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誕生至今已有數萬年時間,在這較為漫長的時間裡,人類發展出來的科技創造出瞭如今我們所熟悉的文明社會。現有歷史告訴我們,沒有任何一個物種能夠永久長存。滅絕,這個帶有一絲哲學意味又充滿悲觀主義的思考問題在很早以前就有人想象過了,人類會如何消失?
西方的故事傳說裡的有上帝的大洪水,人類和動物為了生存必須逃離災難,倖存的生命必須乘坐諾亞方舟才有機會在新的土地繼續繁衍。我國古代有后羿射日,九個太陽炙烤大地,人們難以存活,后羿射掉八個太陽,人們才有喘息生存的機會。在今天,仍有不少文學作品和影視劇裡會出現這種“大滅絕”的危機,在天災人禍面前,幾乎所有人都無一倖免。
物種大滅絕事件
把時間縮放到更早以前,地球在生命誕生的初期。就經歷過許多災難,這裡面令人熟知的就有生物叢集滅絕。這是全球範圍內的大型災難,每一次大型滅絕事件幾乎都摧毀了多數生命。
例如二疊紀至三疊紀的滅絕事件,這是已知的最大一次地質滅絕事件。多數生物,如三葉蟲、菊石等等,總共有57%科,83%屬消失殆盡。陸地生物和昆蟲物種有超過70%,海洋生物甚至達到了96%。另外在侏羅紀時期,恐龍和眾多海洋生物同樣遭受過滅絕事件,這次的滅絕總量仍舊不低,有70%以上的物種被滅絕。
來勢迅猛的自然危機和災害能夠迅速地摧毀一個物種的延續,人類又何嘗不是其中的“候選”之一呢?好在人類的文明建設發展不是靠單純的勞力付出,還有許多人的努力和人優異的聰明才智,這才讓人類在災難面前有了一點抵抗的能力。
除了自然災害對人類生存會產生嚴重的威脅外,人類自身也會有一系列問題反映在其中。比如各種差異因素所導致的戰爭,同樣也會消滅掉大量的人類。
人類戰爭
戰爭,這是文明誕生以來最可怕的東西,它無情又野蠻,人們用最極端的方式去征服他國社會。最早的戰爭能夠追溯到14000年前的中石器時代,這個時期出土的許多化石都有因暴力而死的痕跡。
在文明發展有了更進一步提升後,自國家這一概念出現以來,戰爭也便愈加的頻繁。在屠戮自己的同胞時,人類從來都沒有手軟過。中世紀到18世紀之間,歐洲各國文明都有不小程度的戰爭爆發,有掠奪資源的,有擴張國家版圖的,這些戰爭無不消滅了許多人。
在工業革命後,人類文明加快了行進腳步,對於資源的需求已經上升到了新的層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僅僅只有十幾年的喘息,矛盾根本沒有得到解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此次戰爭為歷史之最,死亡人數超過6000萬,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參與。世界人口也在這一時期有了大幅度削減,社會遭受到重創。在反法西斯的鬥爭中,世界眾人還見識到人類科技有史以來發明過最恐怖的武器——核武器。
僅僅只投放了兩顆,就讓日本的兩座城市成為廢墟,極其強大的殺傷力和震懾力也給這場戰爭畫上了句號。由於核武器太過於強勁,歷史上僅有這一次真正投入使用,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目前只是把它作為了武力的象徵。
核滅絕
冷戰期間,美蘇兩國的爭鬥導致他們在核武器的開發方面也都互不讓步,核危機的陰影籠罩在每個人的頭頂。相關的文學作品層出不窮,眾多批評的聲音也在國際上愈來愈激烈。好在兩個超級大國的博弈並沒有真正到動武的地步,核危機暫時解除了。
人們忌憚核武器除了投入使用的那兩顆外,關鍵一點在於蘇聯試爆的沙皇炸彈。這是人類迄今引爆過威力最大的炸彈,爆炸當量等同於5000萬噸的TNT炸藥,炸彈試爆留下了幾百米的深坑,比廣島投放的原子彈還要強上數千倍。六十年代後,核武器的研發技術成熟不少,至今全世界根據統計保有的核彈總量在1.34萬枚左右。
如果想要毀滅全人類,這些核彈能夠輕鬆地摧垮人類文明。想象一下,如果某天因為某種原因導致了全部核彈頭的引爆,人類會怎樣呢?會滅絕嗎?
如此多量的核彈頭進行引爆,效果相當於五百枚沙皇炸彈。這樣的爆炸量已經達到了250億噸的TNT炸藥,爆炸能夠瞬間摧毀全世界幾乎所有的房屋。劇烈的高溫在爆炸中心10公里內使一切蒸發,強烈的電磁干擾形成了EMP衝擊,所有的通訊設施全部損壞,人類文明進入了沉寂。
在接下來的近百年裡,地球還會持續受到核彈爆炸的影響。由於核彈的爆炸所掀起的巨量粉塵和放射性物質會形成密集的煙霧帶停滯在大氣層經久不散,地球長期照射不到陽光,氣溫開始逐漸下降,核冬天降臨了。
同時臭氧層也會被爆炸引發的氮氧化物破壞掉,地球大面積的地方將會失去抵禦紫外輻射的能力。地面將堆積著大量的放射性塵埃,到處都是枯死的植物,不會有任何活物出現在地面上。氣候也會變得異常,降雨和下雪成為了常見的天氣,閃電及風暴更是家常便飯。
不過人類的生存能力從來都是頑強的,要想完全滅絕掉人類可能還沒有這麼簡單。倖存的人類將會躲入地下,一些地下設施如地鐵站、礦洞都能成為可以利用的地方,人類將會在這裡繼續生存。
現有的科技和預防設施,就有不少應對核戰爭的方案,各種地下設施能夠避免人類因為核戰爭的爆發而滅絕。同時還有完備的救治體系,能夠在戰後進行基本的生存運轉。只要能夠經受住長期的地下生活,核輻射消散到一定程度後,人類就可以重新返回地面進行基礎的生產建設,重建人類文明。
自然力量
關於核滅絕,實際上人類太高看自己的能力了,對人類而言,核彈威力巨大,一顆核彈就可以擊垮一座城市。但放在自然界來說,這根本排不上號。
在歷史上除了生物叢集滅絕這種大型災難外,地球本身也是經歷了各種考驗。隕石的撞擊對於地球來說已經見怪不怪了,在現有歷史考察的一次撞擊事件中,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事件絕對能夠排名前列。
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隕石撞擊坑被埋藏在地表之下。根據地質考察的推測,這顆隕石直徑有180公里,是迄今撞擊地表最大的一顆隕石。其爆炸量等同於100兆噸TNT炸藥,爆炸使得隕石坑周圍的地層出現了大量的銥元素、衝擊石英和玻璃隕石等。如此強力的衝擊下,地球也就花了幾十年就恢復了正常生態,只不過恐龍就遭殃了。
除了地表隕石撞擊外,地球剛誕生不久時在一次天體撞擊中差點就沒了。一顆名叫“忒伊亞”的天體撞擊了地球,如同火星般大小的忒伊亞在撞擊地球后,地球碎裂出去的一部分裂片形成了月球。由此可見,人類的核彈與自然力量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即使是全球所有的核武器一起引爆,人類也幾乎不可能滅絕。
災後重建
核彈雖然有著強勁的破壞力,但人類災後重建能力讓文明還不至於這麼快就消失。從理論上來講,人類只需要幾百人就能夠保證人類基因的延續,不會出現近親生育和基因樣本缺失。
但理論永遠只是理論,現實總有人類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在這種規模等級的危害下,災後重建比想象中更為重要。一個比較經典的例子就是“塔斯馬尼亞”效應,塔斯馬尼亞人所居住的島嶼就因為他們的先輩來到島上後,由於海平面上升導致海洋封鎖了小島。在與世隔絕又封閉的情況下,出現了文明退化,大航海時期後,這個與世隔絕的文明逐漸被世界所拋棄,最終消失於19世紀。
除了基本的設施建設外,我們還應當警惕這種文明退化效應。在核彈摧毀掉幾乎一切的同時,人類各國之間的聯絡也會斷開。如今的全球一體化已經讓所有地方成為了一個整體,文明斷連所帶來的損失恐怕要遠比核彈帶來的影響要更大。眾多科研成果和科學技術都會斷層,同時生產力的下降也會讓科技產出不足。
不過,縱觀整個歷史來看,人類所遭受的危機也不止這樣假想的核戰爭。除此之外還有大饑荒、黑死病這些在歷史中真正殺死了上億人,而人類的薪火還在繼續傳遞,這足以說明人類是地球所演變的生命裡最頑強的一個物種。
核約束
如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有八個,除此之外還有潛在的有核國家或者說具備生產核武器能力的國家。幾十年來國際組織關於核武器的討論一直爭論不休,希望把核武器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簡而言之就是要約束核武器。
大多數國家表示,核武器儲備量大於零意味過量。但事實告訴我們,核威懾的作用都是多多益善,沒有任何人願意“手無寸鐵”地抵抗核武器。目前就有核國家而言,核武器如果只是起一個威懾作用,核危險便是可控的。
另外,在國際法案下的管控下,不擴散、不使用核武器也成為了目前對於這種大殺傷力武器的主要管制手段。
結語
儘管核武器對於人類而言殺傷力巨大,但相關應對方案也不在少數,以人類頑強的意志和生命力,要想單純地透過核武器來滅絕人類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樣的,與地球至今遭受過無數的災難相比,人類這點爆炸量對地球的影響也只是暫時的。
作為地球生物的一員,我們應該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有效地利用資源、保護自然,而不是在消滅自己人這塊如何想要更強。如果擁有摧毀世界的力量,這對任何人或者國家來說都是不可承受的。相比與毀滅,人類更具有創造的能力,文明延續至今靠的就是這種力量的傳遞,集體智慧所創造出的一切美好事物才是如今我們這個世界所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