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的江南,自古就被無數文人墨客所稱頌,除了如畫的山水,那滄桑的古橋,斑駁的古村……對於遊人來說,也都是像詩一樣的風景。此次浙江泰順之行,尤其令我印象頗深,境內除了有被譽“浙南小九寨”的九里潭,還有堪稱“天然生物基因庫”的避暑勝地烏巖嶺,享有“天下第一氡”的承天氡泉,足以洗去旅途的疲憊,被載入吉尼斯的“百家宴”在你吃得“大腹便便”之餘,還能滿足你對當地風土人情的好奇心。當然最令人念念不忘的,還要屬那一座座飛躍山溪、穿越滄桑的古廊橋,畢竟泰順可是舉世聞名的“中國廊橋之鄉”。
泰順盤踞於浙南邊陲的深山峽谷間,在這裡廊橋可以串聯起古今,不僅溝通了村落,也連通了文明,如今更成了當地蜚聲中外的旅遊金名片,成為了泰順最獨一無二的風景。據瞭解,泰順境內現有儲存完好的唐、宋、明、清各代的木拱廊橋達30餘座,而這其中已有15座被劃入了“國寶”行列,屬於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而堪稱“廊橋之鄉中的廊橋之鄉”的泗溪鎮,更是獨獨佔了其中的5座,分別是最美造型的北澗橋、工藝最精湛的溪東橋、充滿田園韻味的南陽橋、古樸低調的池源橋,以及防火意識較強的霞光橋。今天我們就去打卡霞光橋,看看它有什麼特別之處。
霞光橋位於橫坑鄉華洋村,始建於清雍正元年,後於咸豐二年、同治十三年均有重建。橋屋長17.26米,屋高4.25米,橋面寬4.42米,跨徑13.2米,屋簷為重簷式,屋外附有擋風木板。之所以說霞光橋相對於泗溪鎮內其他四座“國保級”廊橋來說,防火意識更高,那是因為霞光橋是它們之中唯一一座石拱木廊橋。
半月形的橋拱由平整的石頭砌成,倒映在清波之上,呈現出一個完整的圓,顯得既美觀又穩重,石拱之上,架起廊屋七間,翹腳飛簷,與規整的石拱互相映襯,和諧中又不失瀟灑。橋屋內設有神龕,且有建修橋的功名石碑可供遊客瞭解參觀。
據瞭解霞光橋在歷史上地處交通要道,有“三都下洋橋者(即霞光橋),浙閩來往之通津也”之說。相傳霞光橋始建時也是木結構,但最終均“不戒於火”,後才改成了石拱木廊橋。你看那房山頭的懸魚,是泰順廊橋中喜用的造型之一,這和中國古代的大部分建築一樣,都是運用《易經》八卦這門科學中“水克火”的道理,由此可見古人把防火當作是木廊橋保護中的一項最最重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