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機器人能夠去到我們人類去不到的地方,去幫助我們做繁重的危險的事情,這是我的一個願景。”
趙慧嬋,這個名字之前很多人或許並沒有聽過,不過當你知道她的經歷後,相信你會為她豎起大拇指點贊。
“別人家的孩子”
1989年出生的趙慧嬋從小到大學習成績都十分出色,她的父母最不擔心的就是她的學習成績。每次考試都會成為其他家長拿來對比的物件,於是趙慧嬋漸漸地成了大家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2008年,趙慧嬋參加高考,發揮穩定,最終以優異的成績順利考入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專業。
趙慧嬋對自己十分嚴格,於是她不僅僅滿足於機械工程相關知識的學習,她還主動擠出時間學習了經濟學相關知識,最終於2012年順利從清華大學畢業,不過那時的她同時擁有機械工程以及經濟學雙學位。
憑藉著本科期間的優異表現,趙慧嬋獲得了全球名校康奈爾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青睞,隨後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
博士期間在導師的培養下, 趙慧嬋在機器人研究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之後又前往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再次鞏固提升了自己的科研水平。最終於2018年博士後出站。
曾是清華大學最年輕教師
2018年,博士後出站,趙慧嬋選擇回國發展,清華大學便是她的首選目的地,畢竟清華大學也是曾經培養她的母校。
憑藉著過硬的綜合實力,趙慧嬋最終獲得了清華大學的青睞,正式成為清華大學的一名副教授。而當時的她還不到29歲,成了當時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師。
趙慧嬋很喜歡笑,當她笑的術後臉上會出現漂亮的梨渦,讓人感覺很有親和力。再加上青春靚麗的外表,漸漸地她成了大家心中美女教授的代表。
趙慧嬋是一個很溫柔的女孩子,但是她的研究物件卻很硬核,因為她從事的是軟體機器人的研究。
在“機器人領域十二大前沿科技”中,軟體機器人排在首位。試想一下當有一天,我們雙手能夠實現的各種動作,軟體機器人都能夠實現,那將是多麼震驚的一件事。
同時,大家也能夠想象要實現這一願景難度有多大。
2020年初,武漢爆發疫情時,清華大學給趙慧嬋團隊安排了一個任務,那就是為武漢那邊研製一臺咽拭子取樣機器人,然而當時縱觀全球,也沒有一臺這種機器人。
於是趙慧嬋便帶領團隊進行技術攻關,最終歷時8個月,終於研製出了樣機。在2020年10月,趙慧嬋將樣機送往醫院進行取樣,表現不錯,目前相關技術仍在不斷地更新迭代中。
試想一下,當所有采樣工作都不需要人工來進行,那麼對於以往的取樣人員來說,既減輕了工作強度,又能避免他們因為過多采樣而感染的風險。
為了順利研究機器人,趙慧嬋會經常在各種生物中尋找靈感,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不得不感嘆目前的工程方法還遠達不到我們生物所能達到的智慧水平,和硬體佈局的精妙水平。
不過趙慧嬋團隊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已經在一步步朝著這個遠大目標而前進。
此外,趙慧嬋還曾研製出了一種微型機器人,重量只有200毫克,最終順利起飛。
這種微型機器人將來可以做一些探測工作,去一些狹小的,我們人類去不到的地方。憑藉著對軟體機器人的研究,趙慧嬋從眾多優秀科學家中脫穎而出,獲得青橙獎,獎勵100萬元。
網友:太優秀!
隨著趙慧嬋的相關事蹟曝光後,網友們對此引發了熱議。
有的網友被趙慧嬋的高顏值所吸引,認為趙慧嬋是才貌雙全的代表。
有的網友被趙慧嬋的研究所震撼,期待著將來有進一步的研究成果。
還有的網友知道趙慧嬋的經歷後,直言太優秀,甚至打趣道自己就是來這個世界湊數的。
總之,大家對於趙慧嬋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而她也確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了當代青年應有的奮進與擔當。
趙慧嬋能取得如今的成績,靠的並非是運氣,而是她自己持之以恆的努力,以及遠超常人的刻苦。
科研這條路並不好走,要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需要的是“坐冷板凳”的精神,能夠堅持深入研究某一項課題,並願意為之投入時間、精力,最終才能取得突破。
所以我們在看見趙慧嬋光鮮一面的同時,也得學習她背後所付出的努力與堅持。
讓我們一起為趙慧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