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賓浩斯(1850-1909)是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是實驗學習心理學的創始人,他透過實驗的方法來研究人的高階心理過程。他在1885年出版著作《論記憶》一書,該書提供了專門的研究方法,為我們研究記憶意義重大。
艾賓浩斯發明了一種聰明的方法研究記憶,使用無意義音節(即由兩個子音加一個母音而構成的無意義的三個字母單元,如dax,gof等)作為實驗的研究材料,這樣做的好處可以防止被試受原來語義舊經驗的影響。這是一種不受被試帶入實驗記憶任務中的先前學習或聯想影響的測驗。他選擇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透過機械的重複來完成任務。被試從頭到尾一個一個地去學習,學完一遍後,按相同的順序再次學習,不斷重複,直到被試能夠按學習的順序背誦所有的無意義音節為止,記錄學習的次數和學習的時間。然後被試去學習其它無關的音節,防止被試重複最初的音節內容。過一段時間後,他再次學習最初的音節內容,直至再次全部背誦為止,記錄學習的次數和時間。被試重學的次數和時間會比最初學習次數和時間要少,那麼就能確定最初學習資訊的保持量的多少。舉例說明,如果被試學會一系列的音節用了20次(或20分鐘),過了一段時間後,重學這段音節用了15次(或15分鐘),那麼節省下來的5次(或5分鐘)就是被試儲存資訊的量,5/20=25%。艾賓浩斯使用節省成績作為測量指標,記錄不同時間間隔被試的記憶保持量,並畫出了一條曲線,這條曲線就是遺忘曲線。曲線表明,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遺忘是有規律的,即遺忘的程序是不均衡的,其趨勢是先快後慢、先多後少,呈負加速,並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幾乎不再遺忘了。這條曲線代表的是機械學習實驗的結果。隨著時間的延長遺忘越來越多,保持量越來越少,故遺忘曲線也被稱為保持曲線。
後期他還設計各種實驗,用統計方法概括研究結果,發現影響學習與保持的有諸多變數,如材料的長度(音節系列的學習是其長度的函式)、材料的意義性(學習無意義材料比學習有意義材料的難度幾乎高9倍)、重複率(重複的次數與保持的程度呈直線性的正比關係)、保持間歇時間等。此外,還考查了過度學習、集中學習、分佈學習等的效應。他在實驗中,自充被試,獨自工作,嚴格服從實驗制度。
以上就是“艾賓浩斯關於遺忘的研究方法”的講解,希望對大家備考教師招聘考試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