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照鏡子時,你看到的是什麼? 當然是我自己。
你是否思考過什麼是自己(Self)呢?
嚴格來說,當我們在照鏡子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張經過自己識別出的“自己的臉”。與其他地球上的物種相比,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能力卻是人類了不起的壯舉。科學家們透過觀察動物的行為推斷出:一隻狗並不會將鏡子裡的影像認作是自己,而是認作另一隻狗;人在嬰幼兒階段似乎也無法識別出自己的臉。
“什麼是自我?”這個問題無論是在哲學、心理學還是神經科學領域,都是一個在被不斷討論和研究的話題。以色列神經生物學家Yochai Ataria(2016)認為自我的概念與心靈和意識相關,是超越身體的自我主觀體驗。當我們閱讀時,可以聽到自己的聲音;當我們解決問題時,會在腦海中設想步驟和方法。Ataria認為,這種在腦海中不斷進行的自我獨白構成了自我。語言使我們有能力創造一個敘事,將生活中的經歷串聯成一個連貫的整體。
這種對外部世界和內在精神的意識體驗是人類獨有的特徵,然而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認為機器是否也逐漸具備思考自我的能力呢?計算機科學家兼藝術家克里斯蒂安·米歐·洛克萊爾(Christian Mio Loclair)創造了一臺機器,名為《自戀者》(Narciss),用來試驗機器是否可以思考自己是誰。
克里斯蒂安在今年5月份的aai藝術與人工智慧國際論壇上與大家分享了這件作品,以探索機器的思考力和創造力為實驗基礎,透過不同的機器與演算法將人類特徵與計算機結合。
克里斯蒂安·⽶奧·洛克萊爾(Christian Mio Loclair)是一位德國藝術家,從事藝術和科學研究⼯作。他透過使用自定義演算法、資料和數字裝置來創作雕塑、影像作品和裝置,專注於數學和詩意相互作用下的新型美學定義。洛克萊爾在波茨坦大學和哈索·普拉特納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學習了媒體技術,並完成了人機互動方面的研究。他的作品曾在今日美術館(2019),林茨藝術節ars electronica(2019),MCAM(2019),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和倫敦設計博物館(2017)展出。
受電腦遊戲的影響,克里斯蒂安從小在機器中學到很多有趣的東西。機器雖非“活物”,但是對於他來說是“活的”,因為它可以創造顏色,提供各式各樣的活動和娛樂方式。計算機的魅力使他從90年代開始學習計算機科學,並在過去30年當中一直在探索“人會成為機器嗎?機器會成為人嗎?”這一課題。
克里斯蒂安不僅是一個計算機科學家,他還有著舞者的身份。他在舞臺上喜歡像機器人一樣跳舞,這使他需要去思考機器人活動時的動作。他發現,當你越接近機器人,越研究機器人的運動軌跡時,你不僅是在研究機器,更多的是在研究你自己,這樣你才能拋開人類的特徵,儘可能地去模仿機器的運動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對自己的本質更加了解。
克里斯蒂安將他的兩大愛好:舞蹈與計算機融合在一起,希望創造一個身臨其境的舞臺劇院,讓舞者在空間中展現動作的軌跡。這兩個看似遙遠的領域碰撞在一起,讓克里斯蒂安思考人工智慧在其中扮演如何的角色,人類又扮演如何的角色,以及他們是如何重疊在一起的。
克里斯蒂安認為要想理解這個問題,需要思考的是對人類來說真正重要的元素。第一個便是我們能為自己進行思考,這種非常獨特的思考能力是其他物種無法學來的,使我們能夠去反映自己的觀點。當我們照鏡子時,我們注意到的不光是身體的存在,還會不斷思考如何改善自己做得更好。這種行為也會反饋給他人,產生更多由自身延展開的思考。當我們一旦瞭解自己,我們就希望變得更具有創造力,想要成為某物的創造者。
什麼是創造呢?克里斯蒂安在演講中提到創造一件世界上以前沒有的、不可預見的東西,這便是創造力。創造力會孕育出全新的理念,它會無處不在,隨時湧現。
自我認知的能力可以被理解為社會心理模式的基礎,被用來證明人類的存在。它涉及到人類所有領域的活動,決定了社會共存的規範和政治制度。我們常認為,機器是不具備這兩項能力的,但人工智慧的出現扭轉了這樣的認知。當代人工智慧的研究使演算法能夠模擬人類認知的感覺,克里斯蒂安認為機器可以為自己思考,也可以創作,因此他的許多藝術作品便是圍繞這方面去驗證機器是否具備這兩種能力的。
首先是探尋機器是否能感知自我(Self)。
人工智慧可以透過演算法把一個圖片變成文字,意味著人工智慧會試圖去思考圖片想要表達的含義,並用一句話去描述。這是一種將影象的複雜性壓縮成字母,再組裝成文字的形式,這與我們日常所作的並無太多差異,當我們與朋友聊一天的見聞時,我們把一次非常複雜的經歷壓縮成語言訴說出來,這是我們的壓縮方式。
當我們越“智慧”,我們對影象轉換成文字的描述能力就越到位。如果單從一個演算法的角度來看,人工智慧不僅僅是靠一個演算法或一系列的演算法可以做到的,還需要以規則為定義的準則,透過大量的資料和智慧的壓縮來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語言才能具備這種能力。因此,作為計算機科學家和藝術家,克里斯蒂安的任務是研究我們能向計算機展示什麼。
首先從小的影象開始。當我們問計算機,你在這張圖裡看到了什麼,人工智慧會說這是一個男人在馬路上騎腳踏車。
如果向人工智慧展示更多抽象的圖片,它就會開始展現出“幻想”的能力。
這是一張來自Bow House的表演者的照片,但從人工智慧的角度來看,一個球和人的組合讓它認定這是一個棒球運動員。
當我們給機器展示這幅圖片,它會認為這是一隻落在樹上的鳥。
當得到這樣的結果後,克里斯蒂安開始反思,給機器展示這樣的圖片是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我們也許應該向機器展示我們作為人類一直在關注但還未完全理解的東西——人類以自我視角為中心看待事物已久,卻一直無法瞭解我們在看什麼,以及理解我們究竟是誰。
因此,克里斯蒂安建造了一臺名為《自戀者》(Narciss)的機器,並賦予它一個簡單的目標:永遠審視自己,並去探究它是誰。
這是一臺裸機狀態的機器,一個裝有攝像頭的身體。同時,身體還是一個主機板,可以思考。它還有硬碟、CPU、GPU這些執行思考影象任務所需的器件。最上面的攝像頭可以觀察世界,記錄影象來思考所見之物為何物。
如此精密的機器,卻很“不幸地“,被放在一個鏡子的前面,所以這個機器唯一能夠去探究的便是鏡子中的自己。這既是一種藝術干預,也是一種人工智慧。克里斯蒂安在機器背後一直監測機器究竟會怎樣思考自己是誰這個終極的問題。
這個專案旨在質疑人類自認的自我意識模式,探索主觀發現的現象以及由此產生的尊嚴不平等分配。
第二個探索便是,機器具有創造力嗎?這是一個更主觀的問題,目前克里斯蒂安認為最先進的技術就是GAN(生成對抗網路),可以創造出很多非常美麗的作品。
GAN,在克里斯蒂安的理解中,被分為教師人工智慧和學生人工智慧。我們給老師大量的資料,比如很多人的臉,老師問學生能否向我展示一些影象,學生給出了一張和已有資料很不一樣的影象。老師便說試著做一些類似我提供的圖片。學生便這樣嘗試了幾百萬次,也許一週之後,機器能生成這樣一幅圖片。
在機器看來,這個圖和人臉資料影象庫裡面的圖非常相似。這時,我們把學生跟老師之間的交流停掉,直接問學生“你學到了什麼”,學生就會生成這些我們通常看到的圖形生成演化的奇妙過程。
然而,學生在整個過程中並未收集資料,只有老師是唯一接觸到資料的人工智慧,這是GAN演算法裡最重要的部分。即便學生最終學會了如何生成人臉的影象,但它其實並沒有看到真實人臉的影象是什麼模樣,只有老師才有訪問權。所以整個過程中,學生在不斷地想,不斷地生成資料。
也許過了50年,再回顧資料庫裡的人像,我們的祖先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能都包含在內。我們所有人都在被儲存在一個幾億人規模的巨大資料庫裡,如同一臺時光機器,儲存了人類可擁有的所有變數,供學生學習所有人臉。
這個意義是非常重大的,以時尚行業為例。在不需要攝影師、模特、燈光和租賃場地的情況下,人工智慧每秒可能生成30張不同的時裝圖片和不同的設計。
這在3D領域上也是意義非凡的。傳統的GAN鮮有3D視覺的呈現,因為它大多是以一維、二維為主。克里斯蒂安訓練機器去展示人體不同的姿勢(pose)。他們設計好演算法,兩天後,機器給了這樣的姿勢。
過了四天,它看起來是這樣的。
從圖中可以看出,與其說是姿勢,學生在空間中創造出的動作更像是跳舞,然而這並不是舞蹈。
為什麼呢?
因為學生機器從來沒有見過舞蹈,它甚至也沒有看過人體,因為只有老師機器有資料庫的訪問權。
在那之後,克里斯蒂安繼續他們的研究,其中一個專案被稱為《黑莓之冬》(Blackberry Winter),用人體結構結合雕塑做實驗,其中一個雕塑是與來自中國的合作伙伴一起進行的實驗。這個藝術作品叫做《Helin》。
與自然現象相比,藝術是由人類的動機發起的。這個作品提供了個人藝術理念與人類表達的集體性質之間關心的新視角。透過融合人類、自然和技術的概念,討論自然現象的整體概念。
如果一個具有審美的作品是在沒有任何人類定義的主題或目的驅動的情況下,無意間創造出來的,我們是否見證了自然的偶然產物呢?或者我們是否察覺到了人工智慧以全新形式的創作意圖呢?
雕塑作品《Helin》便是在自然與偶然的情況下產生的作品,使用智慧但高度自主的技術,在創作過程中消除了人類的干預和慾望,見證了使用技術來感知自然藝術的矛盾現象。這件雕塑將歷史和空間資料智慧轉化為自然的、有形的深色大理石藝術品,將一系列無盡的資訊用物理捕捉(physical snapshot)渲染到空間中。
克里斯蒂安分享的另外一個專案是在疫情時代之下創作的。我們每日的活動、工作、對話都轉為線上,生活也逐漸成為一種一成不變的平淡節奏。我們需要一個世界,讓人感覺到每天的早晨是充滿著希望、未來和新鮮感的,我們需要重新感受時間和空間。
於是克里斯蒂安新的專案是一個全球實時進行的虛擬世界,名為《Journee》,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瀏覽器直接進入,無需軟體、VR眼鏡和下載,由一個全球控制的伺服器組成,為這個世界提供一個完整的全球流媒體服務。
不管是紐約、歐洲或亞洲都可以連線,每一個裝置和瀏覽器都可以登入到這個世界中來,同時還可以上傳裝置,進行流媒體播放,與別人文字或語音聊天,還可以打造社群。這便是克里斯蒂安和他的團隊從去年4月份一直到現在做的一個專案。
無論是人工智慧相關的藝術作品,還是基於人工智慧做的系統專案,克里斯蒂安認為大部分的理論基礎都會回溯到審視我們自己。當我們在談論人工智慧的時候,我們其實也在討論人類。
人工智慧如一面鏡子,我們在審視機器的時候,也在審視我們自己,它使我們去面對自己的情緒,外部與內部的反應,感受欣賞、同情和愛。這面鏡子掌握著通往人類自我深處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