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9月17訊(通訊員 劉海漁 何延鋼 記者 楊斯涵 黃京)助力湖南省“三高四新”戰略,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近期投入2000萬完善智慧製造實訓中心,聯合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中車集團等企業,積極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新模式,培養符合行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記者瞭解到,為主動適應湖南先進製造業發展戰略要求,培養更多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2014年開始,該校便與中車株洲集團、華中數控、湘火炬等企業開展合作,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方面實現了專業設定共議、課程體系共定、師資隊伍共培、教學過程共管、實訓基地共建、教育資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融,推動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推進校企 “雙主體”協同育人。按照“從簡單到複雜”“從單項到綜合”的邏輯線索,構建了“基本技能→崗位核心技能訓練→創新能力”三層遞進的專業群教學體系,加強人才培養中實現課程內容與崗位標準融合、教學專案與生產任務融合、教學過程與生產流程融合、學歷證書與技能證書融合,實現學生培養和就業的無縫銜接,逐步形成了“素養貫穿、校企主體、能力遞進、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同時,該校推進校企深度融合,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根據企業需求,引入企業先進的人才培訓理念、模式,依託企業先進裝置、前沿技術,積極開展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培養,構建適應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雙主體”“雙導師”“雙身份”“雙場所”等需求的相關機制,先後與中車時代電氣以及與其他合作企業開辦的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班6個,學生的選拔、培養、考核與評價均由校企雙方共同實施、全程管理,形成了“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局面。最終實現為企業培養合格的先進製造業人才,共同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據悉,該校與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在長期合作的基礎上,於2018年開始成立技術團隊,建設智慧製造公共實訓平臺,聚集行業專家5人,教授、高階工程師8人,碩士研究生12人。智慧製造公共實訓平臺以新型產學研融合的前沿和技術創新融通體系為切入點,以協同創新體制機制為改革突破點共建智慧製造協同創新中心、智慧製造公共實訓中心、“雙師培養”基地、“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生產性”活動基地、職業技能認證與競賽基地。實現先進製造、人機互動、決策規劃、智慧控制等多項技術融合,產教深度融合。
近三年,該校共投入約3500萬元,建設完善了智慧製造實訓中心,突出多軸加工製造能力與智慧化特色,建成了湖南省一流的智慧製造公共實訓中心,主要由中央控制區、先進製造實訓區、智慧製造理實一體化實訓模組、智慧製造切削加工單元模組、智慧倉儲模組、智慧電子模組、機電控制模組等構成。現有5條智慧生產線、12臺五軸加工中心等先進製造裝置、18套工業機器人實訓平臺等高階裝置,已打造成為省內一流全國有影響力的智慧製造高階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為培養先進製造業高素質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礎。
透過平臺的建設與實踐,近5年立項了省級多軸加工技術“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基於5G的汽車零部件智慧製造“C+R”實訓創新”教育資訊化創新試點等重點專案3個、省級及以上競賽獲獎60餘項、生產性技術服務100餘次,較好地探索出了一條智慧製造公共實訓體系建設的新正規化。
隨著學校辦學綜合實力的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畢業生得到企業的肯定。學校與更多的優質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透過實行訂單式、現代學徒制的聯合培養,促進校企深度融合,開設了“中聯重科班”“中車時代電氣班”“中車風電班”“華為機器班”“湖南華數班”等,以專案式、任務驅動式、理實一體化方式進行教學,突出“做中學、學中做”,著重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共同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進一步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每年在學生畢業季時,學生就業供不應求,平均每個學生獲得2-3個用人單位錄用。據麥可思資料調查,企業滿意度達96.42%,學生畢業半年內平均月收入5167元,學生滿意度9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