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兩年去法國旅行的時候,順便去了一趟義大利。因為歐洲的各個國家相隔不遠,那邊每個國家的距離也就等同於我們國家的一個省到另一個省的跨度罷了。本以為法國已經足夠浪漫,未曾想到義大利也是一個極度浪漫的國度,十分符合我的口味。
既然去義大利,肯定首先要去它的首都羅馬。羅馬已有2500餘年歷史,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古羅馬在鼎盛時期曾被稱為西方最大帝國,與我們東方的漢帝國遙相呼應,有“西羅馬,東洛陽”的美稱。
羅馬也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心,據說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現今仍儲存有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其實,在羅馬無論走到哪兒都是歷史,因為這座城市有很多歷史古蹟、有趣的中世紀教堂、美麗的噴泉和厚重的博物館。
我遊蕩在羅馬的街頭,看到櫥窗裡有一個很有趣的物件,那就是一頭母狼哺育小嬰兒的玩具雕塑,一看價格,卻很昂貴。便想起,關於羅馬,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據說,羅馬的建立人羅穆盧斯是母狼餵養大的,而古羅馬的城徽圖案就是母狼正在哺育嬰兒。在公元前7世紀時期,羅馬國王努米託雷被雙胞胎弟弟阿姆利奧篡位驅逐,還殺死了他的兒子。努米託雷的女兒西爾維婭與戰神馬爾斯結合後,又生下了孿生兄弟羅慕盧斯和瑞摩斯。陰險毒辣的阿姆利奧竟把這兩個孿生嬰兒拋入臺伯河。落水嬰兒羅慕盧斯和瑞摩斯慶幸遇到一隻母狼用奶汁哺育成人,後又被一個獵人救下。後來,同胞兩兄弟都長大後復仇成功,殺死了阿姆利奧,並迎回外祖父努米託雷重登王位。努米託雷就把臺伯河畔的7座山丘贈送給他們建新都。但是羅慕盧斯為了奪權,就狠心殺死了瑞摩斯,並以自己名字命名新城為羅馬,並將“母狼乳嬰”圖案定為羅馬的市徽。
羅馬市的噴泉眾多,千姿百態。聽說最著名的是特萊威噴泉,建於公元1762年。特萊威是三岔路的意思,因為噴泉前面有三條道路向外延伸,也正是噴泉名字的由來。噴泉由在教皇克雷芒十二世主辦的噴泉大獎賽中得勝的尼科洛·薩爾維設計,他巧妙地用借景手法將背景設計成海神宮,使得海神尼普頓和特里託內充滿生氣。噴泉的主體在海神的前面,泉水由各雕像之間、海礁石之間湧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後又彙集於一處。這個雄偉的噴線雕刻敘述的就是海神的故事,中間立著的是海神,兩旁則是水神,海神宮的上方站著四位神女像,分別代表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我有幸親眼目睹了這座壯觀的噴泉。噴泉建築完全採用左右對稱的風格,在中央立有一尊被兩匹駿馬拉著賓士的海神雕像栩栩如生,細微處如駿馬們拉著的碩大的貝殼也處理得相當精美。在海神的左右兩邊各立有兩尊水神,右邊的水神雕像上,有一幅“少女指示水源”的浮雕,而浮雕上面有四位代表著四季的神女。每一尊神女雕像的神態都不一樣,美得各有千秋,諸神雕像的基座則是一片看似零亂的海礁。
聽導遊說,噴泉的前面是一個許願池。讓我們背轉身向池中投上一枚硬幣,右手拿硬幣越過左肩拋入池中,就可以許三個願望,但其中的一個必是“再回羅馬”。我也加入了投幣的隊伍裡,按著導遊教的方法許下了三個願望,期待著心願達成。
這座許願池,也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噴泉。怪不得著名的美國電影《羅馬假日》會選擇這裡作為拍攝場景,尤其是傍晚時分,昏黃的天色加上柔和的燈光,會呈現出百聞不如一見的美。
此時,我眼前彷彿看到了當年的格利高裡·派克牽著奧黛麗·赫本的小手,歡快地穿梭於羅馬的大街小巷,並在許願池前許下了願望。
赫本飾演了一位歐洲某國的皇室公主安妮,她很厭倦繁文縟節,但無奈國務煩身。有一次,她奉國王的旨意到羅馬訪問,身心俱疲的她竟然偷偷跑出來到民間欣賞美景,巧遇了一個報社的記者喬,正是由格利高裡·派克飾演。喬熱情地邀請安妮公主到自己的家中作客,無意中發現了安妮公主的真實身份,他決定炮製一個獨家新聞,那樣就會令他功名成就了。於是,喬偷拍了公主的很多生活照,彷彿看到了成名的曙光。然而,在接下來與公主的相處中,喬竟然不知不覺愛上了公主。為了保護公主的形象,喬只能打消了那個念頭,將全部的照片送予了公主。而安妮公主在經歷了羅馬一日假期後,反而體驗到了民間疾苦,重新認識到自己對國家的責任,毅然返回了大使館。只是,安妮為了身為公主的擔當必須要了斷這一段愛情,不免令她黯然神傷。在情感的巨大波瀾中,安妮公主美麗的眸子下閃過一絲憂鬱,她只能看著臺下的男人,露出一抹矜持的微笑。
赫本和派克無論戲裡戲外都產生了很深的感情,但他們始終沒有成為一對情侶,純粹是謙謙君子對窈窕淑女的愛慕之情。在現實生活中,派克將自己的好朋友梅厄·菲熱介紹給赫本認識,沒想到卻促成了他們的戀情。在菲熱和赫本婚禮上,派克卻毫不猶豫地送上自己最珍貴的祖母家傳的蝴蝶胸針。派克給赫本送了最好的祝福,赫本也收藏了一生。這一生,有派克的時光是赫本最獨特的日子。他們雖然沒有在一起,卻成了彼此內心最深的牽掛。據說,在赫本的葬禮上,已是白髮蒼蒼的派克老淚縱橫,他哽咽著說:“能在那個美麗的羅馬之夏,作為赫本的第一個銀幕情侶握著她的手,與她翩翩起舞,那是我無比的幸運!”他低下頭,在她的棺木上留下了深情的一吻,說道:“你是我一生中最愛的女人。”
不知道是羅馬成就了電影《羅馬假日》,還是電影《羅馬假日》成就了羅馬,總之,當電影《羅馬假日》風靡全球后也令羅馬聞名於全世界。
古羅馬圓形競技場可以說是羅馬的象徵,也叫羅馬鬥獸場,是羅馬古蹟中最著名的代表。這座圓形競技場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是羅馬皇帝為慶祝征服耶路撒冷的勝利,由淪為奴隸的8萬猶太俘虜和阿拉伯俘虜修建而成。據說,圓形競技場建成時羅馬人舉行了為期100天的慶祝活動,並宰殺了9000只牲畜開設宴席。
圓形競技場佔地約2萬平方米,是一個非常高大的四層環形的建築。每一層都有很多拱門,拱廊的柱式裝飾各不相同,透過拱門,可以看見深藍色的天空。別看只有四層,它實際卻高達57米,當時沒有現代社會先進的起重機,真是難以想象這麼高的建築是如何用石頭砌成的。圓形競技場設計了寬敞的階梯和走廊,還設計了八十個拱門,在每一個拱門的入口處都有標有數字,方便讓觀眾很快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其實這樣的設計即使在今天也算是先進的。競技場的功能性設計也非常合理,角鬥士從何處出入,在哪裡休息,猛獸關在哪裡,死傷者從何處抬出,都有清晰的分佈。這片露天競技場遺址的北面,記載著塞維魯皇帝遠征帕提亞功績的凱旋門,南面是記載提圖斯皇帝東征耶路撒冷戰績的提圖斯凱旋門,在提圖斯凱旋門南面不遠處,還有一座為紀念君士坦丁大帝戰勝馬克森提而建立的羅馬最大的凱旋門。帝國大道東邊的圖拉真廣場,是古羅馬城的商業中心,它的兩旁還建有元老院、神殿、貞女祠和萬神殿。
我們現今所見的萬神殿主體建築是亞德里亞諾大帝於公元120-124年所建,其內仍供奉羅馬的所有神袛。萬神殿是最重要的古蹟,也是唯一儲存完整的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築物,神奇的是,經歷了十八個世紀的滄桑後,銅門和拱門屋頂仍完整如初。據說,這座建築之所以儲存完好的原因是,拜佔廷皇帝福卡將它作為禮物贈給教皇博尼法喬四世,後者又將它改為教堂,用以供奉殉難聖母。
眼前這座結構堅固的建築巍然挺立,門廊高大雄壯,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希臘殿宇。那裡的殿堂也是圓形,曲線向下延伸,形成一個完整的球體與地板相接。柱頭和柱礎則是白色大理石,簷頭的雕像、大門扇,廊子裡的天花梁都是銅做的,幷包著金箔。
聽說在萬神殿裡埋葬著一些偉大的義大利藝術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拉斐爾。在拉斐爾的墓地上,是他的弟子洛倫澤託所作的一尊巨石聖母雕像。在義大利統一後,萬神殿則成為國王的陵墓。埃瑪努埃爾二世、翁貝爾託一世和他的妻子瑪爾蓋麗妲王后就埋葬在萬神殿左右兩邊的後殿裡。
翌日,我們又來到義大利的另一座重要的城市佛羅倫薩,它是歐洲最著名的藝術中心,也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它還曾經作為義大利王國統一後的臨時首都。佛羅倫薩可說是一座藝術之城,全市共有40多個博物館和美術館,其中烏菲齊和皮提美術館舉世聞名。美術最高學府佛羅倫薩美術學院也蜚聲世界。
我最初聽到佛羅倫薩,還是從徐志摩的《翡冷翠一夜》。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在義大利語中翻譯為“鮮花之城”。這個精緻美麗的名字讓讀者充滿幻想,認為佛羅倫薩也許一個如翡翠般嫩綠,隨處都盛開著鮮花的城市。
當我親身來到佛羅倫薩才知道,這裡的陽光明媚,可以看到清澈的藍天和白雲。那些色彩鮮豔的牆壁,深綠色的百葉窗,深紅色的屋頂就是這裡的標誌色彩。
還有百花大教堂,是佛羅倫薩的地標。外觀以粉紅色、綠色和奶油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展現著女性優雅高貴的氣質,故也稱為“花的聖母寺”。據說花了一百五十多年才修建而成。她與古羅馬帝國的萬神殿、文藝復興盛期的聖彼得大教堂,並稱為古代歐洲的三大穹頂。
百花大教堂建造於1248年,佛羅倫薩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想把教堂的穹頂建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穹頂。儘管教堂完工的日期又因此被推遲了將近二十年,但是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這座前後花了一百五十多年時間,經過好幾代人的努力才最後完工的大教堂已經成了佛羅倫薩的代名詞。教堂中央的巨大圓頂就是由著名建築家布魯內列斯基所建造的第一座文藝復興式圓頂,共花了十四年的時間才完成。它有著一個橘紅色巨大的圓頂,漂亮的圓頂在建造時,不使用鷹架,技巧仿自羅馬萬神殿的圓頂。此外,圓頂的內部還有美術史學家兼畫家的瓦薩利所繪的溼壁畫《最後的審判》。就連米開朗基羅都為此讚歎不已,他在計劃設計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時就曾說過:“我可以蓋個比翡冷翠教堂圓頂更大的圓頂,但絕對無法及上它的美。”
百花大教堂高達91公尺的圓頂,內部共有四百多級階梯,可以爬上圓頂欣賞到佛羅倫薩的全景。除了圓頂,主座教堂重要的建築還包括了喬託鐘樓和聖喬瓦尼洗禮堂。洗禮堂三扇銅門上都刻有《舊約》故事的青銅浮雕。這三座建築同在一個大廣場上,顯得格外雄偉壯觀,佛羅倫薩的孩童均在此受洗,包括但丁、馬基雅弗利等名人。
這座廣場也叫米開朗基羅廣場,中央還有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的複製品,而位於它後面的就是美得令人怦然心動的浪漫主義教堂。在廣場上,我們不僅看到了“大衛”,還有“摩西”、“垂死的奴隸”和“聖母哀子像”等雕塑。其中最著名的“大衛”為大理石雕像,高三米多,此雕像展現了一個很有生命力的裸體男子形象,體態健美、神情堅定、肌肉飽滿,似乎能夠感覺到人物的身體血管的跳動,更突出了大衛作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大衛像”取材於《舊約》中的一個神話故事,以色列王在位時推翻了異族非利士人的統治,使以色列得到了統一。不久,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非利士人中有一位武士,名叫哥利亞,身高八尺,力大無窮。他頭戴鋼盔,身穿鎧甲,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令以色列計程車兵死傷無數。大衛的三個哥哥都到前線打仗了,他由於年幼不能參戰,就去前線給哥哥們送飯。當大衛到達了前線時,他看到敵方的巨人哥利亞衝了上來,以色列人根本抵擋不住。這時,大衛滿腔怒火要求出戰,以雪民族之恥。掃羅王見大衛信心很大,就把自己的鎧甲給他允許他出戰。但大衛拒絕了盔甲,率眾走上戰場,大聲地痛罵哥利亞,等到哥利亞被罵得頭昏腦脹時,大衛就用甩石機甩出石頭打昏了哥利亞,並衝上前去拔出利刃割下了哥利亞的頭,挽救了以色列。從此,少年大衛就成了全國聞名的英雄。
可是,米開朗基羅做雕塑時,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鬥時的狀態,使得作品在藝術上更具有感染力。因此,米開朗基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大衛像”最終成為了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無盡的光芒。
我們無論是漫步在佛羅倫薩的大街小巷,還是來到博物館、美術館或教堂參觀,都會感受到佛羅倫薩古城那濃郁的文化氛圍,因為它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詩歌和繪畫的搖籃,這座城市還誕生了許多名人,如:萊昂納多·達·芬奇、伽利略、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還有偉大詩人但丁也出生在這裡。至今,佛羅倫薩仍儲存著但丁的故居,使得各國的遊人都慕名而來。
在義大利,我認為最浪漫的城市還屬威尼斯。我在年幼的時候就已經聽說過世界上有一座很美麗的水上城市,名叫威尼斯。一直心存嚮往,那豈不是跟我在書中看到的童話世界一樣嗎?人們推開窗戶,就可以看到,婉娫的水巷,流動的清波,該是多麼美好的畫面啊!
威尼斯曾經是威尼斯共和國的中心,有著“亞得里亞海明珠”的稱號,也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威尼斯是一座獨特的城市,建立在水上、潟湖之中,它是由威尼斯澙湖中央的一百多座島嶼組成,澙湖最終流入亞得里亞海。威尼斯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52年,當時的民眾為了躲避匈奴王阿拉提的入侵而來到澙湖的島嶼上。從此以後,使得他們世代在島上安全地繁衍生息。
威尼斯就曾依靠水神的保護而免遭查裡曼王子的侵略,但如今,水神在卻成了威尼斯最大的敵人。據說在1966年,威尼斯發生了特大洪災,城內水位高達1米,這一事件迫使義大利政府將防洪列為國家的頭等大事。
這個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被一百多條蛛網般密佈的運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島,島與島之間的橋樑錯落有致,使人很容易迷失在這座“水城”之中,但幸慶它有一條呈S形的大運河貫穿整個城市,只要沿著這條號稱“威尼斯最長的街道”行走,不僅可以飽覽威尼斯的美景也不用擔心迷路了。大運河沿岸建有近200棟豪宅和7座教堂,有拜占庭風格、哥特風格和巴洛克風格等等,所有的建築的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
由於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不通汽車的城市,船便成為了居民唯一的交通工具。我們到達這座城市之時,在大運河的兩岸就可以看到整齊而又優雅地排列著許多船隻。平日裡的大運河就真的就像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一般,各式船隻穿梭往來,最別緻船隻的當然還屬貢朵拉。
貢朵拉是威尼斯所特有的手工製造的小船,據說製造一艘貢朵拉需要花費8種不同木材,共280多塊木頭。為了保持良好的外表狀態,貢朵拉還必須時常維修。貢朵拉是獨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這種輕盈纖細、造形別緻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它一直都是居住在瀉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它裝飾華美,兩頭高翹呈月牙形,鉤嘴形的船頭可以方便船伕探索橋洞的高度。船頭包著鋼皮,船尖上帶有6個鋼齒的銅飾,象徵著威尼斯總督的帽子和威尼斯市中心的6個行政區,另一邊的7條橫槓則代表與聖馬可廣場遙遙相對的朱德卡島。
每條貢朵拉由一名船伕駕駛,船伕站在船尾靠行駛方向的左側一邊,面向船頭,用單隻船槳在船的右側水中划行。我們幾個遊客花了幾十歐元,一起踏上一隻貢朵拉小船,船的兩邊還繪著彩色圖案的護欄。
船開動了,漫遊在河道上,我看到周圍的房子似乎也跟著漂動起來。陽光若隱若現,照耀在兩岸的建築物上顯得更漂亮了。迎面吹來的是一種帶有鹹味的海風。船伕靜靜地在划動小船,我們可以不受干擾的拍照,偶爾會穿過一座小橋,上面擠滿了遊客。那些遊客很熱情,有的會向你招手,有的會給你拍照,雖然大家素不相識,但是都陶醉於歡樂之中,也就不感到陌生了。
過了一會兒,從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悠揚的手風琴聲。拉琴人站在一條小船上,朝我們駛來。他身穿著考究的西裝,體態健壯,應該是一位紳士。隨著船隻被船伕用竹篙划向了遠方,琴聲就在美輪美奐的威尼斯小城裡緩緩消失了。
這便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的威尼斯水城。上帝將眼淚流在了這裡,卻讓它更加晶瑩和柔情,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
我們走在威尼斯的大街上,可以看到許多的藝術家的繪畫和雕塑,到處都充滿著藝術的氣息。最吸引我的還是美得令人窒息的聖馬可廣場,怪不得拿破崙曾稱讚這裡是歐洲最美的客廳。聖馬可廣場的建築就是歐洲建築的精華之地,在這個廣場上有尖頂教堂、聖馬可鐘樓、拜占庭式的圓頂教堂、毀於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徐志摩筆下憂傷的嘆息橋等建築,每一個都散發著與眾不同的魅力,每一個都是那麼的精妙絕倫。尤其是威武的聖馬可鐘樓,高約一百米,給人一種直入雲霄的視覺感,這個建築也成為了威尼斯的標誌性建築。
早聞威尼斯是一個鴿子群居的地方,果然如此。我看到了聖馬可廣場佈滿了密密麻麻的灰白色鴿子。那些輕盈的鴿子三五成群,把廣場裝點成一幅夢境的樣子。它們的羽毛看上去光滑得像抹了一層油,其中夾雜著銀灰色的小圈兒,猶如無數星星在閃爍。我試圖走近它們,就如悄悄接近一片純淨的塵土,奈何我剛一靠近,成群的鴿子便飛了起來,反而形成一道美麗的景象。孩子們歡快地跟鴿子賽跑,小臉蛋因興奮而變得紅撲撲的。
走累了,我和家人便停在一處咖啡廳小憩。露天的桌椅,桌面佈置著白色的檯布,穿著白色西服的服務生向我們端來咖啡。我們可以一邊欣賞美景,一邊喝著咖啡,耳邊迴旋著的是樂隊演奏的薩斯風音樂,浪漫悠揚,一切都這麼美好,彷彿身在夢中。
威尼斯的確是一個讓人來了還想來的地方。如果我以後還有機會能來這裡,會爭取更多的時間坐在聖馬可廣場的咖啡館前,品一杯咖啡,看一本書,聽著鐘樓的鐘聲,望著在天空盤旋的飛鳥,真是人間最大的一種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