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得體
01
鬼谷子: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
為人處世最容易吃的虧,就是不懂分寸。
為人驕縱傲慢,自以為是,刻意去表現自己,這樣不僅得不到別人的賞識,還容易得罪別人。
著名文學家楊修,是世人公認的聰明絕頂、才思敏捷的人才。
楊修的確很有才,但他逾越了自己身份該有的界限,一味地去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失了分寸最終引來殺身之禍。
一個做事有分寸的人,能夠理清自己的職能範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去做,而沒有分寸去表現自己,丟掉的是為人的那份謙卑。
行事有分寸的人,懂得什麼時候該去表現,會為自己留有餘地。
和一個有分寸的人共事,不會害怕他會張揚跋扈破壞集體、團隊,因為他始終會保持那份謙卑,做事會留有餘地。
衣著得體
02
心理學中有一個效應叫“暈輪效應”,是指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他會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
古希臘貴族菲洛皮門,一次去別人家做客,他比自己的隨從先一步到達目的地。
巧的是,女主人不認識他,見他其貌不揚,又衣著普通,便使喚他去幫女僕擔水生火。
不久後,他的侍從們到了,一個個打扮得氣宇軒昂。見他忙得不可開交,感到很驚訝,問他在幹什麼,他回答說:
“我在為我的邋遢和醜陋贖罪。”
《弟子規》中曾這樣寫到:“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說的是一個人在出門前帽子要戴端正,衣服釦子要繫好,襪子、鞋都要穿戴平整。
這樣做的原因,是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表現出一個人的自律。
一個衣著得體的人,必是一個嚴於律己的人,也是一個懂得尊重的人。
說話有尺
03
有時候,一句話就能讓人欣喜若狂,一句話就能讓人惱羞成怒。
有一個姑娘迷上了小提琴,然而她拉的聲音不盡人意,遭到了家人的嫌棄。
傷心之下,她跑到了公園裡獨奏一曲,卻得到了一位老奶奶的讚許聲:“我的耳朵聾了,聲音聽得不太清楚,只是感覺你拉得不錯!”
受到鼓舞后,姑娘每天晚上都到公園裡練習小提琴。
終於有一天,姑娘的家人發現她的琴聲變得十分動聽,便問她是否有什麼名師指點。
當姑娘說出了事情的經過時,家人才告知她,那位老奶奶是附近的一位鄰居,但她的耳朵並沒有聾。
舒服的話語,更能給予人莫大的力量。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說話時,要懂得尊重別人,三思而後行,不要隨意出口傷人。
尊重了別人,其實也是在尊重你自己。
能放下優越感
04
有一句話說:“水低成海,人低成王。”
一個人越傲慢,越容易失人心;越謙和,越容易被認可。
一個人真正的得體,不是看他如何對待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要看他如何對待比自己身份低的人。
有一則小故事。
很久之前,有一個國王喜歡外出遊玩。
一次,國王在路上遇見了一個乞丐,身邊人都露出鄙夷的神情。
然而,乞丐卻非常有禮貌地向國王行禮,表示問好。
國王見此現象,立馬脫下禮帽回禮。
身邊的隨從問道:“您是高高在上的國王,為什麼要向地位卑微的乞丐行此大禮?”
國王的回答讓隨從倍感羞愧。
國王說:“連乞丐都懂得禮貌,更何況我是國王。”
能放下優越感的人,也必然是一個懂得尊重的人。
本期編輯 | 王思楠
資料 | 洞見、淨物、十點讀書 ;圖片來自網路
來源: 人民論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