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傳十六帝,所鑄錢幣基本以年號錢為主,而唯一的國號錢來自於南明時期魯王朱以海。
崇禎十七年,魯王朱以海據浙江,鑄國號錢“大明通寶”,大明通寶有紅銅和黃銅兩種,皆為小平,多有背字。光背和背上“工”相對少見,較為常見的是背“戶”和背“帥”,最為罕見的是背上“招”僅見。
大明通寶 有光背和背工
背戶和帥相對多見
背帥
背上招
雖然魯王朱以海據浙江造了“大明通寶”,但是南明正式的皇帝卻不是魯王朱以海。北京失陷後,史可法等人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是為明安宗,次年(1645年)改年號“弘光”。朱由崧登基後定下年號弘光隨即開鑄年號錢“弘光通寶”。
弘光通寶均為黃銅鑄幣,有小平和折二錢,錢文有楷書和隸書,背上有星紋和紀地(鳳陽鑄造背上有鳳字),折二錢背有貳字。
鳳陽鑄造的部分背上有“鳳”字,且面紋為隸書。
背上鳳為隸書字面,很少見
折二錢背右“貳”字,存世很少。光背和背星的小平則比較常見。
折二錢極少見
各種光背和背星都較為常見,複合多紋則少見
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閏六月,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在福州監國稱帝,並迅速得到各省的承認,同年改年號“隆武”並開鑄年號錢“隆武通寶”。
隆武通寶有銅錢和鐵錢,分小平和折二,折二錢均光背,小平錢多背星或字。折二錢相對少見,小平多見,部分“隆”字少一橫稱為“生字隆”。
折二少見,小平較多
部分“隆”字不是“生”字底而是“正”字底,稱為“正字隆”。
背上工也較為常見,背巨星較少見
部分隆字以“缶”字為底,稱為“缶字隆”。背上戶不常見,但是最罕見的是背上“南”和背上“留”。
背上南和留極為罕見
弘光和隆武兩個年號使用年限都很短,所以版本都不多,但是存世量不小,普品價格不高,特殊品種則價格很高。
注:文中引用的泉譜成書年份很早,價格沒有可比性,只用作珍惜程度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