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師迅
“我的人生目標,就是和你維持現狀。”陽臺上,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的山音麥興奮地對女友八谷絹說道。可骨感的現實,總會在甜甜的戀愛中給出提示,或許生活中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本身。電影《花束般的戀愛》是導演土井裕泰、編劇坂元裕二繼日劇《四重奏》後,合作的首部大銀幕作品,講述了“百分百合拍情侶”山音麥和八谷絹因錯過末班車而相識,因志趣相投而戀愛,最終經歷齟齬與掙扎,笑著告別的故事。影片探討了理想與現實、愛情與婚姻等命題,以浪漫主義筆法完成了對現實生活的刻畫。
《花束般的戀愛》海報
獨白與對話
電影中採用高密度的內心獨白和對話,不僅展示出二人的真實想法、性格特點、價值導向及生活習慣,更成為了推進劇情、設定懸念、鋪墊高潮的關鍵途徑。
在男女主捕捉到十足默契後,影片以“聽說如果吃過三次飯還沒有告白的話,就會變成普通朋友”的內心獨白,巧設懸念,營造緊張感。第三次約會中,二人談論的話題不斷被岔開,雙方的內心獨白不斷報送時間“距末班車發車還剩3小時……2小時……1小時”,最終在最後一刻完成表白。
影片巧妙地用“耳機理論”來隱喻兩人之間的關係。影片剛開始,兩組闡釋性的對話交叉式地撲面而來,不斷強調愛情就像耳機,不要將左右聲道分開供兩人分享,這樣兩個人聽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曲調。劇中一些繞著圈卻接地氣的獨白和對話,帶有鮮明的“坂元風格”烙印,將情侶的複雜心境體現得淋漓盡致,觀眾則需要透過不斷地品鑑而獲得回甘。細膩的表述讓受眾的情感體驗更為真實,形成了強烈的代入感。
《花束般的戀愛》劇照
視角與關係
影片採用了雙視角的方式,呈現兩人在感情不同階段的心理變化。在梳理這段感情經歷時,“男主找工作”作為一個關鍵節點,將前半段甜膩的校園戀情和後半段殘酷的社會生活分成大體兩段。隨著兩人的身份、環境及相處模式的變化,對於同一件事,男女雙方的看法、雙方的關注點,都悄然發生變化。
當分享老夫婦麵包店關門這個難過的訊息時,得到的答覆是“到車站前買不就好了嗎?”;當女主推薦的《茄子的閃耀》被留在車的後備箱,取而代之捧在手心的是《人生的勝算》;當參加朋友葬禮後想徹夜聊天,卻得到一句“我去睡了”的回應……二人之間的差異和分歧顯而易見。進入社會工作後,男主產生了“在社會里洗澡”的壓力,喪失了藝術鑑賞的熱情和對熱點話題共情的能力,而女主還處於之前的“校園”狀態中,由此形成了視角的錯位。綜合來看,男主考慮的是工作壓力、生活實際,是可以應付的朝夕相伴;而女主考慮的是戀情保鮮、追求夢想,是相遇伴隨著離別。當不同的視角形成不同的認知觀點、行為準則,不可調解的矛盾隨之而來。
《花束般的戀愛》劇照
伏筆與懸念
影片就像一首對仗工整的愛情詩,將令人驚喜的巧合、無可奈何的心酸、傷心痛苦的煎熬和如釋重負的和解,全都灌注在細節之中。以流行文化符號編織的戀愛編年體紀實,在通篇暗含伏筆與懸念,引發觀眾濃厚的猜想興趣。
兩人初相遇時,喜歡一樣的作家、追同一部連載漫畫、同樣錯過天竺鼠展覽,無數的巧合撮合著兩人從“聊得來”發展為戀人,成就了童話故事般的戀愛神話。當鞋子從小白鞋換成黑皮鞋;女主終究沒有告訴男主花束的名字;沒一起吃過的飯店,後來兩個人分別去過;更換工作時的無溝通和潑冷水;不合時宜的求婚;互相遷就剋制的吵架;無法一起維持的愛好……都成為暗示兩人必將分手的伏筆。無數喜悲不能共情的時刻,最終導致了這段愛情的潰敗。
除了伏筆外,影片還格外注重懸念的營造。比如表白時急迫的倒計時,,還有最後兩人告別時以結婚來挽留的反轉,都給人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覺。此外,飲料店裡出現的又一對年輕人、一起裝窗簾和拆窗簾的行為、谷歌地圖上出現兩次“奇蹟”影象等,在影片前後形成了映照關係,讓整個電影更加精緻,也使得觀眾的情緒得到了釋放。
從陌生人到朋友,到戀人,再到熟悉的陌生人,電影藉由花束般的戀愛告訴所有愛過和被愛過的人們,當愛情步調一致時,請好好珍惜賞味期限,如因錯位而不得不放手時,也要會心一笑,帶著惦念和祝福躍入人海。因為即便是分手了,這段曾經的記憶也依舊很美好。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教師)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