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華東陽,歌山畫水,婺之望縣。
初秋時節,沿浙江217省道,進入素有“天下紅木第一村”之稱的花園村,一條3.5公里的紅木文化長廊,像張開雙翼迎接著五湖四海的賓朋,飛簷翹角,雕樑畫棟,古色古香,金碧輝煌,彰顯這座傳奇村莊繁花似錦的富足殷實。
沒有原材料和區位優勢,花園村卻建起一座集紅木傢俱生產設計批發採購於一體的“紅木王國”,將紅木產業傳奇演繹得入木三分,紅木傢俱產量一躍佔到全國市場的三分之一以上。
2020年,花園村實現營業收入610億元,全村擁有個私工商戶2949家,其中紅木傢俱以及木製品行業就有1996家,佔比達67%,還輻射到周邊六個鄉鎮,數以十萬計的群眾利用這富民產業走向全面小康,昂首邁向高質量共同富裕。
源起窮山村有個帶頭人
都說花園村的村民現在福氣好,可讓人很難想象四十年前花園村的窮困景象,但土生土長的花園村花園小區村民邵宏星卻記憶猶新。“村名花園不長花,草棚泥房窮人家。種田交租難餬口,擔鹽捉魚度生涯。”這首歌謠曾是花園村人對貧困面貌的自述。
“改革開放前,幾乎村裡所有人都住在泥牆房,肚子填不抱,生活靠抓泥鰍、劈柴賣了換錢,到70年代末村裡還沒有電,碾米、喝水都要靠隔壁村。那時候和周邊村比,花園村簡直是最落後的一個。”在花香撲鼻的自家院子裡,村民邵宏星頗有感慨,“當時哪能想到,日子能變這麼好。”
花園聯合黨委書記、花園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邵欽祥 (王江紅 攝)
花園村村民的好日子,與村中一位帶頭人密不可分。他叫邵欽祥,現任花園聯合黨委書記、花園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也是花園集團的董事長兼總裁。自己婚禮上從隔壁村借來了電,卻在婚禮熱鬧之際遭遇斷電的尷尬,這激發了當年花園大隊大隊長邵欽祥創業的雄心。困則求變,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邵欽祥就開始尋找花園村發展的新途徑。
1981年5月,邵欽祥等人聯合開了一個蠟燭小作坊。那年春節,花園村家家戶戶分到了“花園”牌紅燭。搖曳的燭光讓貧窮的花園了看到了希望的光芒。邵欽祥發現,只有辦企業,才能解開困擾花園村的貧困之結。當年10月,邵欽祥成立了花園服裝廠。到1991年,他還聯合46家戶辦、聯辦企業成立了花園工業公司……立足花園村,踏踏實實走到如今,花園集團已經成為一家擁有50多家全資和控股公司的國家級企業,產業覆蓋生物與醫藥、新能源與新材料、紅木傢俱與木製品、新建材與建築、教育衛生與旅遊文化等,名列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304位。
企業盈利了,便反哺農村。邵欽祥說:“每一年,企業都會拿出利潤投到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建設中去。”在年復一年不求回報的投入下,花園村的道路通了、樓宇漸多、商鋪漸起,村民們的收入增加,村裡“以工強村、以商興村、共同富裕、全面振興”的創業致富路也越走越寬。
從面積0.99平方公里、到面積12平方公里;從496人的小村,到6.5萬人的大村;從人均年收入87元,到人均年收入14.2萬元;從小打小鬧的鄉鎮企業,到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花園村為打造全面小康的現代化農村提供了鮮活樣本。
家門口創業賺錢又顧家
吃過早餐,花園村花園小區村民邵清君和往常一樣,開車來到離家僅1公里多的花園紅木傢俱城,商鋪內營業員正在接待山東的紅木傢俱採購商。“花園村是紅木傢俱生產基地,擁有完整的紅木傢俱產業鏈和產業群,我可以當嚮導,帶大家看看從原材料到傢俱製作的整個流程。”邵清君接過話匣子跟採購商這樣說。
2005年以來,花園村透過資源整合、分類開發和產業引導,積極為企業做好服務,為企業搭建平臺,沒幾年,村內就集聚了各種紅木傢俱生產要素。2009年,花園集團以實現創業富民為目的,開始建設花園紅木傢俱城市場平臺,致力做大做強做精紅木傢俱富民產業。
花園紅木傢俱城(王江紅 攝)
如今,花園紅木傢俱城市場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吸引了2300多個品牌進駐,成為了浙江省五星級文明規範市場,已連續多年以傢俱類排名第一的成績上榜“中國商品市場百強”。
目前,花園人研發推出新零售智慧紅木市場,成立中木協花園紅木專委會,建起花園紅木產業國際物流中心,設立中科公信木材檢測中心,開闢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大師藝術作品街等等,精心為花園紅木全產業鏈做足提檔升級文章。
“村裡現在沒有什麼閒人,大家都在努力創業就業,形成了‘人人賺錢忙、家家忙賺錢’的局面。”邵欽祥說,共同富裕,產業興旺是基礎。村民們有了紅木傢俱這一富民產業,都不用為了生計再背井離鄉,因此要讓紅木傢俱產業一直‘紅’下去。
產業旺了,人流、物流、商流、資金流、資訊流、技術流都集聚到花園。花園村還出臺人才新政,吸引高階人才落戶,享受村民福利待遇,每年發放1萬元至6萬元不等的獎金,提供30萬元至60萬元不等的人才購房券,甚至安排300平方米以上的別墅一幢,為鄉村振興以及富民產業提供人才保障。
村莊即是城生活賽市民
2003年6月,“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在浙江拉開序幕。花園人敏銳地抓住了騰飛的機遇,在農村現代化建設中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農村和城市的區別,關鍵在於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花園要以並村為契機,因地制宜打造一座田野上的城市。”邵欽祥向黨員幹部們提出走就地城市化的想法。
18年來,花園人經過2004年10月和2017年3月兩次“一村並九村”,深入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堅持黨建、經濟、社會、文化、生態齊抓共建,貫徹“先富帶後富、強村幫弱村、共富更要共享”理念,走出了一條“以工強村、以商興村、以遊美村”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花園之路,形成了新時代鄉村與城市耦合發展的先發優勢。
花園村生態良好(王江紅 攝)
如今,走進花園村,連片別墅、高層住宅,高檔劇院、高階學校、會展中心、等級醫院、生態公園、大型商場、專業市場、金融機構、特色街道、設施農業、星級酒店、體育廣場、文化廣場、汙水中心、自來水廠、汽車檢測中心、老年公寓、博物館、體育館、游泳館、圖書館、遊樂園以及幼兒園等一應俱全,儼然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
花園村三餘小區村民單小燦說:“生活在花園村,可以實現讀書不出村,看病不出村,工作不出村,購物不出村,金融不出村、辦事不出村、旅遊不出村等等,享受著比城裡人還幸福的高品質生活。”去年重陽節領到5000元高齡補貼後,花園村前蔡小區96歲的賈梅香笑得合不攏嘴,表示村裡福利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生活過得就像蜂蜜一樣甜。
生活靠集體,致富靠自己。目前,花園村村民們享受31項福利,子女上學實行16年免費教育制;回村創業的大學生每年發放創業基金;老年人每年享有高齡補貼以及敬老福利;看病自費部分的50%由村裡承擔;每人每月發放大米、豬肉、雞蛋以及食用油;免費旅遊、免費體檢、免費公交、免繳數字電視收視費和電話月租費……
2020年10月底,花園村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小城市培育試點,這是浙江省小城市試點首次從中心鎮向經濟強村擴容,標誌著全國首個“村域小城市”開始在浙江大地培育。當下,“智慧花園”專案建設在花園村有序推進,圍繞經濟發展、村域管理、村民生活、文化建設、社會治理、生態文明,打造“1+1+N”體系,從而打造數字鄉村示範地,讓花園村這座“村城”更加智慧。
“‘十四五’期間,我們要以積極培育小城市為契機,不斷最佳化功能定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產業創新動能,促進產城人文融合。”邵欽祥如是說,力爭把花園村打造成中國全面鄉村振興的榜樣並建設成“花園城市、世界強村”。(記者 曾慶華 通訊員 王江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