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十年前,為了控制我國的人口無序增長,我國實行了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大力推行一胎制度。時至今日,我國已經放開二胎,甚至開始提倡生育三胎。可是在國家提倡三胎的當下,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僅不願意生二胎三胎,甚至對於結婚也顯得十分不積極,這與他們的父輩比起來,有著截然不同的生育婚戀態度。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瞭如今部分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甚至有著恐婚恐育的心理存在呢?這真的只是如今的年輕人不相信愛情了嗎?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並於2021年1月1日生效。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這部新法律也規定了許多新的內容。在《民法典》,我國首次提出了離婚冷靜期這個概念,即我國夫妻如果在法典生效後,如果再去離婚則需要經過30天冷靜期的規定。這條法律一經頒發就備受人們關注,除了普通人對其關注外,一些自媒體,尤其是一些別有用心的自媒體還帶起了節奏,導致一時間關於婚姻特別是結婚離婚的各種討論充斥整個網路。
對於離婚冷靜期思考的浪潮不斷高漲的時候,我國越來越高的離婚率也被網民們拿出來在網際網路上熱議,大家紛紛都表達出了對離婚難的擔憂,在這其中,不乏大量年輕人開始疑問是否還有結婚的必要。其實恐婚這個話題已經不是這兩年才興起的,早在2013年3月的時候,就有一部叫做《恐婚時代》在網路上開始流傳,由於恐婚態度與我國傳統的婚戀文化有著較大沖突,所以“恐婚族”一經出現就開始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併成為網路熱議話題。
在微電影出現後的短短几個月內,就有先後近 100 家媒體報道了該電影,更 多人開始關注我國“恐婚”“高彩禮”等婚姻問題。 就在那部微電影風靡網路前,我國某機構進行針對恐婚現象做了一次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在當年,我國就已經有大概33.2%的單身人士承認自己恐婚。 而在兩年後,也就是2015年,中山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又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進行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更是有82%的單身青年因為缺乏勇氣而不去戀愛,而在適婚青年中,有恐婚心理的比例居然超過了70%。
而這些年來,恐婚、恐育等現象更是愈演愈烈,再加上大眾傳播媒介在這些年來的飛速發展,更是讓這種心理影響越來越大,其間不乏許多為了博眼球的營銷號,為了熱度而將各種婚姻中的個例悲劇不斷放大,從而刻意營造出一種結婚不幸福的現象,而越來越多的人也受到了這種情緒的影響,在並不瞭解的情況下而盲目恐婚。除了這些受到營銷號影響而盲目恐婚的年輕群體外,那些不願意結婚的人究竟是因為什麼呢?這背後的原因是十分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在我國古代,很早就有著“成家立業”的說法,“成家”是一個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一環,而如今願意單身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多,他們普遍認為,單身可以讓他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在以前,很多人在談戀愛的時候,都希望可以與自己的另一半早早結婚,有一個家庭,然後有一個或者幾個可愛的寶寶,可如今別提單身的人,就連那些有著男女朋友的人,都不願意過早結婚。而面對這種情況,許多家長都選擇催婚,將年輕人不願意過早結婚歸咎於是不願意,而殊不知,在不願意背後,還有許多人被沒辦法結婚所深刻影響著。
首先就是結婚成本問題。早在幾年前,高彩禮就已經成為了網際網路上熱議的內容。雖然國家已經三番五次表態拒絕天價彩禮,但是在全國各地,彩禮現象卻還是層出不窮,而彩禮的水平還在不斷水漲船高。在網際網路上,就曾有有很多人悲傷地說起他們的愛情故事,就是因為過於昂貴的彩禮,導致兩個恩愛的人被迫分開,而不得已選擇了一個自己沒什麼感情基礎的另一半共度餘生,這對於年輕人不僅過於殘忍,也讓許多情侶在面對結婚問題時望而卻步。在全國大多數地區,彩禮雖然幾萬到十幾萬、幾十萬不等,但是往往都還在可以負擔的範圍內。但是結婚成本卻也遠遠不止彩禮這一項。除了付出彩禮,房子也越來越成為年輕人結婚前的標配了。
在幾十年前,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甚至在部分城鎮,許多人結了婚之後,新人是會和公婆同住,就算要分家,當年的購房成本或者是自蓋房成本也是相對較低的。而如今,高昂的房價卻讓許多的想要結婚的年輕人望而卻步。雖然如今可以選擇先付首付、而後按揭的方式購房。但是就是這首付也貴的讓人喘不過氣,首付的多少,就決定著這一對新人日後要多付出多少利息。
而如今隨著高等教育逐漸在年輕人中普及,一個年輕人就算僅是大學畢業,那他畢業後也差不多二十二三歲,在這個剛剛步入職場的年紀,如果要湊齊首付買了房以及彩禮才能結婚的話,除了家中資助很大一部分,很難想象年輕人會在何種壓力下,要用多久,才能為自己的婚禮做好準備。從愛情通往民政局的路,被各種各樣的障礙阻攔著。即使這對情侶十分相愛,如果男方無房無車,還沒什麼存款的話,就算是女孩子想嫁,女方家長也大多會會直接拒絕這樁婚事。
千辛萬苦準備好了彩禮,又買了房之後,順利結婚後就可以幸福了呢?這就是我們要說到的第二個問題,即生育成本。雖然在幾十年前,我國的生活水平遠不如當下,那一代父母仍然可以養活多個孩子,但是如今,情境早就發生了變化。如今的人們追求的不再僅僅是養活孩子,而更多追求養好孩子。
學區房、興趣班、課外輔導等等,越來越多的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而不斷在這些問題上大費周章,而這一切背後都要大量金錢作為支撐。如今國家提倡雙減,嚴格整頓課外輔導制度,雖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孩子的培養成本,但是這也意味著家長要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孩子的興趣班,即素質教育上。養育一個孩子就讓許多家長感到格外乏力,更別提生第二個孩子乃至第三個孩子了。
而且,隨著女性在職場上越來越重要,全職主婦現象越來越少,大多數新婚小兩口也需要夫妻倆共同工作,才能在付完房貸之後,才能有餘錢追求更高規格的生活。而這也就意味著,這些在父母身邊的孩子,從小就可能缺少父母的陪伴。另一方面來說,也給女方的職業發展等等問題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除了上面說到的兩個經濟問題,還有一個就算社交問題。如今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大多數的年輕人都為著生活而兩點一線地奔波著。除了住宅與公司,他們的社交範圍越來越狹窄,這讓他們能夠遇到自己意中人的機率也越來越低。雖然越來越多的家長會為自己的兒女安排各種各樣的相親,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其思想相對於自己的父輩,其思想更加進步,對於相親這種有一點包辦婚姻的愛情有著來自心裡的牴觸。
在各種社交媒體上,我們都不難看見年輕人為了抵制相親而與自己的父母做的各種各樣的勾心鬥角。而這些年輕人雖然對於結婚抱著觀望態度,但是大多還認為自己不願意結婚是因為沒有遇到自己真正愛的人。越來愈多的社會新聞使得他們願意相信,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為了讓自己往後半生能夠幸福,一定要選擇一個自己愛的人作為結婚物件。
所以可能有一些人已經到了結婚的年齡,但是他們他們還是在等待著自己那個適合自己的人出現。越來越高的離婚率也讓他們在選擇伴侶時會更加的謹慎。畢竟結婚不是買衣服,婚姻是影響人們一生的事情,雖然身邊的人不斷給那些適婚男女壓力,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不願意為了結婚而結婚,他們不願意講究。他們寧願選擇遲一點,也想讓自己的婚姻完美一點。
雖然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過早結婚,甚至恐婚恐育,但是我們並不能只從責難年輕人這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其實年輕人並不是不追求愛情的機器人,他們也渴望愛情,也渴望能夠有一個溫暖的家,可是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讓他們不得已在成家前,要先在這個社會好好的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