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羊肉有三大名吃:吳忠的手抓羊肉、同心的碗蒸羊羔肉、平羅黃渠橋的爆炒羊羔肉,三種地域特色名吃,分別代表了煮、蒸、炒三種烹製手法。這是知名的吃法,不知名的吃法多不勝數。寧夏如此之小,區域差異細微,僅是羊肉竟有這麼多的吃法,可見寧夏人在吃上是何等窮思竭慮啊。
今天這裡只談平羅黃渠橋的爆炒羊羔肉。
黃渠橋爆炒羊羔肉好吃,潛藏著四大法寶,分別是黃渠橋小尾灘羊肉、平羅辣椒、西吉粉條、本地胡麻油。
為了探個究竟,在朋友的推薦下,專門去銀川塔橋村,找到回味祥羊羔肉品嚐了一下,並向店主請教,終於搞清楚了四大法寶的對於爆炒羊羔肉這道菜的味道意義。
黃渠橋爆炒羊羔肉選用的是平羅本地繁殖的小尾灘羊。當地人通常選用2—3個月,體重在7.5—10斤的小羊羔,這種肉肌纖維細,肌間脂肪分佈均勻,彈性好,簡直嫩得出汁。烹調後肉嫩鮮美,肥而不膩、無羶味,色、香、味、形俱佳。
烹飪時,先是切成三釐米左右的方塊,清水浸泡兩小時。爆炒羊羔肉,大火炒制是關鍵。肉入鍋後,倒入適量胡麻油進行煸炒——注意,為什麼用胡麻油,回味祥店主說,胡麻油純正綿長,加熱後,會散發出一股很濃的胡香味兒,正是這種味道,瞬間會將羊羔肉原始的底味牽引出來。
回味祥的胡麻油來自於隔壁油坊,我尋訪著去,油坊主人是一位姓甄的小夥,來自甘肅。榨油空間雖說緊湊吧,但工藝效仿了古法,滴出來的油,光是聞著,那竄鼻的味兒就撓人。
當然了,除了胡麻油,做這道菜還需加入蔥段、大蒜以及油鹽醬醋等佐料,這些在此不多贅述。
除了胡麻油,辣椒與粉條兩大法寶,也是先後放入鍋中的。
赫赫有名的西吉粉條不必多說,與爛軟的羊羔肉一起燴炒,既吸足了羊肉醇香的湯汁,又將土豆澱粉的沙甜本味釋放出來。
再說說另外一款法寶:辣椒。
平羅的羊角椒是當地一大特色,其種植史據說可以追溯到西夏時期,它形似羊角,不長,曬後通體暗紅……別被它的樣子唬住,沒那麼可怕,這種辣椒不但不太辣,而且當在油鍋裡煸過後,還會發出一股甜香味呢,入口後回味悠長。這是一款真正為黃渠橋羊羔肉助長精魂的佐料。
一道菜的烹飪,其味道的調和,就好比一幕交響樂的排練,小尾灘羊肉、平羅辣椒、西吉粉條、本地胡麻油,成為平衡核心味道的四種“樂器”,火候的把控,烹飪時間的收放,食材本味的巧妙釋放,等等,某種意義上講,決定了黃渠橋爆炒羊肉這道名菜的“舌尖風向”,也為寧夏人的餐桌江湖,締造了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