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縣東闖特大型金礦床。東闖特大型金礦床在靈寶縣城的西南部,253度方向,與靈寶縣城直距約41公里,礦床位於靈寶縣豫靈鎮的東闖村南部。礦山始建於1986年,經過20多年的開採,2004年礦山資源出現危機,2005年進行了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至2009年,累計勘探獲得的黃金資源量已經達到特大型規模。
礦區出露地層主要為太古界太華巖群錶殼巖系,巖性主要為基性噴發錶殼巖和觀音堂組變碎屑岩。基性噴發錶殼巖受岩漿侵入、改造後,主要為斜長角閃片麻岩、斜長角閃巖,岩層多呈薄層狀及不規則狀分佈於片麻狀花崗岩中,觀音堂組巖性主要為石英岩、黑雲斜長片麻岩等,分佈在礦區北部和南部。
礦區內斷裂構造發育,主要有近東西向、北東向、北西向3組斷裂構造。近東西向斷裂礦區主要有與老鴉岔主背斜軸平行的壓扭性斷裂,是礦區主要的控礦斷裂,位於背斜南翼的一組,向南中等傾斜,控制著S501、S505、S507等礦脈的分佈;另一組向北緩傾斜,控制著M981脈組的分佈。斷裂長數百米—數千米,寬0.17—15m,最大延深大於2500m。北東和北西向兩組斷裂呈共軛相交,沿斷裂多被輝綠岩、輝長輝綠岩脈充填,厚度0.1—8m,傾角60—87度,個別斷裂中有石英脈充填。
東闖金礦床位於小秦嶺金礦區中礦帶中段,礦區共圈定礦體20條,除兩條北西走向外,其餘礦脈都是近東西走向,礦體剖面上呈疊瓦狀分佈,主要礦脈有S508、S507、S504、S505和S502等5條。每個礦脈一般有幾個礦體。
S505—1號礦體,位於0—19線之間,分佈標高1112—1815m,礦體長1200m,最大延深825m,礦體走向285度,傾向南,傾角49度,礦體厚度一般0.2—1.07m,平均厚度0.67m,金品位一般1.04—82.5g/t,金平均品位5.59g/t。
S507—1號礦體,位於0—19線之間,分佈標高500—1400m,礦體長590m,最大延深860m,礦體走向280度,傾向南,傾角48度,礦體厚度一般0.11—2.24m,平均厚度0.76m,金品位一般1.1—21.5g/t,金平均品位3.77g/t。
M981—2—1號礦體,為後期發現的隱伏礦體,位於礦區西北19—25勘探線之間,分佈標高1300—1382m,礦體長335m,最大延深152m,礦體走向近東西,傾向355—20度,傾角35度,礦體厚度一般0.38—1.86m,平均厚度0.88m,金品位一般1.08—32.6g/t,金平均品位6.01g/t。
礦床金屬礦物主要是自然金、銀金礦、碲金銀礦、方鉛礦、鉛礬、碲鉛礦、黃鐵礦、磁黃鐵礦化、褐鐵礦、黃銅礦、輝銅礦、斑銅礦、銅藍及少量的白鎢礦、黑鎢礦、閃鋅礦等。
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次為綠泥石、黑雲母、絹雲母、碳酸鹽類等。
礦石結構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結構、半自形—他形結構、壓碎結構、碎裂結構、包含結構、竹葉結構、揉皺結構等。
礦石構造主要有不規則團塊狀構造、網脈狀構造、細脈浸染狀構造、星點狀構造、角礫狀構造等。
礦石型別有石英脈型和蝕變巖型兩種型別。總體上石英脈型礦石含金高於蝕變巖型礦石。
礦床圍巖蝕變有黃鐵絹英巖化、絹雲母化、矽化、黃鐵礦化、碳酸鹽化、黑雲母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鉀長石化等。
截止到2009年12月,礦區累計查明礦石資源量832.79萬噸;黃金金屬量58.67噸;鉛金屬量30.67噸,金平均品位7.05g/t,鉛平均品位3.68%。
2015年礦區進行了採礦權評估,截止到2015年9月,礦區保有礦石資源量180.96萬噸,黃金金屬量8.87噸,鉛金屬量4544噸,銀金屬量15.52噸,金平均品位4.9g/t,鉛平均品位2.51%,銀平均品位9.53g/t,同時礦床還伴生有鎢、銅等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