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關鍵在於產業振興,產業振興重在龍頭企業帶動,龍頭企業則需優質原料保障。一年來,新疆緊盯廣袤田間這一鄉村發展“源頭”,引導農牧企業將其作為“第一車間”,從源頭蓄積高質量發展動能;同時,深化產業融合,讓“第一車間”接二連三,激發鄉村振興動力。
“基本不用蓋圈!”在冬季寒冷的塔城市,新疆華凌三農草原牧業有限公司沒有大規模建牛舍,養殖規模卻達3萬頭。企業技術負責人曹暉說,牛並不怕冷,兩側用竹板擋住強風即可;僅有的幾座圈舍,用作母牛的產房。
聚焦“第一車間”,農業新意頻現。“與傳統蓋圈方式比,散欄養殖資金投入只有其十分之一左右。”曹暉表示,發展養殖,關鍵要提高投資效率,將資金儘量投到牛身上。不蓋圈,每頭牛固定資產投資僅為1000元左右。另外,採用地面青貯方式,不建青貯窖,又節省資金約5500萬元。“節省的資金,可用於擴大養殖規模。”曹暉說。
不僅養殖業,種植業也有創新做法。記者在博樂市青得裡鎮定吉格村看到,玉米稈有兩三米高,玉米穗顆粒飽滿,豐收在望。“這片玉米地有2200畝,採用保護性免耕技術耕作。”村黨支部書記哈斯喬路告訴記者,這種耕作方式從開溝、施肥、播種、覆土全套作業一次性完成。
博樂市農業農村局高階工程師蔣貴菊介紹,這片耕地適合採用保護性免耕技術,耕種前不需清理秸稈,也不用犁地,這樣能有效減少土地翻耕帶來的墒情損失,也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還能免用地膜。“省事、投入少,每畝至少節約100元。”種植戶張貴金說。
建好“第一車間”,離不開“金融活水”。一年來,新疆金融機構強化創新,推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特色信貸產品。根據養殖業生產週期長等特點,烏魯木齊銀行開發了覆蓋全行業的“雪蓮·養殖貸”,按飼料用量判斷養殖規模,合理配置貸款,並分別對蛋雞、肉雞、水產、育肥牛、奶牛養殖等進行差異化授信,助推養殖業發展。
在做強“第一車間”基礎上,新疆農牧企業將著力點放在加工轉化和市場開拓上。在枸杞之鄉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紅色產業”不斷擴容。精河縣枸杞協會會長、縣枸杞產業發展局高階工程師趙玉玲說,全縣13萬畝枸杞為生產枸杞原漿、枸杞果乾、枸杞啤酒等提供了優質原料,枸杞產品遠銷澳大利亞、義大利、德國等國。
走進精河縣杞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機器運轉聲不絕於耳,一罐罐枸杞啤酒列隊下線。公司總經理張勤表示,公司依託2萬餘畝“第一車間”開發系列產品,今年投資2500萬元用於新建枸杞果酒釀造、枸杞啤酒玻璃瓶灌裝、枸杞多糖提取生產線,以及研發枸杞果油等,進一步延伸產業鏈。
新疆一些有條件的鄉村正在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發展旅遊業,從一產躍向三產。去年,額敏縣傑勒阿尕什鎮納仁恰汗庫勒村挖掘民俗資源,建成了民俗文化陳列館。一年多來,當地知名度大幅提高,許多村民吃上了旅遊飯。村裡還建設了加工廚房,生產傳統美食塔巴饢,供遊客購買並透過線上銷售。
位於伊犁河畔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六十八團發展智慧農業,水稻種植面積9萬餘畝,從種植獲得收益的空間已“見頂”。如何再從稻中淘金?團黨委書記、政委孫聃硯介紹,一方面發展稻蝦、稻蟹種養等立體養殖,另一方面大力培育長豐稻作文化景區,推出了參觀稻米博物館、觀賞稻田畫、體驗稻田軌道小火車等旅遊專案,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喬文匯 )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