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新加坡執行“與新冠共存”的政策後,疫情的嚴峻程度就與日俱增。
10月19日,當天新增確診人數達到破紀錄的3994例,20日晚新加坡衛生部通報,當天有18人死於新冠併發症,同樣為疫情暴發以來的最高紀錄。
目前新加坡隔離病床佔用率超過90%,加護病房床位也有超過三分之二被佔用,新加坡面臨醫療系統不堪重負的巨大風險。
在這一背景下,聯合領導新加坡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衛生部長王乙康和財政部長黃循財在20日宣佈延長疫情穩定期一個月,至11月21日。在這一個月內,將繼續維持較為嚴格的防疫措施,暫緩推廣“與新冠共存”的新政策。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士新表示,新加坡與病毒共存的策略是嘗試性的措施,由於醫療條件較好加之人口不大,政策的靈活度較大,便於按形勢不斷調整。但總體看來,新加坡決心已經比較明顯,將會在疫情緩和後,繼續沿著“與新冠共存”政策前進。
疫苗接種率已經達到83%的新加坡,在放開疫情限制性措施後,迎來的卻是一波史無前例的感染潮。
“我們知道這在很多方面對每個人而言是艱難時期。我想這可能是我們抗疫之路至今中最困難的階段。但這個階段不會無限期地持續下去。到了某個時候,病例將達到頂峰。” 黃循財在20日說。
2021年5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推出了“與新冠共存”的計劃,與之前執行的“零病例”模式來了個180度大轉彎。由於“德爾塔”變異的出現,這一政策直到8月才開始執行。
不過對於現在的狀況,新加坡政府並非毫無預期,黃循財此前就表示,新加坡是“無新冠感染經歷的社會”(Covid-naive Society), “無論疫苗覆蓋率有多廣”,都要為大規模感染做好準備,“一旦你重新開放,就會發生更多的社交活動”。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學專家坦比亞 (Paul Tambyah)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是自己成功的受害者,因為我們之前實現了儘可能接近零的感染率和極低的死亡率。”他補充道,在開放後還想保持之前的成績,就很難做到了。
面對新形勢,新加坡政府沒有動搖。“我們的整體戰略沒有變。”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10月4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計劃逐步重新開放經濟和社會,但目標始終是在不給我們的醫療系統帶來太大壓力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
公共衛生專家指出,對於未曾出現大規模暴發疫情,如今又想重新開放的國家來說,新加坡的歷程發人深省。
堅持逐步開放
雖然疫情持續,但新加坡沒有停止對外開放的步伐。新加坡從19日新增對8個國家開放,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等國,相關國家的旅客只需完整接種疫苗就可以免隔離入境新加坡。
不過,因為確診人數大為增加,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18日調高了對新加坡的旅行警戒,達到了最高的第四級,意味著新加坡是“新冠感染風險非常高”的國家。
作為商業和交通的地區樞紐,數以千計的跨國企業會把區域總部設在新加坡,如果新加坡長期閉關鎖國,將會對經濟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同時,旅遊業也渴望國際旅行的恢復。新加坡聯昌國際私人銀行區域經濟學家宋誠煥表示,在疫情爆發前,旅遊業收入約佔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左右。
14日,新加坡貿工部發布第三季經濟初步預估資料,新加坡第三季經濟增長6.5%,連續第三個季度增長。但同比第二季度15.2%的增幅,已明顯放緩。
9月底,新加坡總理公署發表了《2021年人口簡報》,其中透露,新加坡總人口與去年同比減少4.1%,即約24萬人,這是自1950年以來同比最大跌幅。
在這其中,非新加坡居民人口下降幅度最大,達到10.7%,疫情管控措施是造成人口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對此,新加坡媒體評論表示,人口驟減敲響經濟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