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收藏
歷史背景
侵華戰爭中,日軍騎兵編制有小隊、中隊、大隊、旅團等,最大編制是騎兵集團。騎兵的編制比同級步兵編制小得多。
騎兵中隊:人員144,馬134;
騎兵大隊:轄2個騎兵中隊與1個機槍小隊,340人;
騎兵聯隊:轄4個騎兵中隊與1個機槍中隊,1400人;
騎兵旅團:一般下轄2個騎兵聯隊,1個騎炮兵聯隊,1個裝甲車隊,共有兵員5600人,配備軍馬5668匹、步騎槍3705支、重機槍12挺、野炮36門等武器裝備。
【抗戰時期日軍尋常及冰上蹄鐵示意圖 圖片來源於網路】
紅色收藏館
藏品
本文版權歸作者彭胡灣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紅色收藏館文章已開通全網維權功能!
【 侵華日軍騎兵聯隊野戰蹄鐵工具韛 紅色收藏館藏品】
小彭
茶座
“騎兵的落幕”
在古代行軍打仗,騎兵是一個強大的兵種,也是衝鋒破陣的不二法寶,哪個國家的騎兵強大,勝面也相對大很多,就像以前趙國的騎射冠絕七國,強大如秦國也只能與之長久僵持。直到一戰開始,這種格局隨著工業化的極快發展而被打破。
電影《戰馬》很真實地還原了這一過程,不管你騎兵有多厲害,有多勇敢,在現代化的馬克沁重機槍面前,那都是不堪一擊,可見科技進步的關鍵性。
【《戰馬》電影中騎兵衝鋒被馬克沁重機槍收割劇照 圖片來源於網路】
“亮劍”
二戰時期,騎兵的作用越來越小,但是因為當時工業的發展程度有限,熱兵器和機械化的產能以及比例也沒有完全覆蓋士兵裝備,因此依然有騎兵的一席之地,不過所佔比重不大就是了。據統計,日本至1945年投降,騎兵只有第一、二、三、四共4個騎兵旅團,而且隸屬於師團的騎兵聯隊還被改編成了搜尋聯隊。最初搜尋聯隊中還保留一個騎馬的中隊,其餘騎兵則改為步兵,到了1943年,純粹的騎兵部隊就已經為汽車部隊所替代了。
我們所熟悉的抗戰電影《亮劍》,裡面有一集非常精彩,重點講了騎兵連的故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當友軍楚雲飛部錢伯鈞叛變時,李雲龍之所以很自信,包括楚團長都信誓旦旦說自有援兵,就是因為李雲龍手裡有一個騎兵連,可以快速突擊和支援,解了李家鎮之危。而騎兵連長孫德勝更是感人至深,最後一個人的亮劍成了全劇最精彩的篇章。
【《亮劍》中八路軍騎兵連衝鋒劇照 圖片來源於網路】
“侵略者的鐵蹄”
“侵略者的鐵蹄”是用來形容上世紀日本軍隊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為何不用“屠刀”、“魔爪”等等字眼呢,還是有深層次的原因的。之所以用“侵略者的鐵蹄”,是因為古代時期行軍打仗只有騎兵最具壓迫感。軍馬非常高大,往往又加裝有馬蹄鐵保護馬蹄,一路狂奔殺來,氣勢洶洶,大地隨之震動,手起刀落,對敵方士氣打擊極大。“鐵蹄”一詞在歷代軍事作品中,會被用來形容侵略者的不可阻擋。看著手中的馬蹄鐵,摸著上面的鏽跡,似乎能感受到當時馬蹄踩踏過後的肅殺之氣。
【 侵華日軍馬蹄鐵一套四個(帶鐵臍) 紅色收藏館藏品】
“神話破滅”
在道路狀況非常惡劣的中國戰場上,機動車輛幾乎難以通行,軍用挽馬挽曳車輛和火炮已經成為日本陸軍賴以輸送物資武器的重要手段。中國軍隊在切斷日軍補給線時,也時常瞄準馬匹進行攻擊,給日軍帶來的損失常常超出預期,平型關大捷就是一個典型。多行不義必自斃,無論日軍在當時有多麼的不可一世,但是在中國的抗戰勇士面前,最終還是難逃覆滅的命運。
據歷史記載,1941年12月26日至28日,日軍第3師團進犯汨羅,其騎兵聯隊及後勤馱馬部隊在幾次渡河時,被隱藏在鐵橋橋墩附近的中國軍隊用機槍從背後狂掃,幾乎全殲。宇島部隊騎兵第三聯隊於28日在河夾塘附近騎馬渡河,前進到距汨水幾百米附近時,突遭我軍猛烈射擊,損傷慘重。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精銳,汨羅江兩岸軍民不畏犧牲,打破了日軍騎兵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增強了我軍士氣。這在鄒鵬奇將軍手稿中亦有詳細記述。
【《浴血新牆河》第159頁 鄒鵬奇將軍回憶手稿】
“蹄鐵和蹄釘”
物證是歷史的靈魂,沒有物品佐證的歷史會被別有用心之人刻意隱瞞甚至扭曲。在中國人民的抗戰史中,更加講究物證的真實性和全面性,因為要讓世界看清日軍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不是他們透過一些編纂的言語就可以逃避和欺騙的。
汨羅在長沙會戰中是重要戰場之一,日軍遺留的罪證名目繁多,騎兵的裝備卻很罕見,可能是數量太少吧。早些年在汨羅江流域附近收到了兩個木頭箱子,鐵皮雖然有些鏽跡,但印在箱子上的“野戰蹄鐵工具韛”、“蹄釘”"鐵臍"的字樣還是非常清晰。(注:韛拼音bài,古代的皮製鼓風囊)箱子長度大約70釐米、高約45釐米、寬30釐米,主體由木頭打造而成,並用鐵皮包裹加強,做工細緻,儲存較好,背面有鐵鏈和麻繩,可以將其固定在馬背上。箱子上的文字標明工具箱中應配備的各種工具備件,說明裝備已經制式化。
【侵華日軍騎兵聯隊野戰蹄鐵工具箱 紅色收藏館藏品】
箱子裡面還有一些配件,分別是馬蹄鐵和鐵臍。這些部件名稱聽起來生澀難懂,實際上換個說法就很容易明白了,馬蹄鐵就像馬兒穿了跑步鞋,鐵臍就像鞋底的鞋釘,能起到防滑的作用。日本人在制鐵技術方面是比較細緻的,最有名的是南部鐵器。馬蹄鐵分前後腳,大小不一,受力也不一樣。這些珍貴的物證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對於這種野心勃勃又極具擴張性的民族,要時刻加強防範,他們對中國覬覦已久。
【侵華日軍馬蹄鐵及防滑鐵臍 紅色收藏館藏品】
“打鐵還需自身硬”
古人云: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我們當時有強大的工業水平和國防實力,他的鐵蹄再囂張,騎兵再強大,還不是一樣會有來無回,那戰場形勢就不一樣了。
如今社會上早已看不到日軍的鐵蹄了,但是還有不少類似於“娘炮”的群體活躍在公眾視野裡,舉手投足間都奶油味十足,看著讓人著急,國家近期就已經出手大力整治這種現象了。日本對我們國家的文化侵略一直沒有停止過,這潛移默化的影響猶如溫水煮青蛙,消磨掉了幾代人的血性,因此國家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十分必要,黨史教育、愛國教育也是剛需,建設文化強國勢不可擋。要崇尚我們自己的文化,讓越來越多的人銘記歷史,讓越來越多的人有文化自信,那我們就將鑄成一條堅不可摧的鋼鐵城牆。
【汨羅抗戰老兵 伏宗星 胡輝和】
謹以此文紀念九一八事變九十週年。
本文版權歸作者彭胡灣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紅色收藏館文章已開通全網維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