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眾多的苗寨中,有一個名字比較響亮的苗寨——響水洞苗族文化村。
響水之美在於水。北面的粑粑山和東面的巖臺各有一個出水洞,泉水終年奔湧。粑粑山峭壁間湧出的泉水,飛流直下,轟然作響,撼人心魄。飛泉旁有一大型溶洞與之毗連。溶洞寬敞幽深,石鍾、石筍琳琅滿目,形態萬千,洞底有潛流(暗河),聞其聲,難見其形,“響水洞”因而得名。
響水洞的水流到約有40米落差的陡坡時,因受多級峭壁所阻擋,瀑布迴繞穿瀉。當萬道陽光照射時,遊客站在觀虹臺上,就會看見飄灑的水沫繽紛斑斕,似長虹臥波。兩股清洌晶瑩的泉水彙集於響水洞口,然後再次跳下懸崖,形成了一落差長70米、寬20米的響水洞大瀑布。氣勢雄偉,響聲如驚雷,數里之外能聽到響聲。故而,響水洞在清代就是松桃有名的八景之一“響水泉飛”。
響水洞早晚極易起霧。每當旭日東昇或夕陽西下時,兩邊出水洞中緩緩湧出兩道濃煙般的霧靄來,緩緩遊動,逐漸靠攏。濃的霧,如團團白絮,數里之外,一片茫茫,使人如入煙海。
響水洞東南的山頂有一個黃蓮寨,距黃蓮寨1公里左右,還有一個清代遺留下來的古城——盤石城。此城始建於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後經多次改修和擴建成為一個結構完整、四周牢固的古城。
響水洞不僅自然風光美麗,民族風情也十分濃郁。來到這裡,最先被吸引的,就是這裡的人們的服裝。男人頭頂青色頭帕,前後包裹成人字形,衣服一概短裝,對襟衣,布紐扣,袖長而袖口小;褲子短大,青布裹腳。女裝不僅流行包頭帕,而且還很講究。先以白色的花格頭帕纏匝作頭襯,再包編青色的絲帕,又包主帕,包成的頭帕呈錐臺形,高達40釐米,上口極大,用於藏梳子、繡包及趕集時買來的小件物品(不僅美觀還很實用)。
響水洞苗族的獨特婚俗和一般城市裡的婚禮,大有不同。姑娘出嫁前的一個晚上,就得從孃家的正屋裡搬出來,在穀倉房或後屋簷臨時搭建的偏棚裡過夜,還得在門邊上掛上烏泡刺和芭茅草(兩種植物),表示割斷對孃家的牽掛。晚上,孃家人還要唱隔離歌等。
像漢族姑爺上門娶親要受善意的刁難一樣,響水苗家的姑爺家頭天晚上來迎親的人們,也要“享受”這個待遇。不過,不是遞紅包和唱情歌,而是要被“糊花貓”。用黑鍋煙塗得迎親的男方家人個個滿臉漆黑,直到第二天迎親回到男方家才能洗掉,這樣做女方到男方家,養豬才能順順利利。姑娘出嫁時,從正屋走出來,要撐開傘,從門檻裡的篩子上跨過,表示篩除一切不吉利的東西和到男方家萬事如意。到了男方家,男方全家要回避,待新娘吃過儀式飯後,新郎及家人方能與其相見。晚間,主客雙方的青年男女舉行對歌,至通宵達旦,賓主盡歡才行。過了三天,新郎新娘帶禮物去孃家回門,這場熱熱鬧鬧的結婚儀式才算結束。
聽了介紹,是不是都想到松桃去看看響水洞的美和當地苗家的有趣習俗?那就找時間去體驗吧!
體驗多彩貴州 樂享溫暖人生
一鍵轉發,為貴州點贊!
資料來源:貴州省政協文史與學習委員會編,《貴州旅遊文史精編·東部卷 銅仁、黔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