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突破數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層層封鎖和圍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險阻,經受飢寒傷病的折磨,終於勝利完成跨越十幾個省、總行程數萬裡的長征,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創舉,也是中國革命由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從此,開始了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轉變,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長征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史詩,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成為一代又一代人成長進步中的無窮動力。今天,就讓我們一同重走二萬五千裡的長征之路,回顧中國革命史上不朽的豐碑。
1934年10月,江西
長征開始
1933年9月下旬,蔣介石調集了一百多萬軍隊和二百餘架飛機,對紅軍各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圍剿”。紅軍由於受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影響,放棄了最拿手的機動靈活的戰術,與敵人打陣地戰,只能侷促迴旋於堡壘之間,造成被動之勢。而國民黨軍隊依靠兵力優勢,給蘇區增加了不少的困難。9月底,國民黨軍隊又攻佔了寧都等地,紅軍遭受了重大損失。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紅軍主力第一、三、五、八、九軍團,連同後方機關共8.6萬餘人分別從福建長汀、寧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開始突圍長征。
1934年11月,廣西
血戰湘江
1934年11月,紅軍遇到了長征中最殘酷的一仗:湘江戰役。敵人利用寬闊的湘江構成了第四道封鎖線。紅軍前有湘江攔阻,左有廣西軍,右有湖南軍,後有中央軍和廣東軍閥窮追不捨,處境萬分險惡。25日,中革軍委釋出搶渡湘江的作戰命令,令中央紅軍分四路縱隊,迅速搶渡湘江,透過敵人第四道封鎖線。紅軍與優勢之敵苦戰5晝夜,終於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紅軍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中革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1935年1月,貴州
遵義會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這就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著名的“遵義會議”。此次會議解決了黨內所面臨的最迫切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遵義會議的精神被傳達到部隊中,全軍振奮,好像撥開重霧,看見了久違的陽光,一切疑慮不滿的情緒被一掃而光。經過十多天的休整,部隊體力稍見恢復,又進行了整編,立即移師北上。
1935年3月,雲川貴交界
四渡赤水
遵義會議以後,紅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彷彿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迂迴曲折,穿插於敵人重兵集團之間。四渡赤水戰役中,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等的正確指揮下,將運動戰的特長髮揮得淋漓盡致,在5天之內取桐梓、奪婁山關、重佔遵義城,共殲敵20個團,斃、傷、俘敵五千餘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紅軍長征以來的最大一次勝利,極大地鼓舞了紅軍計程車氣。
1935年5月,雲南
巧渡金沙江
193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發出《關於野戰軍速渡金沙江轉入川西建立蘇區的指示》,遵照中革軍委的指示,中央紅軍於當日兵分三路,由尋甸、嵩明地區向金沙江畔直進。軍委總參謀長劉伯承率領幹部團一部,於5月3日晚趕到金沙江皎平渡渡口,繳獲兩隻小船,當即偷渡金沙江成功,搶佔了北岸制高點,控制了渡口。從5月3日起,中央紅軍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和劉伯承的直接指揮下,在當地船工大力支援下,分兩班,晝夜不停地來回擺渡,至5月9日,2萬餘人全部順利地渡過了金沙江,到達會理地區。在此期間,單獨活動在滇黔邊的紅九軍團,在完成掩護任務後,也奉命由水城地區西進,攻佔宣威、會澤(今東川),並由會澤以西的樹節、鹽井坪地區渡過了金沙江。至此,中央紅軍擺脫約40萬敵軍的圍追堵截,粉碎了敵人圍殲紅軍於川黔滇地區的狂妄計劃。
1935年5月,四川
強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4日,中央紅軍透過大涼山後冒著大雨兼程北進。擔任先遣隊的紅1師1團急行軍四十餘公里,首先趕到大渡河南岸的安順場,以迅猛的動作消滅敵守軍兩個連,奪取了一條寶貴的渡船,控制了渡口。能否渡過大渡河,關係到數萬紅軍將士的生命。紅1團精心挑選了17名勇士,組成了渡河突擊隊。紅軍先遣隊司令員、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和先遣隊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親臨一線指揮。5月25日晨,素有開路先鋒之稱的紅1團在團長楊得志的指揮下,開始強渡大渡河,為主力北上開啟一條通道。
1935年5月,四川
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29日清晨,紅4團在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率領下,搶在敵援兵到達之前趕到了瀘定橋。但此刻,面對紅4團將士的只剩下9根光溜溜的鐵索和橋下洶湧咆哮的河水,對岸瀘定城內,敵川軍第4旅第38團一部早已築好了工事,黑洞洞的槍口指向瀘定橋。下午4時許,在全團司號員激昂的軍號聲中,奪橋戰鬥打響了。22名由共產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組成的突擊隊攀上鐵索,向對岸爬去。在敵人的槍彈中,有人中彈掉下橋去,但突擊隊員仍頑強地一步步接近對岸,後續部隊則一邊鋪木板一邊跟進。他們穿過敵軍在橋頭燃起的熊熊烈火,迅速消滅了守橋之敵,並支援後續部隊攻佔了瀘定城。
1935年6月,四川
爬雪山
中央紅軍佔領瀘定城後繼續北上,於1935年6月8日突破敵人蘆山、寶興防線,隨後翻越了長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到了夾金山的跟前,從山下就可看到覆蓋山頂的冰雪,而且看上去這一大片一大片的積雪並不遠。開始,將士們根本意識不到要爬這麼高。數月行軍,糧食不足,人也筋疲力盡。爬山起初還很順利,後來突然進入了冰雪世界。雪光刺得人們睜不開眼睛,又沒有路,人們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來,渾身無力,有的紅軍戰士就這樣永遠地倒在雪山的懷抱裡了。6月12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終於翻過雪山,在北進途中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勝利會師。
1935年8月,青藏高原、四川過渡地帶
過草地
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兒蓋召開會議,決定以主力迅速佔領洮河流域地區,並以此向東發展取得陝甘。由前敵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率領的右路軍進入茫茫的毛兒蓋大草原,這又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大挑戰。走了一天又一天,極目四顧,紅軍所看到的,除了無邊無際的野草外,沒有別的東西,而野草下面則是渾水深達數英尺的沼澤。右路軍紅軍將士以藐視一切困難的革命精神,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歷盡艱辛,終於在8月底以前走出草地,到達班佑、巴西地區,等待左路軍前來會合。
1935年9月,甘肅
激戰臘子口
臘子口位於甘肅境內,是四川通往甘肅岷縣的必經之路。隘口只有三十多米寬,兩邊是千丈懸崖峭壁,中間是水深流急的臘子溝,河上架有一座木橋,這是進入臘子口的唯一通道。毛澤東親自制定了攻打臘子口的方案,具體任務交給了紅4團。1935年9月17日,紅4團一部向臘子口發起進攻,戰鬥緊張而激烈。敵方橋頭堡前,紛飛的彈雨和敵人扔下的手榴彈構成了一張嚴密的火網,擔任正面進攻的6連始終接近不了橋頭。與此同時,擔任迂迴任務的1連和2連,由一名苗族戰士帶領,沿峭壁攀藤而上,悄悄爬上懸崖峭壁的後坡,似神兵天降一般對敵發起攻擊。敵人措手不及,在紅軍兩面夾擊下,狼狽逃竄,紅軍乘勝窮追四十餘公里。這一仗,不但打開了臘子口,還繳獲了幾十萬公斤糧食和1000公斤食鹽,這對於當時剛出草地不久的紅軍來說,可謂無價之寶。
1936年10月,甘肅
大會師
1936年7月上旬,紅二、四方面軍從甘孜出發,途經阿壩、包座等地,越過雪山、草地,於8月到達甘肅南部。9月上旬,紅四方面軍先後攻佔漳縣、臨潭、渭源、岷縣、武山等廣大地區。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為了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迎接全國的抗日高潮,打算透過奪取寧夏,鞏固和擴大西北根據地,並打通同蘇聯的交通,首先形成西北的抗日局面,進而出兵綏遠,推動全國大規模抗戰的實現。9月14日,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為此做出具體部署。1936年9月下旬,紅四方面軍繼續北進。10月9日,指揮部到達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合。紅二方面軍於9月中旬連克甘肅東南部的成縣、康縣、徽縣、兩當,在10月迅速向北轉移。10月21日,賀龍、任弼時、關嚮應、劉伯承在平鋒鎮與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代理軍團長左權、政委聶榮臻會面。10月22日和23日,紅二、六軍團分別在將臺堡、興隆鎮同紅一方面軍會師。到此,紅二、四方面軍完成了長征。
本篇圖文摘編自《紅軍不怕遠征難》《長征精神》、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百度網
推薦閱讀
轉載請註明來自人民出版社讀書會。投稿與合作事宜請在微信後臺留言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