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這件“瓢型器”,你一定不會認為它來自5000年之前,論質感,分明與今天用到的陶器毫無二致。
泥河灣博物館收藏的這件“瓢型器”,是在陽原當地的姜家梁遺址出土,被確認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看過資料,再端詳這件彩陶器,不由要為古人的製陶技藝點一長串的“贊”。
姜家梁遺址發現於1995年,位於泥河灣盆地東部,桑乾河北岸,陽原縣東城鎮西水地村東面的一處山丘上,一個被當地人喚作姜家梁的地方。考古發現,姜家梁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遺址。
姜家梁遺址在1995年和1998年前後經歷兩次發掘,共清理出7000年前房址9座、5000年前墓葬117座,發現了大批隨葬器物。這是河北省首次發現併發掘的大型新石器時期墓地。
姜家梁墓葬出土隨葬品中除少量紡輪、石鏃、石環外,以各種陶器為主,共計出土完整陶器71件,器形以陶盆、陶罐、陶豆為主。這些陶器多為夾砂紅褐陶,燒成火候較低。出土的泥質灰陶比較少,火候較高,硬度大。陶器均以泥條盤築法成型,外壁打磨光滑,素面陶器上戳印圓圈紋。有的陶器表面彩繪紅黃兩色幾何圖案。
上文提到的那件精美的“瓢型器”就是這71件中最特殊的一件,也是僅有一件的器形。這件彩陶1998年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發掘出來。“瓢型器”為泥質紅陶,球徑為22cm,圓口徑8cm,通高32cm。直柄中空,末端封閉,在近末端處有兩個相對稱的穿孔,柄與空腹球體自然連為一體,球體在近柄處有一圓口。
由於這種器形在考古發掘中十分罕見,所以沒有固定的稱謂,一眼看上去有點像當地人舀水用的“瓢”,因此被親切地稱作“瓢型器”。那麼問題來了,這件“瓢型器”真的是被古人用來盛水的嗎?
仔細探究可知,這個“瓢型器”的口比較小,好像不適合舀水。看來當瓢用似乎不是很合理的答案。因此關於它的用途也就有了更多猜想:第一、韓國、日本的專家認為它的名字應該叫“播種器”。把繩子穿過長柄套在頭上,一邊走一邊拍器物,種子會隨之從腹肚中的圓口中撒出,以起到播種的作用;第二、有人認為這是一件“香薰器”。先民們住在茅草屋裡,每逢夏季蚊蠅較多,可以在腹肚裡放上一些艾草或其它防蚊蠅的植物點燃燻之。聽起來好像也有點道理;第三、先民們用來儲存火種的器物,因為把火種放進去,既能通風不熄滅,又能燃燒的很慢,能儲存較長時間。先人取火不象今天這樣容易,儲存火種應是他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第四,也有人認為它是祭祀的禮器,腹肚前那個空空的圓口,則是“天眼”,可以洞察未來,預知一切……
關於這件模樣精美且器形獨特的“瓢型器”究竟是用來幹什麼的,在考古學家還不能給出完美答案前,就需要聰明的你開啟腦洞了。 (照片 馬佳琦攝、海報 貟玉瓏設計)
編輯:高滿陽
【來源:張家口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