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這個我們中國人已經飼養了幾千年的動物,在我國本土已經幾近滅絕,咱們現在大量的種豬需要進口,需要依靠進口豬才能進行繁衍。豬繁衍這事兒為啥要借用外國的種豬呢?咱本土的種豬哪去了呢?當然,咱本土也有種豬。但無奈的是,外國種豬的質量實在是太優秀了。比如,因為繁殖能力更強,我們的種豬一年出欄生豬14頭左右,而國外的可以出欄20頭左右,比我們多了30%。
種豬的責任就是繁衍,這多生出來的幾頭,就是人家的優勢。如果按幾千只引進來算,大家想想,能提高多少效率。其次,不光數量多,外國種豬的質量也好。具備出欄時間更短、體質更結實、生長更快、飼料利用率高等等這些優點。
對於養殖戶來說,這就意味著錢啊。自己養的豬肉質更好,還長的更快,這意味著能降低不少成本,還能賣出更多的錢。所以,這就導致了外國種豬一直受到中國養殖戶的青睞。以至於,會把外國的種豬稱為“豬晶片”,像晶片一樣的珍貴。
不僅是種豬,咱們的種雞、種牛、種鴨,很多都依賴進口。咱們知道,手機晶片這東西,因為咱們起步較晚,所以很多技術不如外國。但這事兒,咱們已經在追趕了,相信終有一天會趕超國外。可養豬這事兒,應該是咱中華民族的擅長專案啊,畢竟我們是幾千年歷史的農業大國。為啥在養豬這事兒上,也讓人卡了脖子呢?
2016年的一組官方資料顯示,我國特有的90個地方豬種中,8個品種已經滅絕,29個品種處於瀕危狀態和瀕臨滅絕。比如,成華豬,這個是四川的一種著名地方豬品種。據成都的相關記載,1985年的時候,成華豬還有48萬多頭,是成都人餐桌上最常見的豬肉。經典川菜回鍋肉必不可少的原料。可是,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外國種豬開始進軍我們中國市場。因為剛才我們說到的種種優勢,逐漸的蠶食了本地市場。到了2013年時候,本土的成華豬僅剩100多頭,這個在成都平原發展了2000多年的本土種豬瀕臨滅絕。本地種群迅速消亡這事兒,也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為了保住種群,2012年,四川省建立了全國唯一一個成華豬原種場,經過近10年的努力,目前已經達到存欄1600多頭。成華豬這個品種暫時保住了,但我們也只能說是能救一點算一點。這種努力還是無法挽救外國豬的強勢來襲。目前,中國本土豬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非常可憐了。從上世紀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降到了目前的百分之二。百分之二啊,再少點就沒了。也就是說,目前您吃的豬肉,基本都是外來豬。
越是依賴外國種豬,越是打壓本土品種。在這種趨勢下,咱們引進的外國種豬是越來越多。2020年全年進口種豬約3萬頭。因為從國外引進過來,那是相當麻煩,各種運費,檢驗檢疫,各種手續費等等,而且人家老外還得賺錢啊,所以一頭種豬引回來要三萬到五萬元。要知道,咱們可是一引進,就是成千上萬只的規模啊。而本土的種豬呢,只需要5000到7000元左右,兩者成本相差懸殊。本土種豬僅僅是外國種豬的十分之一。要說在價格上本土種豬還是有優勢的,但是,咱們國內種豬實在太少了,你明知道有便宜的種豬,卻買都買不到。
時代走到了今天,發動熱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但這並不意味著,國家與國家之間,是沒有戰爭的。其實,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發生在各條陣線。比如,農業戰爭,種子戰爭。一味地這樣讓外國種豬霸佔中國市場,這不是個事兒。主動權始終不在我們自己手裡,心裡不踏實。於是,咱國家的農業科學家,也在想辦法,看看怎麼能培育自己的種豬,就是把外國種豬本土化。甭管你從哪裡來,我們要想辦法,把你變成“中華小豬豬”。
所以,很多科研人員是花費巨大的精力投入,在培育中國的本土豬。讓人欣慰的是,最近幾年,國產種豬也正在受到市場關注。雖然,我們剛才說了,人家外國豬有優勢。咱中國品種的豬,生長的慢。但慢有慢的好處,那就是肉質口感會更好。本土市場買本土黑豬的人逐漸增多。咱國家的目標是,到2025年,我國主要畜種核心種源自給率要達到70%。這是國家定的一個目標,其實也是為了咱自己的“種子安全”。甭管種啥都需要種子啊,你的種子依賴外國,實在是一件非常不安全的事兒。如何打一場種業翻身仗,是現在國家面臨的一個課題。
除了豬,其實很多動物的“種子情況”,也都不容樂觀。
中國人除了喜歡吃豬肉,還喜歡吃雞肉。尤其是現在年輕人,炸雞配啤酒,簡直是很多人聚餐的標配。咱們吃的炸雞,叫做白羽肉雞。就這白羽肉雞,現在也是控制在美國人手中。白羽肉雞的核心種源長期掌握在兩家美國企業的手裡。不掌握核心種源,那在市場肯定要任人宰割。所以,咱中國也開始努力培育咱自己的白羽肉雞,讓白羽肉雞擁有一顆“中國芯”。直到2019年,咱中國才填補了中國白羽肉雞行業“無自主種雞”的空白。可能您吃炸雞都吃多少年了,都不知道,直到前年,咱中國才有自己的“炸雞種雞”。之前小半輩子吃的,都是國外的肉雞。
再比如,鴨子,也是中國人很喜歡的美食。甭管是北京烤鴨還是南京板鴨,大江南北,鴨子都很受中國人歡迎。但是這北京烤鴨,其實不是出自北京,現在咱們吃的北京烤鴨,很多都是英國櫻桃谷鴨。這就有意思了,吃了一堆北京烤鴨,殊不知咱吃的鴨子需要從外國進口。要說這櫻桃谷鴨還真是從咱北京土鴨這繁育出來的。當初,由英國人帶到歐洲。後來,他們自己把北京的土鴨培育成了生長速度快、肥肉率低的鴨 “櫻桃谷鴨”。這類鴨子現在全球每年銷售30億隻,穩居世界第一。然後,到了1991年,這櫻桃谷鴨成了中英兩國的一個合作專案。搖身一變,回國來掙祖國的錢了。
“櫻桃谷鴨”長得快,吃得少,還不膩,很快就成為了北京烤鴨、南京鹽水鴨、板鴨的原料。北京只有極少數餐館會選用純種北京鴨,其他90%以上都是櫻桃谷鴨。在這種關鍵技術上,人家老外那是“團結一心”的。純種的櫻桃谷鴨,人家是不會賣給你的。不僅貴,而且你休想用它的鴨子來培育出自己的櫻桃谷鴨。
從“二師兄”到炸雞,再到烤鴨,這些我們經常吃的美食,原來很多都是外國種。甚至,人家佔據了不可撼動的絕大多數市場。這從農業安全形度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事兒。所以,要做強農業“晶片” 牢牢掌握種源,打好種業翻身仗。我們必須要努力攻關,用現代化科技,實施新一輪畜禽“種子工程”。政府也下達了一系列檔案,對我國畜禽種質資源保護作出了一系列部署,為破解種質資源“卡脖子”問題指明瞭方向。
現在,提升核心種源自給率,是重中之重。也是擺在農業科學家眼前的問題。需要大家齊心協力一起攻關努力。我們只有一個目標:將農業“晶片”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手裡。在手機晶片上,被人卡脖子的滋味是啥樣的,咱們領略過了。所以,現在我們共同努力研發國產晶片,為了爭一口氣,更為了擺脫安全上的威脅。同樣的,這“種子晶片”也要攻克難關,不能讓外國給咱們卡了脖子。都說不爭饅頭爭口氣,這饅頭和氣,我們都要爭。農產品與科技實力,我們兩手都要抓。農業安全關係老百姓吃穿用度,是最大的事兒了。所謂民以食為先,這種子安全,是絕不能掉以輕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