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約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1995),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科學技術史專家,其所著《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即《中國科學技術史》)對現代中西文化交流影響深遠。李約瑟研究所是由已故英國著名漢學家李約瑟博士創建於1983年,位於劍橋希爾維斯特路(Sylvester Road)8號,是中國園林式建築。在研究所大門的左側,紅磚砌成的柱臺上,安放著李約瑟的半身銅像。另一側牆上鑲嵌著一塊八角形的牌匾是紀念對研究所捐贈的人們。
這座建築是按照八卦的形式建造的,整體裝飾融入了東方元素。研究所圖書館館藏大量的中文圖書。研究所庭院前有一棵菩提樹,樹下安放著李約瑟,還有他的兩任夫人多蘿西•瑪麗•莫伊爾•尼德姆(Dorothy Mary Moyle Needham)和魯桂珍的骨灰。李約瑟博士是1995年3月24日逝世的,遵照其生前遺願,他的骨灰安放在這裡。多蘿西•瑪麗•莫伊爾•尼德姆的中文名字是李大斐。
在劍橋,李約瑟研究所經常舉行學術活動。我們第一次認識李約瑟研究所也是從聽學術報告開始,是關於康熙皇帝與數學的內容,時間是2014年11月14日。後來我們又去過這個研究所兩次。
進了研究所大門,向左轉,在通向會議室的過道的一側牆壁上我們看到了周恩來總理給李約瑟回信的影印件,全文如下:
親愛的李約瑟博士:
您託普利布蘭克教授帶來的您的新著《中國科學與文明》第一卷已收到,謹致謝意。我很高興您致力於中國科學史方面的研究,這種努力是值得歡迎的,它將有助於中英兩國文化交流。
周恩來
1954年10月29日
於北京
大門右側一層有一個小會議室,牆壁上懸掛著李約瑟、李大斐和魯桂珍的畫像;此外,還有一些李約瑟等人的老照片和書籍。樓上二層是圖書館,裡面收藏有大約2.5萬冊圖書,其中大多是與中國和東亞的科學技術與醫學相關的。
李約瑟長期從事東方科技史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又譯《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國科技史》系列叢書。李約瑟研究所在中英合作中佔有重要地位,該所在李約瑟博士和歷任所長帶領下,在中國古代科技史研究方面成果斐然,特別是編寫出版《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為促進中英人文交流和中西文明做出了傑出貢獻。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印刷術,現在已為世界公認,標誌著中國古代科技和文明的領先地位。但讓西方世界瞭解中國這四大發明、徹底顛覆西方對中國科技乃至中國古代文明看法的人,卻是李約瑟,一個地地道道的英國人。1900年,李約瑟出生於英國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畢業於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早年在生物化學研究方面享有很高聲望,因為他的科學成就,41歲便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41年,早已對中國科技歷史感興趣的李約瑟被英國文化委員會派往中國,擔任中英科學合作館館長。雖然當時中國抗日戰爭已經打響,李約瑟仍然不畏危險,幾年時間走遍中國大江南北,考察中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並收集相關科技典籍。
李約瑟在中年轉向中國科學史的研究後,曾任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院長多年,1976年退休。正是李約瑟發起成立了“東亞科學史圖書館託管會”,並將一座樓房和他所有的藏書捐了出來,建立了東亞科學史圖書館。幾經周折,最後,終於在劍橋羅賓遜學院的後院得到了一塊土地,並經多方籌措資金,建起了將東亞科學史圖書館與李約瑟研究所合為一體的建築。
李約瑟本是搞生物化學的,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在學術界叱吒風雲了。37歲時他遇到了一位叫魯桂珍的中國女子,讓他神魂顛倒並從此愛上了中國。於是他開始學習漢語,後來跑到中國呆了很多年,回到劍橋之後跟學校說,我不想教生物化學了,我要寫一套關於中國的書。沒想到學校居然同意了,還照樣給他發工資。於是他便撰寫了影響巨大的《中國的科學與文明》,最後一直擴充套件成為了二十幾卷本的浩瀚鉅作。因為他的工作,使得西方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這些作品也讓世人瞭解中國現代社會之前的科技對全人類科學技術史的貢獻。
1937年8月,魯桂珍和另外兩個中國留學生王應睞和沈詩章來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魯桂珍師從李約瑟的妻子李大斐。李大斐是一位生物化學家。李約瑟幾乎對魯桂珍一見鍾情,他們發生了婚外戀,在劍橋的日子裡他們一起去餐館用餐,觀看根據賽珍珠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大地》,常常手挽手地沿著劍河河邊散步。但這段戀情卻得到了李約瑟妻子的原諒。魯桂珍向李約瑟介紹中國悠久的科學發明和醫藥學,給身處“西方中心論”環境中的李約瑟帶來很大的心靈震動,使他形成了“一個寶貴的信念,中國文明在科學技術史中曾起過從來沒被認識到的巨大作用”。從此之後,李約瑟對中國科學史產生了極大興趣,開始學習漢語,立志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
李約瑟的《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對促進東西文化交流發揮了重大作用。在劍橋大學出版社書店的書架上李約瑟的多卷《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特別引人注目。
參考文獻
孫克勤,孫博,2017,劍橋時光。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孫克勤、孫博撰寫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