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是國家為了保護種糧農民利益、調動種糧積極性、提高糧食產量和促進農民增收,給種糧農民的一項政策性補貼,簡稱糧食直補。
目前食糧直補的要求是,從2016年起,在全國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即將農業“三項補貼”合併為農業支援保護補貼,政策目標調整為支援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用於耕地地力保護的補貼資金,其補貼物件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補貼依據可以是二輪承包耕地面積、計稅耕地面積、確權耕地面積或糧食種植面積等。
上述糧食直補的政策要求是讓真正種糧的農民能夠得到種糧補貼,而不是所有農民無論是否種糧都能享受到這一補貼政策,將一些不種糧、將耕地承包給他人、耕地拋荒等農民剔除出領取糧食直補之列,這也要求各級政府加強對糧食直補的監督管理,防止糧食直補政策走形變樣而無法讓真正種糧農民受益的現象發生。但是,由於中國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各地政府的執政能力水平不一樣,加上不少地方政府在對農民糧食直補上的監督力量不足,糧食直補依然存在不少的問題。
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一是承包耕地30年不變,加上第二輪耕地承包,使得農村不少的耕地在承包期內發生了改變。有些農民將耕地賣掉了,有些將耕地承包給了其他人或者改變了農業用途,根本不種糧;有的變成了宅基地或開發成了農家樂以及其他用途,糧食直補照樣每年領取不誤,這樣就造成了不少根本沒有種糧的農民也在領取糧食直補,使糧食直補沒有完全發揮它應有的政策效能。二是很多農民在城裡購買了房子,或者在城裡創業有了起色,根本沒有回到農村居住,農村的耕地也荒蕪了,現在耕地放荒了二、三十的不在少數,但是這些農民也一直在領取糧食直補,這也讓糧食直補成了一些根本不種糧農民的一項免費社會福利了,發放這樣的糧食直補是對國家財政的一項巨大浪費。三是糧食直補中的腐敗問題依然不少,據近年披露的糧食直補中的犯罪案件看,還存在虛假申領、冒領、騙領;挪用補貼款、擠佔補貼名額等犯罪現象。
正因為糧食直補存在上述問題,沒有直接讓真正種糧的農民多收益,嚴重挫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也帶來了不少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及時加以解決。
由此,當前應該明確糧食補貼的直接受益者是種糧農民,確保種糧多的多領取補貼,種糧少的少領取補貼,不種糧的不領取補貼,促進農戶擴大糧食規模經營,推動糧食產業化的快速發展,實現糧食生產經營的規模效益。也讓糧食補貼補給種糧的人體現出社會公平,提高補貼資金使用效率,有利於我國農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而實現糧食直補的真正社會意義,改變當前糧食直補的方式刻不容緩,今後再也不能按糧食播種面積發放補貼,而應該按出售商品糧食數量給予補貼,也就是直接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將補貼由暗補變為明補,直接讓給國家賣糧農民增加收益。這樣可讓農民多打糧多得補貼,一方面可減小對糧食價格的扭曲,糧食收儲企業按市場價經營的空間加大,減少經營困難。另一方面,讓農民種糧付出的辛苦得到應有的價值和收穫,鼓勵他們承包土地多種植糧食,這樣既能讓土地不被浪費,還能透過自己的雙手種糧多掙錢。同時,國家調控資源、掌握糧源的能力也將加大,便於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多產優質適銷的糧食,提高我國糧食供應能力,牢牢將飯碗端在中國人自己的手裡。
此外,加大社會監督力度,防止各種弄虛作假現象,應將不種糧的農民直接排除到糧食直補領取之列,一是將常年將土地閒置在家不承包也不自用種糧食的農民朋友直接取消糧食直補的領取資格,並由集體進行收回。二是未經國家允許擅自開拓荒地的農民朋友排除到糧食直補領取之列。即從2019年起,凡是沒有經營權擅自開拓荒地的農民,一律取消原有的糧食補貼,沒收荒地。三是將土地承包給第三方的農民朋友排除到糧食直補領取之列,把糧食補貼下發給承租該片土地且用來種植糧食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