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林蘭
觀察總結“三型辨證”理論之後,我將精力投入到糖尿病的防治中,開展了基於病證結合的糖尿病新藥研發。在觀察和建立糖尿病分型的過程中,我發現氣陰兩虛型患者佔大多數,且陰虛為糖尿病三型的共性,是引起糖尿病的內在因素。我和團隊以“益氣養陰”為立方原則,經過嚴謹的科學精神指導與不懈努力,研製出了國內首款降糖中藥製劑——降糖甲片。
上世紀80年代,林蘭教授(左二)與同事研發降糖甲片
降糖甲片由黃芩、生地等純中藥組成,主治症見口渴多飲、倦怠乏力、心慌氣短、五心煩熱、自汗盜汗、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的氣陰兩虛型糖尿病。最初由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藥廠試製並生產,於1980~1984年對290例患者做了系統的治療觀察,有效率達80%。後又經過八家醫院擴大臨床驗證202例,證明降糖甲片能增強胰島功能,對胰島素具有雙向調節作用,降低血糖、改善微迴圈和糖代謝,延緩糖尿病人血管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同時它療效比較穩定,副作用小,避免了病人肝腎等臟腑的損壞。因含有養陰藥物,對其他兩型也有一定療效,總體有效率超75%。
之後,我們對降糖甲片開展了國內最早的中藥拆方試驗研究,分別設單、雙、三味藥等組,排列組合進行動物實驗研究。結果發現,益氣藥能增加胰島β細胞核分泌顆粒,促胰島素分泌;養陰藥可抑制胰島α細胞核分泌顆粒,減少胰高血糖素分泌。這從細胞功能及形態學證實了益氣養陰藥的降糖功效。
降糖甲片作為國內第一個治療糖尿病的新中藥製劑,在行業具有引領作用。後來在降糖甲片的基礎上,我們又開發了“渴樂寧膠囊”。之後,國內相繼有其他重要產品問世,均以益氣養陰為主要治則,以治療氣陰兩虛型糖尿病為主。我們的研究在1985年獲得中國中醫研究院科研成果二等獎,1986年獲全國中醫藥重大科技成果乙等獎。降糖甲片作為原衛生部中醫藥重大科技成果,被列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成果“金橋工程”和國家科技部“火炬計劃”專案。該藥不僅走到全國各地,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和東南亞等地也經常有人來治病、買藥。
在我看來,糖尿病是最適合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疾病。中醫在治療消渴病的長期實踐中,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藥物療法、飲食療法、運動療法等。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中醫治療糖尿病早已不是僅採用單純的中醫藥,也藉助現代科技方法,有效控糖、控血壓、調節血脂、改善胰島素抵抗等。在藥物方面,西藥具有降糖作用快、力度強、療效顯著等特點,尤其對於急性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等併發症,使用胰島素能迅速控制病情。中醫主張整體治療,強調辨證論治,防治糖尿病及各種慢性併發症具有優勢。我的長期臨床實踐表明,中西醫結合,可揚長避短,使患者的獲益最大化。(連載15)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