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鈞窯為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一,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而聞名於世,在五大名窯中以"釉具五色,豔麗絕倫"而獨樹一幟,其中玫瑰紫為上等之色。鈞窯分官鈞與民鈞。民鈞窯址在禹州市神垕鎮一帶。官鈞窯址文獻無詳細記載,幾百年來是人們一直苦苦探尋的問題。20世紀70年代河南文物工作者在禹州八卦洞窯窯址發掘時,清理出窯爐、作坊、灰坑等遺蹟,以及大量窯具、素燒胎和一千多件花盆、盆奩、洗、尊等瓷器殘片,釉色為玫瑰紫、海棠紅、天藍、天青、月白等多種色調,同時出土的還有瓷土製作的"宣和元寶″方形錢範。這些出土鈞瓷殘片的造型、釉色、燒製工藝與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的鈞窯盆、奩、洗、尊陳設器完全相同,從印證了禹州八卦洞窯址是北宋晚期專燒宮廷用瓷的官辦窯場。這已經成了定論,無庸置疑。因八卦洞在禹州市舊城北門內舊稱鈞臺附近,故又作鈞臺窯。
八卦洞窯址出土的鈞窯瓷片中,以各種花盆、盆奩居多。故宮鈞窯藏品中也同樣以花盆、盆奩居多,有長方形、六方形、蓮瓣形、葵瓣形、菱花形、海棠花形、仰鍾式等。在這些花盆與盆奩上,常見刻有一至十的不同數字標號,在八卦洞窯圵的殘片上也刻有相同數字。據有關研究資料顯示,這些數字與器物大小尺寸有關,"一”為最大號,"十″為最小,以便陳設時配套使用。如此眾多的花盆,且品種單一,在宋代各窯中實屬罕見,據北京故宮古陶瓷專家劉偉在《歷代宮廷藏瓷》書中考證,這與艮嶽有關。宋徽宗為“皇嗣繁洐″聽信方士所言,在政和七年(1117年),令人在皇宮內城東北部的上清篆宮之東,仿餘杭鳳凰山之地勢,用人工堆起一座高山,初名萬歲山。山周10餘公里,有當時大內面積的兩倍,其最高峰高約90步。山上修築亭館樓臺,山下開鑿池沼洲渚,《汴京遺蹟》一書這樣形容它:"山林石壑日益高深,亭榭樓觀不可勝數,四方花竹奇石,鹹萃於斯,珍禽異獸無不畢有″。後徽宗將此山改艮嶽,取壽比南山之喻和祈仙求道之意。鈞窯燒製的各式花盆與盆奩,無疑為艮嶽山中放置花木所用。1125年金人攻陷汴京,艮嶽山也隨之遭至破壞,洪邁《容齋三筆》中雲:"靖康遭變,詔取山禽水鳥十餘萬,投渚汴梁。拆屋為薪,剪石為包,伐竹為籠籬,大鹿數千頭,悉殺之以啖衛士″。艮嶽自建成之日起,至夷為平地之日止,不過四年時間。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幅"溪山秋色圖″,相傳為徽宗所畫,畫面上的山水景觀,很象是艮嶽東側的景緻。乾隆皇帝在此畫左上角題詩云:"雨郭煙村白水環,迷離紅葉間蒼山。恍聞谷口清猛唳,艮嶽秋光想象間″。艮嶽在在後世文獻史料中也常有提及,如南宋詩人范成大在汴京攻陷40年後重遊故都,所詠詩中也提到艮嶽。
有史料及遺址出士大量實物為依據,鈞窯位列宋代五大名窯,八卦洞窯乃官鈞之窯址,這是明白無誤的定論。然而近些年竟然冒出了鈞窯"明代說″,一時間鈞窯斷代成了撲朔迷離的問題,國內外一些拍賣會及博物館將鈞窯注為"明初”或"元/明″。2019年佳士得公司春拍中有一件鈞窯天藍玫瑰紫釉葵式花盆(附圖),"三"字款,註明"元/明″,以300多萬美金成交(摺合人民幣2024萬元)。
拍品說明中談到斷代問題,認為鈞窯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古典鈞窯,通常被認為時期較早,包括碗盤杯罐等酒食容器,偶見瓶或花瓶;另一類為"官鈞″,多為比古典鈞窯大的多的器物,且幾乎以花盆及其盆託為主。明初記載中描述的似乎只有古典鈞窯(指宋鈞),並未見有花盆較大器物;而後明清畫作中,才偶爾可見花盆及盆託等類似“官鈞"的器物。言外之意古典鈞窯為民鈞,而花盆為主的官鈞出現在元末明初。此說不值一駁,難道明初記載不見花盆就否定宋代官鈞存在?而明清畫作中的花盆難道不是歷代傳承的東西?清代宮廷畫作中還有一些宋代汝官哥類器物,難道也是明初燒的嗎?用這種似是而非缺乏過硬證據的說辭能否定宋代官鈞嗎?
我帶著疑問查到網上一篇文章“鈞窯年代之爭,上博專家被故宮專家打臉″一文後恍然大悟,原來起源來自上博!2005年11月,上博的所謂專家在中國禹州鈞窯學術研討會上丟擲了讓人大跌眼鏡的所謂結論,他們說,上博的專家們用熱釋光前劑量飽和指數法對製藥廠窯址出土的幾十件鈞窯標本以及5件梨園地窯址出土的陳設器殘片進行了熱釋光斷代檢測,得出的結論最早不超過元代末期至明代初期。之後,國內的拍賣行將宋代鈞瓷標示為明代初期,拍賣行之所以這樣做,一則上博專家說了,鈞瓷不會早於明代;二則,標為明代後可以堂而皇之的拍賣鈞瓷了,因為根據國內文物及拍賣有關法規規定,明代之後的古瓷可以上拍。無疑,上博專家的研究成果,為拍賣行合法上拍鈞瓷作出了很好的背書,所以,分明是十分錯誤的結論,在拍賣行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推助下,真理成了謬誤,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也!
相同的研究方法,同樣的幾塊瓷片,北京故宮專家也在進行,結論是:至少不會晚於北宋仁宗的時候(980年之前)就有所謂的官鈞了!著名古陶瓷專家耽寶昌老先生明確表示官鈞定為宋代,而非明初。而上博專家仍堅持釆信鈞窯"明代說″不變。更令人可笑的是,在上博的展廳裡鈞窯仍註明宋代。而這種荒謬可笑的"明代說″竟然被舉世聞名的國外大拍賣行及某些博物館所引用,更是匪夷所思了!
我不清楚熱釋光檢測的原理和方法,但由此次荒誕鬧劇中可以看出,此方法具有很大的侷限性,或者說很不成熟,這也包括其它所謂的科技檢測方法,還需要不斷加以完善,所以說千萬不要迷信,認為是萬能靈藥。古陶瓷界及收藏界的大部分人認為,目前還未出現萬無一失完全成熟的科技檢測方法,故以目鑑為主、科技為輔來鑑識古物才是比較科學理性的態度。
本人收藏的五件玫瑰紫釉官鈞窯器物,分別為:1、大鼓釘洗(又叫三足水仙盆);2、仿古花觚;3、長六方花盆;4、渣鬥形花盆;5、葵口正六方花盆。前兩件為宮中陳設之器,後三件花盆為艮嶽之用;前三件玫瑰紫釉偏紅,後兩件偏紫。五件器物有著基本共同的特徵:即內施天青釉,外施玫瑰紫乳濁釉,為多重施釉工藝,故釉質肥厚滋潤,釉層乳濁不透明。陽光下側視釉面可見深沉溫潤的蛤蜊光暈,通體呈現柔潤而奇特的天藍色乳光光暈,美妙動人。釉面有浸潤和淌釉現象,釉表棕眼明顯。器內外釉面上官鈞窯特有的"蚯蚓走泥紋"自然流暢不呆板。50倍及以上放大鏡下可見釉內有大小不一的稀疏的氣泡佈滿全器,顯得十分飽滿清晰明亮,不少氣泡顏色發黑,悠久歲月導致氣泡變黑正是年代久遠的明證,此特徵依據我國著名的古陶瓷泰斗孫瀛州之子、故宮專家孫洪琦先生所提出的古瓷鑑定氣泡理論,即隨著時間的流逝古瓷釉下氣泡由當初的明亮色澤逐步轉化為發黃一發褐一發黑,有的因破裂變為瞎泡死泡,其過程較為漫長。本人也在眾多古瓷品種中得驗證,認為是古瓷鑑定實戰中最簡單直觀的可靠經驗。五器胎質堅緻細密為糯米狀,呈灰黑色。圈足胎釉結合處呈淺色線狀。圈足內施官鈞窯特有的芝蔴醬釉伴月白色或蝦青色乳濁釉,光滑滋潤。圈足旋削規整,露胎處塗有芝蔴醬色護胎汁,足端均有明顯使用磨損痕跡。底部都刻有官鈞窯特有的數字款。
此五器符合北宋官鈞窯的典型特徵,製作精良,尤其鼓釘洗、出戟花觚及渣鬥形花盆規正古樸,實為官鈞窯中的精品。此五器都經過著名高古瓷專家、原中國古陶瓷學會副秘書長趙青雲先生過目認可。
1、北宋官鈞窯玫瑰紫釉大鼓釘洗。"一"字款,高10.1釐米,口徑29釐米,足徑20.5釐米。此器為官鈞窯中罕見的精品,釉光一級,陽光下通身泛出蔚藍色的光暈,器身外壁及足底油潤如脂,令人觀之愛不釋手,端莊大氣,古樸典雅,尺寸較北京紅太陽拍賣公司的幾件鈞窯鼓釘洗拍品都要大,存世極少。
2、北宋官鈞窯玫瑰紫釉仿古出戟花觚。"二″字款,高28.4釐米,口徑23.2釐米,足徑11.6釐米。造型莊重典雅,古樸大氣,線條秀美,存世稀見,難得之珍品。

 3、北宋官鈞窯玫瑰紫釉長六方花盆。"二″字款,高16.5釐米,長28釐米,寬19.5釐米。
 附:河南省創新科技檢測站釉面成分檢測報告書。
(續文及附圖轉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