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劉九洲
九月初,故宮舉辦《林下風雅》展。好幾個朋友認為我會立刻去看,因為其中的古摹本《六逸圖》,與我以往的研究,有一點點關係。我卻沒有太在意,因為此畫之水準,在2009年,我就在書中講得很明白,所以,提不起精神專門跑一趟。
《六逸圖》 故宮博物院藏
《林下風雅》初展時,我以為,只有很少展出的南宋《會昌九老圖》及趙構草書跋,才值得特別一看。不料九月底,看朋友圈的照片,發現展中可能含有巨大驚喜,於是安排時間前往。跑到北京,看了展覽,讓我當場呆掉。
“巨大驚喜”且不說,這事挺複雜,暫時不講為妙。但是,我一直覺著沒有什麼新資訊的《六逸圖》,居然又給我一個大驚喜。當然,這也是故宮博物院的一個大驚喜。
《六逸圖》並非唐人原作,早已是共識。可能也因此,《六逸圖》的卷後跋,未受關注。這次,《六逸圖》卷後的佚名題跋,也拉開展出了。我仔細一看,字不大,但是特徵明顯,筆意出入也極為清朗,顯然是北宋蔡襄(1012~1067)之真筆。這事看印本不容易留心,看原作卻很明晰。
《六逸圖》跋 故宮博物院藏
這段題跋的內容是:張彥遠《古今畫記》雲:陸曜,開元末時人,善鬼神人物,有氣韻而人莫得而傳見之。大臨家藏數世,乃李衛公舊物也。
蔡襄題跋的第四行之後,舊有內容被裁去。接紙有“熙寧乙卯歲重粘背” 一行八字,“熙寧乙卯”是宋神宗熙寧七年,即1075年。同紙還有紹聖元年(1094)九月,洛陽王瑜(字忠玉)的兩行觀款。
前四行與後紙拼接,兩紙之間,有一方九疊騎縫印,細觀印文是“大臨”二字。
“大臨”九疊騎縫印
蔡襄能夠交往的唯一“大臨”,是呂大臨。呂大臨,字與叔,陝西藍田人,既是“藍田四呂”的四弟,又是“程門四先生”之一。他的二哥呂大防,是元祐名相,舊黨黨魁。
呂大臨之名,考古學界無人不曉,他是北宋著名金石學家,撰有《考古圖》十卷,“考古”一詞,即是從此而來,所以,常有人說,他是考古學的鼻祖。前些年,呂大臨家族墓被盜挖,隨後進行了搶救性發掘,併成為“2009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根據出土墓誌銘等文物,可以確定呂大臨生於1040年,卒於1093年。
蔡襄在題跋裡,為何稱呂大臨的名字“大臨”,而不稱其字“與叔”?
唐代孔穎達注《禮記·檀弓上》道:“生若無名,不可分別,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字者,人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直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可見,古代時,長輩對後輩少年,是可以直呼其名的。反過來也說明,蔡襄題跋時,呂大臨很年輕。
蔡襄比呂大臨,年長差不多30歲。至和二年(1055),四十四歲的蔡襄赴閩,直到嘉祐六年(1061),五十歲時才回京任翰林學士。查閱雍正《陝西通志•卷三十•選舉》,22歲的呂大臨在嘉祐六年,也就是在蔡襄回京的當年,考中進士。綜合看,大約就是在此後不久,蔡襄在汴京,給呂大臨書寫了這段《六逸圖》題跋。而在此之前,難以找到二人地域上的交集。
蔡襄的楷書真跡還有數件,著名的《澄心堂帖》,書寫於“癸卯重陽日”,癸卯即嘉祐八年(1063),僅比《六逸圖》蔡襄跋(推測年份)遲一兩年。二者對照,風格和筆法,顯然較為一致,讀者朋友們應可據此看到真相。
蔡襄 《澄心堂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其實本文也應該仔細做一下各種比較圖,但是《林下風雅》展還有10天就結束,我們還是先丟擲看法,比較圖容後再補。
從“大臨”的騎縫印,可以想到,裁去蔡襄題跋後半段的人,就是呂大臨。估計是蔡襄的原跋中,有違礙的文字。蔡襄死後九年,呂大臨重裱《六逸圖》,另題一行,於是成今日之模樣。
熙寧七年,呂大臨已成名,即便裁了蔡襄的款,自己也不署名,在當時,恐怕二人的筆跡也是人人識得。不料世易時移,題跋居然又流傳千年,而後人不察。宋四家之一的墨寶,和呂大臨的僅存真跡,就此埋沒多年。
蔡襄跋中,說《六逸圖》是呂大臨家的世藏,還是唐代“李衛公”(李德裕)的舊藏,這資訊令人小小吃驚。
這其中,辨別蔡襄是關鍵。蔡襄如此講,與一則佚名跋這樣講,可信度自然大不同。現在似乎還沒有哪一卷傳世繪畫的收藏者,可以上追到唐。賴於蔡襄此跋,我們知道了《六逸圖》原作流傳,可以追溯到唐代名相李德裕(787~850)。
2009年,《重現—八集堂藏宋元繪畫研究》一書中即已認為,《六逸圖》原作之一段,即為《邊韶晝眠》。且《六逸圖》原作,應只存此一段。關於這個問題的詳細內容,在《重現》一書(點選文末“閱讀原文”可進微店購買)中有詳述。
《六逸圖》古摹本 故宮博物院藏
《邊韶晝眠》
《重現—八集堂藏宋元繪畫研究》書影
只是完全沒想到,此一段《邊韶晝眠》,在唐宋時,與李德裕、蔡襄和呂大臨這些大名人,有過交集。
呂大臨題字後,還有宋哲宗時期洛陽文人王瑜的觀款,王瑜的生平資料有限,但可以肯定,他是蘇軾的友人。從蔡襄到呂大防,再到王瑜,全是“舊黨”人物。
《六逸圖》跋 故宮博物院藏
此一發現,驚喜何如!
順便說一句,《六逸圖》卷後有南宋畫龍名家陳容的題跋,也是真跡。從內容的興奮程度來看,陳容看到的是《六逸圖》原作。因此,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古摹本”,可能早不到南宋。
《六逸圖》後陳容題跋 故宮博物院藏
展覽還有十天,大家可以去看看每一件畫。
( 完 )
作者往期文章連結
上下滑動檢視全部
第324期 | 古書畫鑑定,不是靠對比
第322期 | 漫遊古畫時“選擇宋朝”
第316期 | 《宋畫史稿》導論(下)
第315期 | 《宋畫史稿》導論(上)
第305期 | 美國博物館的中國古代書法
第303期 | 顏真卿用“折股釵”懟王羲之
第302期 | 鑑定不能只看筆法、時代、個人風格
第300期 | 武英書畫300期
第299期 | 聊聊董元與巨然的基本史料
第284期 | 如何“等待”趙伯駒——詳解《弘文雅集圖》之二
第283期 | 故宮數字文物庫驚現趙伯駒《宏文雅集圖》真跡殘本
第271期 | 東京觀《顏真卿展》札記
第264期 | 董其昌為什麼忽然火了?
第263期 | 顏真卿《祭侄稿》真正的痛點在哪裡?
第262期 | 如何看待“古書畫被打成篩子”?
第259期 | 解讀《五馬圖》的五大奇蹟
第257期 | 漫談之二:董其昌大字立軸如何辨認?
第256期 | 地位獨特的董其昌大字書法卷
第254期 | 慶祝蘇東坡突圍
第253期 | 有關《曹娥碑》答眾人問
第252期 | 認識《曹娥碑》的“審美障”
第251期 | 《曹娥碑》與王羲之、虞世南
第248期 | 真跡只能被認知,無法被證明
第244期 | 恍若右軍《曹娥碑》
第243期 | 歐陽詢《夢奠帖》,真跡耶?摹本耶?
第241期 | 考證給古書畫帶來的危害
第240期 | 古書畫鑑定的真偽機率問題
第239期 | 古書畫鑑定的宏觀視野缺失
第238期 | 興奮之下的半成品——九年之後說《重現》
第223期 | 從王國維之死談道統
第222期 | 深山大澤出恐龍——評《著色山水圖》
第221期 | 《王維<著色山水圖>研究》正式出版
第215期 | 從《雲起樓圖》談技巧與正規化
第214期 | 來臺北故宮看什麼?
第211期 | 王維《雪溪圖》解讀
第209期 | 屢遭攻擊的名畫們——藝術史中產生奇談怪論的六種原因
第206期 | 為《千里江山圖》正名
第203期 | 雞年大吉
第202期 | 品鑑宋元畫的簡單辦法——放大觀看
第197期 | 范寬的匠心
第195期 | 國寶幫問題初探
第193期 | 奇珍與古書畫
第192期 | 十年爭論緣底事?
第189期 | 小議兩岸故宮博物院所藏董其昌《天馬賦》
第185期 | 董其昌書法立軸的革命因素
第184期 | 背景如刀——董其昌展覽感想
第183期 | 2015年,找到新藏家的宋元重器
第181期 | 收藏是一種生活——南宋瓷印收藏小記
第177期 | 迷霧中的五代繪畫
第176期 | 仇英之謎
第175期 | 古代書畫包漿的秘密
第173期 | 向故宮“石渠寶笈”特展致敬
第168期 | 諾貝爾醫學獎帶來的學術科普
第151期 | 董其昌與米芾《天馬賦》的緣分
第149期 | 發現董其昌《玉煙堂董帖》真跡底本
第134期 | 劉唐老題跋與米芾記載
第126期 | 妄談筆法(下)——毛筆筆法兩相遂
第125期 | 妄談筆法(上)——魯公變法出新意
第124期 | 閒談“墨法”
第121期 | 市場價格模型試論
第115期 | 記者要慎對“文物新聞”
第114期 |“紐約亞洲藝術周”的理論發現
第110期 | 站在西方看文人畫與宮廷畫
第108期 | 嘉德四季的功績
第106期 | 宋畫流行與學術展望
第101期 | 紀念高居翰專輯
第89期 | 《重現》中的歷史重現論
第88期 | 怎樣才能找到宋畫?
第85期 | 觀南京博物院龐虛齋藏品展
第79期 | 為展雞缸杯的土豪,點贊!
第78期 | 《元畫全集》眾人談之四:匯聚就是力量
第77期 | 《元畫全集》眾人談之三:拍攝王蒙時的意外
第75期 | 《元畫全集》眾人談之一:黃公望《剡溪訪戴》遠勝《九峰雪霽》
第74期 | 玩書畫的兩種學習模式
第71期 | 《元畫全集》即將全部完成
第70期 | 紀念南京藝術學院林樹中教授
第63期 | 小論文旅行記
第61期 | 書畫鑑定中的“他山之石”
第53期 | 瓷器與書畫鑑定的比較
第51期 | 買宋畫與買名牌手包
第50期 | 鑑定不是個難事兒
第49期 | 還有誰參與了張大千作偽?
第45期 | 胡適的想法不“適”了
第44期 | 20世紀失蹤的名作:王維《高仕棋圖》
第43期 | 京山侯崔元的印章
第39期 | 20世紀失蹤的名作:王維《雪溪圖》
第33期 | 幾方宋代印章的風格
第31期 | 《五馬圖》值多少錢?
第29期 | 李公麟《五馬圖》(之三)——識優辨真篇
第28期 | 李公麟《五馬圖》(之二)——技法試析篇
第27期 | 20世紀失蹤的名作:李公麟《五馬圖》
第19期 | 董其昌《玉煙堂董帖》的底本
第16期 | 北宋花鳥冊頁的微觀解讀
第13期 | 西漢人物畫真跡與“言必稱希臘”
第10期 | 考據有沒有意識形態?
“武英印章”微信小程式已上線
“使用指南”(點選進入)
掃碼進入
新書上架
劉九洲著:《宋畫史稿》
參考閱讀(點選可檢視):
第314期 | 班宗華:《宋畫史稿》的序言
第315期 | 《宋畫史稿》導論(上)
第316期 | 《宋畫史稿》導論(下)
第317期 | 現代視角下的一部古畫斷代史
第319期 | 一份有考古學底色的藝術史
第320期 | 《宋畫史稿》會是一本收藏家們愛讀的書
第325期 | 讀《宋畫史稿》心得
第327期 | 尋找宋畫的“隱身者”
第328期 | 《讀書》刊發《宋畫史稿》書評
第329期 | 《宋畫史稿》選句
少量簽名本,
售價138元。
大陸順豐包郵。
《宋畫史稿》簽名本購書碼(138元)
武 英 書 情
長按二維碼,進微店購書
武英書架
1、劉九洲 著 :《宋畫史稿》
2、劉九洲、吳斌 著:《王維<著色山水圖>研究》
3、〔美〕彭慧萍(Huiping Pang)著:《虛擬的殿堂:南宋畫院之省舍職制與後世想象》
4、劉九洲 編 :《<玉煙堂董帖>小楷墨跡本》
5、劉九洲 編:《董其昌<天馬賦>三件》
6、劉九洲 著:《重現——八集堂藏宋元繪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