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2021年評選最美好的詞語,很可能不是“愛情”,不是“遠方”,也不是“財務自由”,而是“週末”。就像《哈利波特》裡最強大的咒語之一“呼神護衛”一樣,我們也會用心中的快樂和希望,造出結界,抵禦灰暗,並聯絡上其他的同伴,這個麻瓜們的魔法,叫作“週末愉快”。
“週末愉快”作為一種結界
週末愉快當然不是一個新詞,但來到2021年,它增加了許多新的含義。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最常說週末愉快的場合,很可能是對工作夥伴。在週五下班的鐘點,同事們紛紛像一陣輕盈的風捲離辦公室時,空氣中迴盪的“週末愉快”即是對彼此美好的祝願,也是一種提醒——我要去過精彩人生了,拜託這兩天別找我。要是週六不幸真有急事聯絡對方,講完後也要加上這一句,以示工作到此為止,充分尊重對方接下來的私人時間。
這是一個即時溝通方式過分氾濫的過勞年代,我們厭倦甚至厭惡隨時隨響應別人的工作狀態,卻又不便太直白拒絕。週末愉快的出現,正是對此的溫和反擊,它為彼此編織出一個公事難以入侵的結界。所謂結界啊,其實就是分寸感,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必須尊重他們不受打擾的自由。
正因如此,當一個人向另一個人說出“週末愉快”的時候,或許他們暫時不再說話了,她們之間的事務性連線斷開了,同時卻建立起了無言的默契,一種更具情感的私人聯結。因為這是一個生活著的人,非常單純地,毫無目的地,希望另一個生活著的人也能快樂。多美好。
“週末愉快“是一句新的價值宣言
比起剛剛起步的“週末愉快”,很長時間以來,“延遲滿足”和“財務自由”幾乎佔據了所有的話筒,它們不僅是值得追求的,甚至在道德上也高人一籌。可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開始覺得不對勁:一個人的一生,有多少時間可以用來延遲?這一刻總是為了下一刻而存在,那麼生命什麼時候才真正發生?
這一年多的世界讓所有人都不會忘記。在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和破滅的神話面前,我們終於明白,自己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現在。生命很可能沒有遠處的悠長假期,有的是一個個當下的週末愉快。
可快樂有什麼不好的呢?成為生活的快樂冠軍,不是一項極大的成就嗎?讓人覺得生活值得一過,不是一種善意嗎?“週末愉快”就是一句新的價值宣言,對這個時代的工具理性說不。不,我們是人,我們要快樂,現在就要。
週末蠢蠢欲動,愉快無限廣闊
“週末愉快”,和從前的愉快不再相同。從前我們想要“免於xx“的快樂,如今我們想要”參與xx“的快樂。
生活在這個時代,一個人被外賣員、快遞員、保潔師、按摩師包圍,一切都送到手邊,輕易得堪比從前的貴族。可是快樂變多了嗎?顯著增加的,反而是疏離,因為生活的細節都被外包出去了,只剩一個外殼,存在的感覺越發稀薄。至少在週末,我們想要把生活拿回來。
週末是蠢蠢欲動的。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緩解日常的疲憊,讓靈魂放鬆的方法,不是躺平,而是放下手機,合上螢幕,讓身體也去到愉快的現場。散個步吧,做個菜吧,跳個舞吧,身心同時在場,就有了活著的感覺。
這種重歸線下的渴望,並不代表著封閉,恰恰相反,遠方和他人從一種線上的概念,變成了線下的真實。
疫情改變了所有人對距離的認知。很多地方不再能抵達,很多人不能想見就見,反而重新燃起了人們對相遇的渴望。我們的週末,從幾個人的吃飯唱歌看電影打遊戲,變成了一群人的露營密室音樂節,爬山騎行逛菜場,跋山涉水去某個地方,吵吵鬧鬧和更多人相遇,卻覺得踏實。
線下永遠不如線上方便,就像現場演出不同於錄音室CD,它常常並不完美,卻有怎麼都代替不了的動人。有人講過,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現場看你喜歡的人的表演,因為在那裡,你會感受到她積聚了一生的力量。確實如此,但沒有說完。每一個到場的人,感受到的力量不只來自臺上的表演者,還有身邊所有的人,所有引著他一起歡呼一起合唱,讓他感覺不像他自己,但卻更喜歡自己的力量。這種與世界相聯的幸福,這種照亮日常的閃亮時刻,就是人生的禮物。
惠特曼有一句著名的詩,“做一個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碼頭”,2021年的生活,好像沒辦法那麼昂揚,下個星期也許又有新的麻煩,但先過完這個週末再說吧,週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