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乾、眼澀、眼脹、眼痛,面對輕微眼部不適,很多人將之歸根為沒有休息好,於是,眼藥水成了不少人緩解眼部疲勞的不二選擇。這樣的簡單直接的治療方式真的一招到位、科學有效嗎?小松諮詢了新橋鎮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醫生曹贇贇。
小松採訪當日,碰巧遇到了眼睛乾澀患者賈先生。“平時工作忙,使用電腦辦公的時間佔了大半,眼睛經常不舒服。”賈先生說,嘗試中醫針灸治療之後,感覺效果還不錯,當天是他第三次針灸了。曹贇贇介紹,當下眼睛乾澀不再是老年人獨有的問題,年輕化趨勢特別明顯。以她坐診的週一、週五來說,和賈先生情況類似的上班族佔了不少。“年輕人上班對著電腦,下班窩在沙發裡、躺在床上看手機,常常不經意就熬到深夜。”曹贇贇分析,這便是大多數上班族被“幹、澀、痛、癢、紅、灼、有異物感、視力下降”等眼部疾病纏身的原因。
據介紹,通常情況下,人的眼睛透過眨眼來實現自我保護,眼瞼每5到10秒眨眼一次,眨動之間將淚液塗抹在眼睛上來保護眼球。當人時刻緊盯電子裝置螢幕時,眨眼運動頻率就會大幅降低,從而導致眼睛暴露時間增長,眼球表面的淚膜極不穩定,眼睛自然就會幹澀,甚至有異物感。
“很多人誤認為這只是小毛病,其實不然。”曹贇贇直言,眼睛幹、澀、痛、癢等都是乾眼症的典型症狀,單單透過閉目養神並不能解決問題。從臨床情況來看,乾眼症的治癒率並不高,而且還容易反覆發作。輕度乾眼症患者可以透過改變環境和飲食改善,或者透過眼瞼物理治療和人工淚液等方式來改善症狀,但也並非長久之計。
如何科學緩解乾眼症帶來的困擾?曹贇贇推薦大家嘗試眼部穴位按壓方法。她說,在傳統醫學中,乾眼症屬於中醫“白澀症”“燥症”“乾澀昏花”等範疇,常用的眼部區域性穴位有:睛明穴、攢竹、絲竹空、太陽、四白,按壓這些穴位可以達到疏通區域性氣血的作用。
此外,有研究發現,針刺區域性穴位也可以促進淚腺分泌、穩定淚膜,並且延長淚膜破裂時間。因此,中醫辨證施治可以取風池、外關、曲池穴以祛風清熱,取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穴以益氣滋陰。也可以選用欽針留針30分鐘的辦法來治療,留針治療隔日進行1次,治療週期為1個月。目前,新橋鎮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日常可開展此類治療。
曹贇贇提醒
治病求本,緩解乾眼症也要溯本求源。科學地干預治療只是一方面,良好的生活習慣至關重要,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養成科學的用眼習慣,儘量減少電子螢幕觀看時間,給眼睛留足休息時間。
文字、圖片:王梅
編輯:周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