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有學者認為,翻譯是一種交際過程,也是一種抉擇過程,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促成不同種族的溝通。
我們從小到大所看的國外作品,對於書本內容也好,影視內容也好,翻譯的質量是直接影響我們對其印象好壞非常重要的一環。
文中圖源均為網路蒐集,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提到漫畫翻譯,老鐵粉應該一個人的名字不會陌生,那就是-益文。從海南攝影開始,九成以上的日本漫畫都是益文翻譯的,並且翻譯質量都相當高,堪稱國內漢化組的鼻祖。就是因為有了這位大神默默無聞地奉獻,才讓我們能看到那麼多經典的漫畫作品。只不過到現在都不知道這位大神到底是筆名還是真名。
隨著21世紀初寬頻和網際網路的流行,越來越多的動漫和影視作品呈現在我們面前,各類漢化組和字幕組也隨之火爆起來,於是這其中也有了更多各式各樣的中文梗。
在這裡情況分兩種,一種就是大陸化,一種就是港臺化。大陸化對外文翻譯的時候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國語言文字的精髓,而港臺化則就是奇葩的代言。
至於港臺翻譯有多奇葩,從孩童時代的變形金剛開始,到後來各種影視大片的翻譯名,我們就領略到了大陸和港臺翻譯的差異。
用《七龍珠》舉例,在新老龍珠鐵粉中是分兩派的,一種就是海南初代派,一種是新新港臺派,因為後來的新鐵粉,更多的是從接觸龍珠動畫開始的,所以在對於名稱上可以說畫風驟變。尤其是老短笛的充滿喜劇色彩的樂器家族名稱,楞是給帶偏成了路人甲組織。準確來說,就是不該音譯的時候就用音譯,比如短笛變成比克,該音譯的時候不音譯,比如貝吉塔變成達爾。
這裡要說的並不是先入為主,而是海南攝影版在翻譯的時候真的是考慮到漢字文化表達的因素,最明顯的就是彌次郎兵衛,這是一個很典型的日本武士形象,彌次郎兵衛這個翻譯名字讓人一看就很貼切符合人設,後來其他版本開始的亞奇洛貝你能告訴我是什麼鬼,一個音譯真的就這麼幹脆了?還有沙魯,看到翻譯成西魯都有種西米露的感覺。
說到影視作品,更多的是靠字幕組,因為能引進並且配音的相比網路資源少得可憐。能引進的,相較官方的原版字幕,我們常看的網路資源有很多的都帶有一些網路用語,有時候恰到好處倒也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趣味效果。
但是有些翻譯名稱也是非常的無厘頭,比如說鋼鐵俠,居然直接按字面意思翻譯成鐵人,本人第一想到的就是鐵人王進喜。還有夜魔俠,黑夜中的惡魔,算是很形象的了。翻譯成超膽俠,超級膽大?本人猜這個始作俑者或許是DC蝙蝠俠鐵粉。因為蝙蝠俠也是在晚上幹活的,畢竟蝙蝠俠名氣比夜魔俠大得多。
不過還有一種翻譯字幕是最不能忍的,就是玩高大上,印象比較深的就是聖鬥士,黃金聖鬥士三位一體的技能-雅典娜之驚歎,英文原名ATHENA EXCLAMATION,簡稱AE。結果很多字幕就只有這麼一句英文。拜託,就算漫畫也一樣有註釋好吧。還有就是把天馬的字幕寫成Peggass,怎麼不直接叫佩格薩斯呢?雖然日文的確是這種發音,但是也不能拿起來就吃吧?比較老的經典動漫在三大影片網上的很多資源都有這種現象。
而國內這種現象在文字帖類尤為明顯,並且現在都隨處可見。扯到各種影視的時候英文6的飛,比如說:
“Gushbeu找到了Ahduhdj,但是Nabeuxh和Yjdhehxu也加入了,他們一起到Ghduebd鎮,向鎮長Wudhcudh問了情況,還問鎮長Widudhfj要拿帶給Vhduebdu的禮物,最後在執警Phduevxy的指引下離開了Gushebxu鎮……”
各位看官,請問你們犯暈嗎?反正本人是頭大的一P,神尼瑪ABCDEFG啊,寫個漢字就這麼難嗎?如果是特定情況另說,比如UFO。但是像上面這種,簡直是叔叔可以忍,嬸嬸不能忍!這不禁讓本人聯想到以前總看到有人在公共場合拿著本書大聲讀英語一樣,你是秀兒嗎?
對於網上這類的人,你說他懶嗎?一個個字母打起來還得切換中英文還得大小寫實際也並不輕鬆。說他不懶吧,從上至下一路英文橫飆三千里,幹嘛不直接去外文論壇站樁呢?
大家還有遇到各種中文翻譯梗的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