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點鐘,外孫讀書的學校門口,站滿了接學生的人,大多數是“以前獨自上學,現在踴躍接孫”的人,在柔和的路燈照耀下,老頭老太婆們悠哉樂哉,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交換早市、夜市買打折蔬菜水果的心得,偶爾也會談到孫子加晚餐的事……
學校門口每晚都是這樣鬧熱,無論颳風下雨,還是明月高照,家長們都會提前等候。
今年,我有幸成為接孫大軍中的一員,起初與他們不太熟,後來見面開玩笑。
在圈子裡,很少發言的我愛聽別人講,凡是跟外孫有關的話題,我特別關注;凡是買菜買水果的事,可聽可不聽,因為老婆怕我存私房錢,她親自操作。
昨晚放學了,才見一位老友匆匆趕來,他一邊解釋跟老婆開同學會回來晚了,一邊諮詢我們看到他孫出來沒有。我對他印象特別深的是,緣於他說出了我的心裡話,有共振感:"我陪陪外孫是怕他獨自回家,路上車多危險,他不回來,我做啥事心頭都不踏實!"
外孫上初中了,我曾和外孫探討過接送的問題,他回答得很輕鬆:“姥爺,你來也可以,不來也可以!”但於我則不同。因為我是過來人對安全格外重視。這不僅是隔代親的問題,而是關係到家庭幸福的大問題。雖然安全事故是萬分之一,但受難者在家裡就是百分之百。外孫安全健康成長,這不僅是我對他的關愛,還包含著長輩的殷切期望,一句話:我們受點凍受點累不算什麼,關鍵是要保證外孫安全,讓他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如今一考定終生的大環境下不辜負年華。
當然,接學生的方式五花八門,有開車來接的,有乘車來接的,有走路來接的。我是走路族,我認為陪外孫走,相互交談,親情濃濃。無論那種接的方式,陪孩子的目的都是安全健康,每個孩子背後的家長都恨不得為孩子擋住一切未知的不測,希望他們好,希望他們從小學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至大學,一步不拉,步步到位。家長的辛苦印證了“為孩子的明天,願犧牲一切!”
有好些時候,上帝總和我開玩笑,為外孫準備的早餐和晚餐他卻不領情。路上,不是嘮叨不滿意,就是對爸媽不滿意。當然也說同學和老師的事,很少主動談我所關心的學習,我所擔心的上課聽講,聽懂老師授的漁,而不是同學哪裡、書上、網上取的魚。當然,更關心他的為人處事,正義感濃,做事積極,別談戀愛等。
陪外孫雖然辛苦,但也有樂趣,一是借接送他既增強親情又鍛鍊身體;二是可以開展以物以事教育的啟迪活動,順便弦耀過去的成就,又可激勵他向上;三是或多或少聽到他與老師、同學的愁事、趣事、快樂事。在陪中,我和大多數老人的願望一樣:"我家外孫也許成不了棟樑,但我盼他成為一個融入社會的合格人才"。
人人對事對人都有不同的觀點,何況外孫。我的觀點也可能落伍,所說的事外孫不能全部接受,有時還會遭到白眼。每當他怒吼時,我會自我安慰,自找臺階。俗話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我不是岳母,我是凡人,不會“高大上”,只想在物質上給他提供方便,讓他吃喝拉撒睡樣樣好:只想他在人生的節點上少留後悔事,並不希望他風光豔麗。從學校門口到家的距離並不遠,我只想著陪他走。早餐後,送他上學,嘮叨兩句,告訴用功;晚上,接他回,勸他早點睡。看到吃了夜宵又拿筆,我又放之任之,坐在旁邊等他,有時我的言行很矛盾,矛盾的背後是我的一無奈的內心期待。
夜晚等孫,有人說:“孩子真辛苦,沒有我們小時的快樂!”也有人說:“孩子是學習機器,生活的矮子!”我不這樣認為,因為每個時代有每個人的快樂,他們的付出,是為了承擔明天的責任。我們唯一做的是呵護,每當外孫咳嗽、流鼻涕或說那裡不舒服,關心他比關心自己身體還上心。每當天氣變化,特別是氣候轉冷,生怕他感冒發燒、肚子痛,或有問題。比如前段時間,他說看不到黑板,馬上帶他去醫院驗光,去眼鏡行配眼鏡,損失錢財是小事,他看不到黑板是大事。當然,也鬧笑話,比如鬧鐘鬧鈴響了許久,他都遲遲不起床,我一度認為他耳朵是不是聽話筒打遊戲損傷了……
當今許多事情發展,好多好多的事,只有我想不到的,所以關注外孫,保佑他安全不需理由,萬分小心。希望溫室裡的花朵,今後成為傲霜寒梅、鬥雪青松展現出他的風采!
每晚立在學校門口,可我的心卻在教室裡面。外孫的每次考試,既是檢驗他的學習質量,更是考驗我陪讀的誠心,每次分數下來,我都冷靜的幫他分析差在哪裡,哪裡出了問題,哪科進步了,哪科退步了,因為他的一點點問題都關係到家的未來,所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老友們常常說我瞎操心,兒孫自有兒生福。自己耍不來,願意去操心,完全沒必要去累。可我只想給孩子減輕點負擔,給外孫提供更好點更舒適的學習環境,也可能不正確。我是學習路上過來人,知道學習的路上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知識的海洋外孫或許才剛剛開啟,只想他做個啟航的揚帆人!
唉,馬上降溫了,夜晚更冷,放學鈴聲又響了,我又期盼著外孫早早的走出校門,然後懷著愉悅的心情,邁著堅定的步伐,陪著他離開校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