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州博物館
蔚州博物館新館於2012年開始規劃,2013年9月份開工建設,歷經三年的不懈努力,完成建設及布展工作,現對外開放。
蔚州博物館是一所具有收藏、宣傳、科學研究等功能於一體的歷史性綜合博物館,館藏文物有古動物化石、陶器、瓷器、書畫、金屬器、石刻、織繡等各類藏品6000餘件,其中以陶器、書畫、石刻造像為主體。博物館的陳展體系由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組成,基本陳列包括“文明沃土”“代地春秋”“文物蔚州”“古堡世界”四部分,專題展覽為“刀鏤彩染蔚蘿花”——蔚縣剪紙藝術展。
蔚州博物館: 一個離歷史 最近的地方
第三展廳文物蔚州
博物館的第一展廳“文明沃土”由“人類的遠古家園”和“文化三岔口”組成,展示蔚縣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遺蹟及出土文物。第二展廳“代地春秋”包括“商周古代”“風雲趙地”“烽火邊塞”和“代士風流”四個部分,展現了自商周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發生在蔚州大地上的故事。第三展廳“文物蔚州”展現的是北周到元代散落在蔚州大地上的奇珍異寶。其中有造型雄奇的綠釉陶器,質地精良的窖藏瓷器,工藝精美的蔚州銀器,價值連城的宗教文物等鎮館之寶。第四展廳,“古堡世界”講述著明清時期老家蔚州的傳奇。第五展廳為蔚縣剪紙藝術展覽——“刀鏤彩染蔚蘿花”,將名揚天下的蔚縣剪紙的起源、發展、現代狀況,向觀眾進行全面介紹。目的是展現世界文化遺產——蔚縣剪紙的魅力,使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傳承千年。
光線,聲音,氣味稍縱即逝,被時光切割的記憶構成了生活,千百年前的生活又幻化成了一種叫歷史的東西,觸不到的歷史在哪裡?歷史就在這裡,蔚州博物館,一個離歷史最近的地方。
青銅彩繪雁魚燈:婚嫁聘問之禮
雁魚燈全系銅鑄,整體作鴻雁回首銜魚佇立狀。其整體由雁首頸(連魚)、雁體、燈盤、燈罩4部分套合而成,雁體態寬肥,頸修長,身兩側鑄出羽翼,有短尾,雙足並立,掌有蹼,全身施彩繪。雁喙張開銜一魚,魚身短肥,下接燈罩蓋。雁頸與雁體以子母口相接,魚身及雁頸、體腔均中空相通,燈盤圓形,直壁,淺腹,內有兩道直壁圈沿,一側附燈柄,可控制燈盤轉動。燈罩設計為兩片弧形板,可左右轉動開合,既能擋風,又可調節燈光亮度,還可調節照明角度。
蔚州博物館館長李新威介紹,青銅彩繪雁魚燈大雁和魚的身體都是空心的,點燃燈油或白蠟後產生的油煙被燈罩擋住,不能亂飛,只能向上進入雁和魚的體內。煙霧透過魚和雁頸匯入雁體內,防止了油煙對室內空氣的汙染。雁魚燈的四個部分又可自由拆裝,便於擦洗。兩千多年前的中國人就發明了可以調節光線明暗和角度、還能避免燃燒的煙氣汙染空氣的燈具。因此,雁魚燈在當時造價極其高昂,不是普通百姓能使用的,是一種只在高階貴族中流通的用品。該燈構思設計精巧合理,達到了功能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
青銅彩繪雁魚燈
魚和雁的圖案組合在我國曆史悠久,這可以從一些成語中看出端倪。“目斷鱗鴻”中的“鱗鴻”就是以魚和雁指代書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而“魚沉鴻斷”則表示音信斷絕;“沉魚落雁”意指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李新威介紹,實際上,魚和雁(鳥)的圖案組合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直到兩漢、北魏,此種裝飾題材屢見不鮮,而青銅雁魚燈更是多見,常被作為婚嫁、聘問之禮。收下了它就等於作出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宣言。在民間藝術中,魚因多子而常指代女性。雁在我國古代是一種信鳥,有祥瑞之意;“魚”與“餘”同音,“魚”是豐收富裕的象徵,所以魚與雁的組合可以表達古時人們追求婚姻美滿、生活富裕的願望。
清康熙臺省箴行書軸:為官的座右銘
蔚州博物館宣教科科長王豔萍介紹,此軸為康熙帝御筆所書,行書八行共200字,鈐四朱文印,其中有一方為“廣運之寶”。文字內容:“臺省之設,言責斯專,寄以耳目,寧取具員…”,是“康熙三十九年夏四月辛未頒御製臺省箴以儆言事諸臣箴。整篇佈局合理、運筆流暢、一氣呵成,可見康熙書法的深厚功力;行文瀟灑流利,盡顯康熙對漢族文化的喜愛。
據史料記載,這篇臺省箴是康熙皇帝在公元1700年親自給六科給事中撰寫的工作總則。清朝的六科給事中具有特別的權利,他們主管言論,傳達皇帝的聲音,可以直接對皇帝進言上奏章,具稽查六部官員的權力,其權力在六部之上。隨後,清廷特意把這篇文章鐫刻一通石碑,安置在故宮門外東朝房廊下,石碑青石質。滿、漢文刻制。碑首為二龍戲珠浮於捲雲之上,篆書首額“御製臺省箴”。碑身高1.80米,寬98釐米。碑文5行26字,2行27字,1行16字,共8行,全文200字。
康熙御製臺省箴的內容具有歷史和現實意義,是為官的座右銘,至今讀起來還令人回味無窮,感慨萬千。正如文中所云:“……讓皇帝對下面的情況通曉清楚,沒有停滯,這樣就公正不片面,結黨營私的情況應該把它除掉,每個人的勢力範圍應該除去,……作為官員要表裡如一,心地純淨潔白,學識廣博宏大。對於國計民生,是稱讚還是批評,對於官員的罷免或提升,寫奏章時,都要誠心誠意。……要狠狠打擊貪官汙吏,向皇帝進言時,不要沽名釣譽,這不是正派的行為”等等。
時空跨越三百多年,這篇臺省箴讀來仍令人深思。以史為鑑,方知興替。
唐綠釉貼花塔形蓮座陶罐:具有濃厚的異域風情
綠釉貼花塔形蓮座陶罐為國家一級文物,細泥紅陶,胎體厚重、堅硬,綠鉛釉,小口短頸、下唇外卷,上腹部園鼓,葫蘆蓋,上腹部有堆貼浮雕鋪首銜環,獸銜環與奔獸交錯對稱,罐身下部位於仰蓮之中。器座上部細長、下部寬敞、呈喇叭形,座下部有二圈附加堆紋,該文物造型高階大氣,有西域文化特徵。
唐朝經濟和文化處於當時世界先進水平,對外交通比過去發達,統治者能實行較開放的對外政策,唐都長安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為繁華、最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為世界各國人民所向往。特別是當時“西方人的心靈為神學所纏迷而處於矇昧黑暗之中,中國人的思想都是開放的、兼收幷蓄而好探求的”。唐朝的開放傳播了唐朝文化,不僅影響到亞洲文明的發展,而且促進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
綠釉貼花塔形蓮座陶罐
如此強盛的朝代在古老蔚州的土地上亦留下深深足跡,唐代的蔚州社會相對安定,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經濟繁榮發展,多民族文化在此匯聚,這一時期的文物反映著民族大融合的歷史場景,帶有濃厚的異域風情。
透過唐綠釉貼花塔形蓮座陶罐,觀眾依稀看到,一盞燭火燃盡了富麗堂皇的大明宮,一片月光冰冷了人聲鼎沸的長安城,一頁史書將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變成了一個個文字元號,歲月儘管沉默卻讓無數英雄折腰,而它依然筆直地挺立了千年,也許它常常會想起那個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世大唐。(燕都融媒體記者張巖 通訊員王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