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曾說:“一個人寧願聽一百句美麗的謊言,也不願聽一句直白的真話。”
的確,真話往往不中聽,講出來容易遭人嫌棄,有時還會傷人傷己。
但是,有這麼一位老人,他一生追求真實。他有一條人生箴言:“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廖廖數語,蘊含著老人處世的大智慧,令人欽佩不已。他就是北大終身教授季羨林。
季羨林先生精通12國語言,尤精於吐火羅文。他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除了語言學方面成就斐然,他一生還創作了諸多散文,是著名的散文家。
今天,菸灰缸給大家帶來季羨林老先生的散文集《真話能走多遠》。
這本書以真與思為標準,將他的經典名篇重新結集出版。
接下來,菸灰缸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這本書,領略季羨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體悟他的人生哲學。
親情,是最深沉的愛
小時候,季羨林家裡很窮,又因為他是家族中唯一的男孩。於是,母親忍痛把他送往城裡,由叔父培養。離開家後的十幾年間,他十分思念母親。
大三那年,忽然傳來母親去世的噩耗,他日夜兼程趕到家裡,母親已經躺在棺材裡,連遺容都沒能見上。那一刻,他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而去。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生不會總是按照我們所希望的去發展,痛失母愛是季羨林永遠的遺憾。直至其耄耋之年,他仍在書中寫道:“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家鄉,離開母親。”
畢淑敏說:“每個孩子都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有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都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在菸灰缸看來,生命本無常,季羨林先生未曾陪伴母親的哀慟,成為他心頭永遠的一根刺。直至很多年後,這依然是他生命裡最沉重的悲哀,寫再多懷念母親的文章都不能釋懷。所以,趁父母尚在,能陪伴就別疏離,勇敢地對他們表達愛。
演員梅婷在工作最忙的時候,也要每天給父母打電話報平安。在北京買了房子之後,也每年都要把父母接來住一段時間。那段時間,她就在家裡全心全意陪父母。
有時,她還一手牽著父親,一手牽著母親在公園裡遊玩,去街上吃各種小吃。朋友見了,勸梅婷要注意自己的名人形象,她卻說:“我覺得這樣挺好的。”
正因為有愛做底氣,梅婷才能無所顧忌,順著自己的心願孝順父母。
人世間最寶貴的,莫過於親情。它是與生俱來的緣分,是血濃於水的聯絡,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陽光。親情,是一種真實而溫暖的存在。
菸灰缸覺得,父母愛孩子,孩子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愛著父母。有愛的孩子,他的內心往往是充盈的,也能活得更真實而自在。他們對生活飽有熱情,不用刻意炫耀來證明什麼,始終如孩童般純真。
最頂級的修養,是謙卑
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人:
出過幾次國,就以為自己見過大世面;讀了幾年書,就開始對別人指手畫腳;一旦有點錢,就迅速自我膨脹了……
這些人,不知哪來的優越感,總是太過自以為是,目中無人。
林清玄說:“唯有謙卑,才配得上你過人的智慧。”
深以為然。
晚年的季羨林,名聲接踵而來,“國學大師”、“國寶”、“學界泰斗”成了他的標籤。但是,老人家不但不欣喜,反而揹負了更多的壓力。所以,他曾多次主動請辭這三個稱號。他說:“三頂桂冠一摘,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季老話語中參透的人生哲學,正如他書中所說的,學術文章我並不認為是自己的好,反而一些後輩的文章是好的。
人生一世,往往境界越高的人,越是謙卑樸實。因為他們懂得,越往上走,越發現自己的不足。只有看清真實能力,擺正自己的位置,謙卑躬行,才能不斷進步。
季羨林一生謙卑做事,低調做人。至今,他與“掏糞工”魏林海的忘年之交,仍然讓人津津樂道。
魏林海年輕時是環衛所的一名清潔工,負責打掃街道和廁所。閒暇時,喜歡到處“淘書”,拜訪“文化人”,尤為欽佩季羨林先生。
有一次,他與朋友組織了一個書畫展,想請一位名人題字以壯聲色。最初找了一個小有名氣的畫家,不料此人倨傲十足,瞧不起他們。
魏林海一氣之下,斗膽找到了季羨林。季老聽說是清潔工求題,非但沒有嫌棄,還十分爽快地答應了。此外,還送了他一本親筆簽名書。
當時,魏林海有點受寵若驚,心裡說不盡的感激。倆人就此結下了十多年的緣分,直到季老去世。
在菸灰缸看來,謙卑是一種修養與品質,它有一種不俯不仰的平等。既能拉近彼此的關係,讓人心情愉悅。又能讓自己遠離是非麻煩,把更多的時間交給自己,活出真正的自我。
正所謂,熟谷下垂,智者謙卑。真正的謙卑,是一個人強大以後,所展示的一種豁達的姿態,和寬厚的胸襟,毫無一丁點虛假和惺惺作態。
所以,茲心認為,始終保持一顆謙卑的心,不高估自己,不輕視他人,做真實的自己,才是人生最美的姿態。
歷經苦難,仍不忘熱愛生活
菸灰缸曾聽過這樣一句話:遇到苦難,遇到磨難的同時,你依然還能心向陽光,這才是人生最大的修行。
的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遭遇苦難挫折在所難免。關鍵是在困境中,也要有砥礪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季羨林,這個活了快一個世紀的老人,年輕時,他考入清華大學,之後又漂洋過海去國外學習近10年。在此期間,他經歷過飢寒交迫的窘境,又親身感受到了二戰帶給整個社會的鉅變。
儘管如此,經歷了那麼多苦與難,仍然不能磨滅季老對生活的熱愛。他珍愛每一處風光,也珍惜每一段溫情。
有一段時間,季羨林蹲過牛棚,後來在傳達室看門房,還挖過大糞,生存條件極其惡劣。季老在這個時候反而獲得了充裕的時間,他覺得自己必須乾點實事了。
於是,他開始悄悄翻譯《羅摩衍那》。二百多萬字的印度大史詩《羅摩衍那》,就在那樣艱苦的年歲完成的。
菸灰缸覺得,不管生活怎麼對待我們,我們依然能擁有平和而堅韌的心態,去應對當下的處境。我們的靈魂和思想是別人沒辦法奪走的,面對苦難與不幸,時刻保持對生活的熱愛,才不會被打倒。
菸灰缸想起電影《美麗人生》中,身為猶太人的圭多和兒子,被強行送往納粹集中營。在那裡,每個人的生命都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
但是,圭多卻自始自終對生活充滿熱忱。他為兒子編織了一個美麗謊言,把監獄的酷刑當作積分的獎勵。
生活沒有一帆風順,逆境及苦難磨礪著人的心智。只要你對生活保持熱愛,熬過一陣子,就會有不經意的芳香撲鼻。
在菸灰缸看來,苦難與不幸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都要笑著承受。只有品味了生活的苦澀,才會懂得甘甜的滋味。所以,哪怕身陷困境,我們要懷揣希望去努力,在苦難中越挫越勇。
請謹記,唯有欣然接受正在經歷的一切好與壞,方能體悟生活的真滋味。
人至暮年,貴在清醒自知
蘭斯頓·休斯曾說過:“活得長几乎是每個人的願望,但活得好只是少數人的抱負。”
既要活得長,又要活得好。那麼,人老了以後,應該怎麼過?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這便是季老對待衰老的態度。
人終有一老,或老而庸常,或老而優雅,我們總有選擇。季羨林在晚年活得清醒而自知,他給自己列了“老年十忌”,比如別說太多話,倚老賣老,不服老等。常常自查自糾。
《道德經》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瞭解別人,只能算是聰明;對自己有一種通透的認識,才算是真正的大智慧。顯然,季老是後者。
在書中,季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某大學一位老教授,雖年逾耄耋,但他思維敏銳,說話滔滔不絕。兩個半小時的會,他能一口氣講兩個小時。會議上,只要老教授一發言,有的人就退席回家吃飯,因為飯後再回到會場,他還談興正濃。
這雖是一件笑談,但季老告訴我們,做人應該注意分寸,切忌說話太多,言多必失。
不論出於人生哪個階段,人們總是渴望被愛,被關注,想成為焦點。但是,人貴有自知之明,既然自己的行為給別人造成困擾,我們就應該及時更正。
菸灰缸覺得,每個人想要過好自己的生活,不僅要調整好心態,做到坦然接受,寵辱不驚。還要多培養興趣愛好,跟同頻人交流,讀有意義的書,不斷提升自己。
《最好的年齡》中說:“人生就像旅行,一處有一處的風景。只要我們懂得珍惜,學會享受,每一個年齡都有它獨特的風韻。”
確實,生命本是一趟單向行駛的列車,從出生走向衰老,每個人都要慢慢老去。不同年齡有不同的境況。對應不同的人生階段,認清自己的真實處境,活出恰到好處的自己。
電影《無問西東》裡有這麼一句臺詞:“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底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菸灰缸想,再也沒有一個人,能比季羨林更貼合這句話。活得真實,不活在別人的評價裡,不被生活裹挾著走。不說假話,不做假事,問心無愧,坦坦蕩蕩。
人這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活得真實,比什麼都重要。
願你我都能勇敢做自己,活得真實而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