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即將出發了,人們在欣喜振奮的同時,“空間探索”也再次成為街頭巷尾、線上線下熱議的話題。自古以來,人類對浩瀚宇宙就充滿幻想。隨著科技發展,當我們漸漸把探索的腳步邁向那片蔚藍,當太空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太空旅遊似乎也變得觸手可及。
什麼是太空旅遊?
太空旅遊通常是指非職業航天員自掏腰包,乘載人航天器到太空旅遊觀光的活動。目前,太空旅遊主要有4種方式,且都價格不菲。
●飛機的拋物線飛行
●接近太空的高空飛行
●亞軌道飛行
●軌道飛行
拋物線飛行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太空旅遊,只是用失重飛機進行拋物線飛行,每飛一個拋物線遊客可以體驗半分鐘左右的失重。如果選擇乘俄羅斯的伊爾-76失重飛機體驗,費用是5000美元。
接近太空的高空飛行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太空旅遊,它能讓遊客體驗一種極高空的感覺。當遊客乘飛機飛到18千米左右的高空時,可以看到下方地球的曲線和上方黑暗的天空,體會到一種無邊無際的空曠感覺。這種旅遊每次飛行的票價約1萬美元。
亞軌道飛行是用旅遊飛船把遊客送到100千米高的太空邊緣後馬上返回地面,即遊客乘坐飛船做近似於直上直下的飛行。這種飛行方式,既可使遊客感受幾分鐘的失重,也可目視長達數千公里的地球弧線表面,欣賞美麗的地球。而且費用比軌道飛行便宜得多,1次飛行約20萬美元。
軌道飛行是真正意義上的太空旅遊。遊客至少能在寬敞的“國際空間站”生活一個星期。它的費用十分高昂,包括各種訓練費用在內,每次上天的花費為2000萬到5500萬美元不等。
當然,高昂的費用和對體能等方面的嚴格要求決定了以上途徑並不是每一個嚮往太空的人都可以輕鬆參與的。於是,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下面這些旅遊體驗。
“火星”84小時
體驗模擬登陸全過程
冷湖鎮,隸屬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位於甘、青、新三省區交界處。這座小鎮如同其名字一樣冷僻,它擁有廣袤的俄博梁雅丹地貌,這裡天氣乾燥、通訊阻斷、方圓萬里渺無人煙、遠離城市繁華與外界聒噪,為火星探索者提供最真實的模擬登陸火星的體驗。
從0號里程碑進入火星一號公路,途中會經過冷湖石油小鎮。20世紀80年代,油田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陷入寂靜的小鎮因為規模宏大的雅丹地貌,迎來一批批探險家和科研人員。他們認為此處“猶如外星表面”,稱此處為“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之一。此後,冷湖地區透過融合地質考察、冷湖實驗室等多種科普方式,打造火星及科幻愛好者的樂土。
2020年7月20日,曾有一批“火星少年”來此進行火星登陸實習,來自山東濟南的11歲少年楊欽涵也在其列。楊欽涵看過“好奇號”等火星探測器傳回地球的所有火星影象,他談論起火星上的水手號峽谷,幾億年前河流和海洋遺蹟,就如同談論家鄉山東半島一樣親切。
這是一場84小時的“火星”之旅。大家在大巴上倒數十個數,高喊“發射”。經歷了“二級火箭分離”後,大巴翻過海拔3600米的當金山,手機訊號和綠色一同消失。
通常,當衛星、航天飛船等空間飛行器以很高的速度穿越大氣層時,會產生劇烈的摩擦,與地面的通訊聯絡會中斷,伴隨著噪聲和顛簸,出現“黑障”現象。為模擬“黑障”,每個人都戴著眼罩,不斷感受著穿越過程中帶來的巨大顛簸感。在“黑障”的干擾下,人們登陸“火星”時迷失了,需要大家分工合作,找到火星營地。
在這裡,要用指南針定位,徒步20多公里,翻越海拔2000多米的山峰;要通力合作搭建地面衛星接收站和組裝淨水裝置,探測衛星訊號、把壓力泵抽出的水淨化到相對澄清;還可能碰到十年一遇的沙漠暴雨突襲撞擊著帳篷,把前行的計劃全被打亂。
超強的沉浸式體驗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慕名前來打卡。親子游、研學遊、自駕遊……一同迸發。在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穿上宇航服,行走在荒涼的火星地表……這幅景象也成為網路上最火爆的影象傳播“基因”。
在一些社交平臺,有博主花費大篇幅專門介紹了宇航服的租賃情況,以供想來打卡的人參考。據介紹,有三種宇航服可租,按小時起算。白色的宇航服最出片,500元/時,但是“質量真的有點殘破,穿起來很費勁,非常重,拍照時胸前的管子會掉下來,需要旁人配合。頭盔裂了,追求細節的小夥伴需要後期ps”。銀色外星人服裝屬於搞氣氛擔當,300元/時。橘色宇航服比較輕便,適合艙內拍照,150元/時。
遊客扮“宇航員”拍照打卡
無獨有偶,在內蒙古的烏蘭哈達火山地質公園內,30多座大大小小的火山也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打卡。
“景色確實沒什麼可看的,不過確實挺出片。”有網友拍攝影片釋出後,引起不少的關注,直言捅了宇航員的窩,“地上的比天上的還多”。
被“種草”的網友躍躍欲試,並詢問相關攻略,“服裝去哪裡買、門票多少錢……”
在網路平臺,去過的人曬出自己的經驗和小貼士:“景點沒有門票,是免費的。3號火山是唯一有棧道可以攀爬的火山,4號火山有一面很好拍的紅黑白三色岩層山體,5號火山未被開發不建議爬,6號火山是完全開發的黑紅色山體,隨手一拍就是大片。”
據悉,這裡的宇航服也是按小時出租。通常,在50-100元/時。“質量不太行,不能近觀,遠看還行。”一位前來體驗的遊客說道,大家來也基本是為了拍照,最重要的還是穿上後的感覺,“說實話,穿上這身衣服,瞬間對祖國宇航事業的發展感到自豪。我們也算是體驗到火星了,接下來還是要好好在地球生活呀。”該遊客在朋友圈曬“火星”照片時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除了宇航服之外,拍照用到的無人機、煙霧也是網友們最常提起的問題。甚至有些網友會在反覆核實價位之後,選擇提前在某電商平臺下單合適的產品,打包帶去相應景點完成自己的大片計劃。
“航天熱”背後
別讓全民科普流於形式
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網際網路的加持,相關旅遊體驗業正在持續發酵。其中,有以興趣驅動探索的愛好者,也有盲目跟風打卡的遊客。但不可否認,他們共同推動了這一現象的爆火升級,讓航天事業走入更多人的視野中。
如何避免本應是培養科學興趣、增強航天知識的科普體驗變成人來人往只為打卡留念的表面形式,也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這既要求廣大公民提升自我科學素質,也要求相關場所依託自身特色,變“公眾參觀”為“現場參與”,讓科普既“有意義”,又“有意思”,把科技的種子種進更多人的心田,讓全民共享科技成果。
以今年7月正式開館的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為例,這裡就有不少體驗類專案頗受歡迎。在互動影院飛越銀河系中,人類乘坐的飛船,到底是要穿越蟲洞去往更遙遠的太空,還是返回地球呢?這將由觀眾按下座位上的按鈕來投票決定。在假如劇場中,會上映一個短片,假如改變宇宙的引數,世界將會怎樣?最後你會發現,一切都是偶然,稍微改變一下宇宙的引數,地球不會產生,生命也將不復存在。當你有些悵然若失的時候,眼前的幕布會緩緩拉開,“家園”展區的地球會出現在眼前。
如今,豐富的影片、直播和旅遊體驗,可以讓太空科普更生動、直觀。大火的航天旅遊科普路線也在旅遊圈熱傳,引無數人心神嚮往。但與此同時,我們需認識到,我們的科普整體理念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讓興趣大於跟風,讓常態代替一時,全民科普仍需“功在日常”,讓“航天熱”不斷火,不滅火。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沙斯媛 綜合中國載人航天、北京青年報、上觀新聞等)
責編:張玉清
稽核:丁厚勤
本文來自【海報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