面的乾燥,遇風時不會感到溼冷,防止感冒。
穿裝備
穿護具 (場景-房間)
穿雪具時而會覺得麻煩,習慣了也可以穿的很快,出發雪場前在空間足夠的,熟悉的房間裡穿好護具(護膝和護臀)穿上雪服和好走路的鞋,在現場換上雪鞋就可以了。滑進滑出的酒店更方便,雪板就存在一層。
穿鞋 (進雪場前)
確保旋鈕和帶子都是鬆開的情況下,把腳用力蹬進雪鞋。
雪褲內層塞進雪鞋裡,外層套在鞋外,雪鞋前端兜住腳尖是穩固的,而不是跨在腳面上。扣好內層鞋舌,扯緊繩子,緊側面的金屬絲旋鈕,外層全部綁好,綁帶的鞋非常練手勁。
穿鞋的感覺是站起來別勒著腳疼,每個環節都穿緊,是為了用膝蓋下壓時,迎面骨與鞋是一體的。
現在很多雪鞋從鞋面到鞋幫都是鐵絲的,比較方便,一緊旋鈕就可以了。
用鐵絲勒住外殼的高幫雪鞋,固定住了踝關節,保護它不被扭傷。
雪鞋穿太鬆,很明顯能感到腳腕在雪鞋裡晃盪,向前跪或向後坐,壓前刃的時候,壓的是鞋舌,板子都不會跟著翹起來。無法利用重心,換刃容易用後腳拖板,腳底下就擰麻花了。
雪鞋穿太緊,滑一會前腳背就會覺得壓迫,血液不流通,要停下來調整。
手套的皮筋套在手腕上可以防止掉下來,經常玩手機要防止凍手,裡面可以套一層運動超市賣的觸屏薄手套。
雪鏡
晴日的雪道像反光板一樣把陽光照在臉上,照片拍出來清晰通透,滑行時需要防曬UV鏡片對視線保護,鏡片過濾視野的顏色像加了濾鏡。
把雪鏡帶套在頭盔後面的扣上,防止與頭盔脫離。
晚上夜雪或陰天時就可以換夜視鏡片了,摩托防風鏡也可以,保證風感溫度和視線的舒適。
電動車防風鏡也很實用,只是戴著好像不太美觀…
耳機
選好運動耳機中的音樂,節奏可以幫助快速進入一個舒適的滑行狀態。 如果把穿線的藍芽耳機穿在秋衣的標籤上,我那個顏色好看的耳機就不會滑丟了吧,我想,這個位置的線顏色還是亮一點好看。
滑行狀態穩定時,戴無線耳塞也不至於摔沒。
無線耳塞據說也可以配一組線,丟一隻耳機剩下另一隻和線的狀況怎樣才會發生尚且需要技術測試。用毛線帽罩住無線耳塞,穩定滑行的狀態下暫時還沒掉。
也有與薄毛線帽合體的耳機,音質和美觀程度還未考證。
山頂
到了山頂,一般是比較陡的黑道,能下來就行,主要是看風景。
穿板
把後刃往回磕幾下砸出一個縫,卡在雪道上,可以站在板上穿雪鞋,站不住可以坐著穿。
固定器的第一個盤帶套在雪鞋腳尖前端,而不是跨在腳面上,這是為了壓前後刃時鞋子更跟板,雪鞋不前後移動。
用手抓住前刃的同時起身,
學單板最耗體力的是無數次摔倒再站起來還沒教練拉你一把。
扣緊後站起來活動活動再緊緊,輕微壓膝蓋,確認板跟著鞋,鞋跟著腳。
衝雪道之前放點音樂,舒緩下心情。
大小彎道
黑道太陡了,能下來就行。
藍道的坡度比較適合練習立刃,走刃速度快,後方有人時儘量避開雪道中間,在雪道一側換刃滑行相對安全。
雪道中間除了避免撞人,也要小心被追尾,即使臨近山下雪道中間也是事故高發地。
綠道平緩的坡度更容易實現正確姿勢,頂胯前傾,膝蓋彎曲壓前刃,筆直地向後靠,用後仰的力量壓在後刃上。
大平地上適合站直一點,輕微向前頂胯和後躺,身體倚著刃走,像花滑選手那樣,姿態優雅地靠在刃上劃大彎做連續弧線,想再快就降重心。
直直地放平板滑行下去不換刃,地上就是磕磕巴巴的折線,容易擰板,地上有冰或包時,不利於靈活控制速度,也影響他人安全。
其實壓刃的方法以及“別彎腰向後撅。”這種話不知道聽了多少遍了,有必要隨時回看影片,對比雪道上其他優美的站姿糾正一下,時刻提醒自己注意姿態。
脫離纜車
除了吊廂纜車是抱著板子上,露天纜車是一隻腳踩板站在上車線上等車來,右腳穿板坐兩個相連座位的左邊比較順。 纜車來時後手扶一下座椅,坐上去抬腳,等大家都放好腳再落手扶杆,把自己的腳板踏在鐵槓上。這個空檔你會發現選對座位迅速放腳,全程不擰麻花的重要性。
沒踩到踏板也沒關係,就是全程吊著雪板這隻腳有點酸,把另一隻腳墊在雪板下面就可以平衡支撐。️
下纜車很容易慌,看到纜車盡頭的網就抬杆,看到地時往前坐到座椅邊緣,用踏板的腳落地後站在板上,甚至可以推一下纜車衝出去,馬上讓重心,臀和手脫離纜車往前跑,只要衝在纜車前面,就不會被它懟到。
有的人已經各種地貌·山頭雪場都到此一滑了,還是會撲在纜車盡頭,比如我,其實大山吊廂更多,沒機會練這個。
對露天座椅慌了幾個雪季總結下來:還是主動給出重心,完全脫離,主動帶板跑。
如果腳一邊往前挪,身體部位還在纜車上,就會被纜車帶節奏。
纜車的樣子到跟前才知道,北海道有給恐高患者準備的單人掛鉤纜車練膽量,阿爾卑斯有城鎮通往雪山的站立籃筐式纜車,可能是二世谷山高坡陡風大的白馬村,有那種纜車盡頭下來時地上是個下坡,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
吹雪板
用氣槍把雪板上的殘雪吹乾放回雪具大廳,剩餘的冰雪融化了用布擦乾再裝進板包,板子邊緣不容易生鏽。 把固定器扣上,板裝進包後再分別裝雪鞋·頭盔。
都收拾好了,我總是忘記退雪卡。
脫鞋
脫鞋的時候先松最外側金屬絲,忘了這裡的話,會以為把腳滑腫了,怎麼也脫不下來。 即使僥倖脫下來,如果下次穿鞋忘了這個旋鈕是沒有鬆開的,憋紅了臉也穿不上。
掉手機
總愛拿出手機拍照的人也會丟手機,我也有過滑了一會發現口袋忘記合上拉鍊的狀況,在纜車座位上可以看到手機,和挨個纜車找手機的人,兜要深,“系在腰間的手機繩。”曾不止一次這樣想,掉手機的往往是老司機。
手機如果真掉了,正巧它綁了查詢手機的id賬號,並在“位置”這一欄開啟了同步,可以在另一臺同品牌的手機登陸賬號,檢視它的實時位置,如果被人撿起來,可以看到它離開你,依然在這個雪山上移動。
運動效果
這是一項頭往哪裡看,肩向哪裡轉,板子就往哪走的運動,眼睛要看前方遠處的景色,感受腰部頂胯和後躺,交替重心走刃的滑行體驗,目光放在遠處,比看近處的地面實用很多。
這和某項運動一樣,姿勢好看了,動作就對了,要感受用到腰部的力量。
雖然滑行幾十公里消耗幾百大卡也不會出汗,但玩公園呲道具、做平花動作,跳完就出一身汗,在一個動作上積累的時間多了越容易找到那個巧勁。
練平地花樣除了可以在緩行道上表達身體語言,回到家還能發現肚子上許久不見的核心出現了。
滑雪是一項練全身的運動,每天結束要及時做一下全身拉伸,哪裡偷懶第二天哪裡疼,有時是脖子不好扭了,有時胳膊抬不起來了,有時腿不能抻了,感受到腰的存在時,就是姿勢往正確的方向靠近了。
這是某些運動讓人覺得麻煩的地方,身體一旦適應了每一個環節的舒適度,就能夠得到更好的運動體驗,然後追求技巧,開始上癮了,隨著技巧的遞進,這種運動讓人發現了自己身體不曾做到的部分,也帶著這具體魄去融入更多,更狂野的風景自然。
地圖
看到地圖在手裡複製一份,滑著滑著就明白了,找人的時候總得共享位置。
- 氣候 -
晴天造型
大晴天日曬充足真的很熱,把厚的滑雪外殼放一邊,運動帽衫或防風材質的薄外套完全能應付,在溫度較高的條件下,正午時分,穿衛衣跨著揹帶褲外套敞口薄皮防風衣,在雪道上像個撲稜蛾子一樣的造型也是有的,這種造型給飄逸在風中自拍的滑雪者和從遠處看到ta的人帶來不同的感受。
降雪
下著大雪滑行別有一番清新酷爽,天地一片渺然,銀裝素裹雪的層次,景色極美,只是雪霧中一會丟一個人還得找。 在滑得很將就的時候就去了幾個地方,每次都有那樣的天氣,雪季在降雪中度過,彷彿那樣的滑行才是常態。
以冬季滑雪為主要營收的旅遊城鎮,在雪季來臨前,會做莊嚴的祭祀,為當年的氣候和降雪量祈福。雪季有分詳細時段的滑雪天氣預報,方便了解雪場的狀況,為滑行做準備。
說到陰天颳大風滑霧裡看花的雪,一下想到幾次這樣的經歷,拍出來的照片和影片都是冷調飛著雪片的,裡面有呼呼大風,要厚雪服、毛線帽,臉和脖子捂嚴實,晴天貼防凍貼是因為你滑得快,陰天貼是風自己往臉上鑽,那個風可以把纜車刮停,把站在斜坡上的人颳得原地靜止。
滑行
刻滑
也叫carving 就是滑行時,重心降下去,用手摸地把刃立起來。
身體筆直地前傾和向下坐,重心可以更集中地壓在前刃和後刃上,用板最細的邊緣滑行,板接觸雪道面積越小,滑行速度越快,滑行經過之處地上留一條縫。
登峰造極時,當板完全立起來與地面呈90度,走前刃,人看起來幾乎像趴在地上,別說手,肚皮也貼地了。 走後刃時,像是用腰在來回甩板子和身體。
姿勢問題
刻滑除了這個“伏地魔”的造型值得拍照留念,原來刻滑實現的是速度,速度快,重心就要降下來。
我開始主動嘗試,壓前刃有些彎腰,不敢送胯向前直直趴下去,壓後刃時向後撅著,不夠往下坐。
雖然彎腰和後撅也能把身體降下來,但身體繃不住,人就像彈簧,一抖一抖地壓不住刃,重力加速度上來了,還不穩定,就特恐怖。 動物界會玩滑雪和滑板的都是鬥牛犬那種重心低的,它穩。
當恐懼速度時會身體後縮,重心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與板不同步,做不出正確姿勢,身體的槓桿不對,就壓不住,刻滑的造型和力臂就像蹺蹺板和不倒翁,壓下去水平再倒另一邊,重心始終在中間。
回山
只要一句:“動作不好看。” 就讓人想要一個彎一個彎地掰動作,從回山開始練習。
練習回山時,挑一個有一定坡度,人少的寬雪道,因為要霸佔雪道,要注意後方。一個彎一個彎練習,大彎走刃到護網邊緣就會向回彎,停在山上,停下看看身後是否在雪道上劃了一條流暢的縫,如果哪一段是寬寬的一把刷子印,說明完全是掃雪下來了,沒有走刃的意識,腳下也不會有感覺。
如果像狗啃的閃電形粗細起伏,就是壓到刃但沒壓穩,要再回想姿勢對重心和受力點的影響。
每次走的前後刃都是一條圓弧縫,就可以嘗試把彎變小,走連續的s形,練習入彎。
也是選較寬的雪道,避開雪道中間,靠一側練習。
視線看遠放平,肩膀放鬆,前胸稍微面向滑行的方向,走完一側刃,轉向入彎之前,先放一段直板,同時把重心給出去,跟上高速滑行的板子再下壓。 如果沒放直板,蹺蹺板就沒放平,甚至重心也沒跟上板子就試圖走刃是壓不住的,加上速度快,就會磕噠磕噠一段甚至卡刃摔。
重心在水平方向與板同步的狀態下,板上的身體更靈活,一壓就走刃過彎了。保持重心在板中間,用腰使勁筆直地前趴壓前刃,或向下拉壓後刃,重心越低,受力點越集中,壓住的刃就越穩。
壓到重心的感覺
用板的金屬邊緣在冰雪上高速滑行,面向一個護網,轉向再衝向另一側護網,還要遵循不彎腰,向前趴,和不撅著,努力向下坐的信條,這信條是為了把著力點集中到腳尖和腳後跟。
壓住前刃的時候迎面骨感到頂住鞋幫,與前刃合為一體,腰向下拉住後刃的時候,感到腳後跟與刃連續承受重力。 大山上追求速度刻滑,用的是硬度在X X以上的板,鞋也要硬,綁緊,用全身的重力讓板立起來,速度走在板的邊緣。】
咖啡
一杯咖啡讓我變形,如果坐著不動,會有腦細胞分裂的感覺。
想好了找個上午在山上喝杯咖啡再滑雪,這個焦糖搭奶泡很像昨天人家帶去雪場的柯基犬頭頂的毛色,眼頭還染了兩撮深灰色眉毛,營造著凝眉的機靈樣子。
曬太陽,音樂,玻璃房子,咖啡都有了,運動配著升高的心率,剛剛好。沿著這種狀態來回滑了幾趟,發現了適合練習刻滑的坡道,平花愛好者常相匯的緩行坡道。
看到幾套好看的雪服,當季的潘通藍教練員外套,敞著口,黑雪褲側面有字母和白條,挺顯瘦。黑頭盔,配茶色透光雪鏡,長頭髮披散在外面。
女生的頭髮真的很難弄,尤其半長不短的容易被頭盔和護臉整亂。最好扎個馬尾辮歪辮兩個麻花辮,也有假髮這東西,女孩總歸要有個女孩樣。滑行時甩動幅度很大,或空翻角度很大的男性選手,也會力求飄逸的長髮造型。
看到少見的抹茶色揹帶褲穿在衛衣外面,大概也是褐色透明雪鏡,這種設計不遮眼還渲染上半張臉。估計是站雪板上的緣故,揹帶褲超級瑪麗的穿法,也不顯得很娘。
纜車上遇到頭盔外吊著髒辮造型的年輕人,一把細長辮過肩,黑墨雪鏡,算是這兩天見著比較得瑟的造型之最了,表示剛到這個雪場,諮詢哪條道最厲害,就得滑那個,ta的朋友坐在對面,雪服上紫色斑紋的面積和淺灰色比例矜持地各佔一半。
纜車底,一套全黑的雪服掛著熒光綠的寬豎條,豎著的東西,在比例上的影響真的很有意思。
高鐵
“單板的長度是人的身高減20釐米,帶上高鐵的行李長寬高之和不能超過130”,(所以沒有板可以進車廂),託運費是88。這一站下車的只有2個板,破例放上來了,空間看上去剛好這麼點。
趕高鐵的路上,卡著5分鐘跑完崇禮太子城站外上百米的臨時進站口的塑膠大棚通道,終於看到高鐵站的落地大玻璃,像n年前的包郵區一樣,這裡也是無感進站,只刷身份證。
發車前半小時會停止託運板包,每天早上八點半多一趟車去崇禮太子城站,下午一趟車四點二十五回北京,如果趕不上託運,板子可以和人分開走,板坐第二天的車到。
工作人員收下我的板包,走到站臺高鐵也到了,每次看到這個符合流體動力學的火車頭駛進站臺,還是會覺得好看,平滑的線條,來自海洋的仿生設計,降低了空氣阻力,我們這一代,是見證中國飛速發展的一代,這個價位的交通工具,不必說,從外形到內飾,都是酷。
直到在座位上坐下,耳機裡的音樂沒斷,血液裡咖啡混合運動帶來的反應,人也還在亢奮著,想在車廂裡完成今天的拉伸。 」
二等座票價95,加30可以移駕更寬敞的多功能座,冬奧主題的車廂內飾,掛著立體剪裁的雪花,星空天花板,充滿藍調光線的內飾,面對面的座位,年味窗花外飄過燕山山脈,有火車旅行的電影感。
在這拍來拍去時,動姐溫柔地問:“你覺得好看嗎。”
高山滑雪
高鐵車廂裡掛著冬奧專案的攝影解說,其中有一副介紹高山滑雪,源自阿爾卑斯山脈,也叫阿爾卑斯滑雪,那個山是真的巨大…一部分在瑞士,一部分在法國。幾座大山連在一起,雪場成片相連,纜車錯綜複雜,地圖看的人懵了,不過滑一下就好多了。
崇禮的萬龍和雲頂也是冬奧場地,是分佈在同一座山兩面的兩個雪場,買通票可以兩座雪場一起滑,哪怕高速選手也要預留3小時以上,這樣一天下來能在這座山頭跑幾十公里。
這兩座山海拔兩千多米,山高雪道寬,可以練習刻滑,邊滑行邊看風景,滑雙板的人更多。 尤其陰天風大的天氣,把雪吹起來山頂的木屋玻璃屋都看不清,山頂部分直接就不開了,兩種都會的就把單板換成雙板滑。
降雪 單板
只是在降雪中滑行,單板還是很舒適的,但山高坡陡風大天氣真的屬於惡劣時,單板隊就像表演絕地求生,除了正常滑雪的姿勢,怎麼樣接觸地面的方式都來了。 單板面寬,支點單一,風一來直接吹翻,站起來,風沒停又翻了,再起來就不知道什麼是方向了,脫下板子抱著這塊很頂風的受力面走路前行也很掙扎,滑大山經常是雙板多,衝雪道的速度快,氣候惡劣的情況下始終屹立不倒。
喜歡滑雪後,從來都會感嘆冬天的易逝,這個冬季沒怎麼下雪,在城市裡離藍色降雪預警都很遙遠,連續的晴天,太陽底下也挺熱,雪場滿眼都是穿個帽衫敞開心口,甚至上身只穿個速乾衣跳平花的造型。
2月北京的溫度就是春天了,20-21雪季掰著手指頭就能數過來,崇禮還有300多天就要迎接冬奧會了,我也才發現,身體從事過某項運動後,看那個體育影片才是真帶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