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鑑定中,對一些古瓷彩釉上以及釉邊出現的類似蚌殼內側的珠光樣的光暈,稱做“ 蛤蜊光 ”。
尤其是鬥彩、粉彩和五彩等釉上彩”,不僅在彩釉上能見到這種光彩奪目的“蛤蜊光”,有時連牙白色的底釉上,也有這種令人目眩神迷的光暈閃現。由於這種光暈顯得珠光寶氣,因此也有人把它稱作“蛤蜊珠光”。
一、蛤蜊光特點
析出和遊離。大家都有這個常識,洗碗時,一片菜葉飄在水面上,菜葉上的油脂會通過水麵向四周擴散,擴散的細小油脂呈現七彩的光芒。
蛤蜊光必須是鬥彩,粉彩和五彩等釉上彩。玻璃白做底的粉彩更容易出現蛤蜊光。但並不是所有古代釉上彩都會生成蛤蜊光,如同析出類似火石紅一樣,並不是都會出現,但釉上彩瓷器有了蛤蜊光,就是鑑定的有力佐證。
二、蛤蜊光不是鑑定絕對依據
真的蛤蜊光是由於析出和遊離原理是有深淺過渡的,靠近彩色重,遠離彩淺淡,呈現放射狀自然光芒。
假的蛤蜊光是大片狀,沒有過渡,不規則,塗抹狀。假“蛤蜊光”也和假“包漿”、假“火石紅”一樣,不夠自然,缺少靈氣,是呆的死的。
三、真假蛤蜊光對比
自然蛤蜊光:
清中期 鬥彩花盤
盤子底足
蛤蜊光 顏色折射自然 過度有序
黃 綠 紫彩面上都有內斂的蛤蜊光
自然蛤蜊光 顏色偏冷 因與彩色距離不同 淺重不同 若隱若現
人為蛤蜊光:
人為蛤蜊光塗膜狀態
人為蛤蜊光 深淺不一 刺眼 死板
人為蛤蜊光圈比較粗大、片狀的、不自然,而且濃厚彩四周的光圈和淡彩四周的光圈是一樣明顯的,沒有真的那麼自然有過度,讓人看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