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熊貓貝貝的第718篇原創文章:
時間過得很快,2021年,只剩下短短兩個多月就要結束了。
客觀地來說,作為中國經濟發展規劃最重要的時代節點,十四五的關鍵開局之年,2021年的經濟環境,對於絕大多數身處中國經濟和貨幣環境中的中國人來說,並不是很理想,最多隻能說差強人意。
這是很讓人失落的一種感受,畢竟新起點,往往都有新氣象,同樣也會伴隨新機遇,新風口,但是好像2021年這個起點,更多的是一種變革的陣痛,規則的扭轉和重塑所帶來的不適應。
更直白一點的感受,就是賺錢效應差了,雖然說對於收入和盈利的追求沒有上限,但是對於很多行業,很多個體而言,2021年,能保住經濟收入基本面,都成了一種奢望,更多的,是迷茫和對不確定性的擔憂。
在和很多行業的朋友交流的時候,感受到很多悲觀的情緒,貌似這樣的群體還不少。
樓市在調控之下被凍得透心涼,中國最堅定的資產財富價值遭受前所未有的衝擊;
課外教育一紙政策直接打趴下,高考規則不變,無處安放的教育焦慮,當然,還有各種資本亂象;
金融市場風向急變,週期轉換令人目不暇接,2020年下半年的一波漲勢,早就回吐完畢;
經濟資料也不容樂觀:就業壓力,企業債務,PPI和CPI歷史性剪刀差背離趨勢……
凡此種種,再疊加國際環境中的美元通脹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對中國的覬覦,抹黑,唱空,2021年,中國的宏觀經濟基本面的壓力之大,其實早已傳導到每一個個體身上,別的不說,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和感受,還是有很多人都體驗到了。
難受和不適應是必然的,畢竟經濟慣性和人對環境的依賴天性就註定了,但是要說到悲觀和低迷,完全沒有必要,大可不必,沒有意義。
只要看懂一切經濟環境變化和目的的本質所在,就能知道2021年所有中國人所面對的經濟現象,其實已經是當前中國在大國競爭,經濟博弈,還有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需求的大背景大需求之下,最優的選擇。
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大棋論調,也沒有什麼高深理論,完全從經濟邏輯和因果關係出發,用最接地氣的語言,從中國兩大經濟發動機樓市和股市,在2021年的境遇和表現入手,對中國經濟環境的種種表現,深層次所對應的“戰略視窗期”,進行深度剖析和解釋。
以微見著,洞察先機,把握趨勢,指導決策。
PS:
- 文章略長,內容的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並且需要進行思考。
- 內容不求討好所有讀者,寫作分享也是一個閱讀群體和寫作群體互相選擇的過程。
- 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不同,不做強求,這篇文章的內容不是什麼大路貨,也不是什麼看完能夠帶來輕鬆愉悅精神滿足的爽文,請結合自身需要和認知需求理性看待。
- 頭條獨家文章,抄襲搬運必究!
選擇大於努力,思維決定層次,是任何時代任何環境下的重要規則。
1
中國的樓市,不僅僅是中國經濟的蓄水池,同樣也是貨幣的“水龍頭”
2021年的樓市有多涼,其實已經沒有什麼討論的意義了,最重要的,其實是市場預期和參與熱情,在經歷了大半年的政策,金融,監管三管齊下的調控環境的教育之後,完全消失不敢說,但是絕對是低調收斂,保命收縮了。
對經濟慣性有依賴,當然還有利益密切關聯的很多的群體紛紛跳出來,抓住一切機會抱怨,哭窮,甚至是賣慘,還有不少的群體和資金,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裡依然存在著僥倖:房地產可是中國親兒子,打是親罵是愛,打完罵完不還是要吃好喝好安排好?
這種想法和認知,放在過去20年裡面任何一天都沒錯,但是到了2021年,就絕對是大錯特錯,錯得離譜。
這是完全脫離時代環境和經濟形勢的一廂情願而已。
房地產行業,樓市,在過去20年,真正意義上對中國經濟起到的作用,其實並不僅僅是經濟的蓄水池,同樣也是貨幣的“水龍頭”。
如果看不懂這個底層邏輯,那麼根本不要說能夠理解從2020年開始,中國對房地產經濟領域的全面管制的意義在哪裡。
樓市給貨幣放水的潘多拉魔盒,其實第一次開啟,是2008年,那一年,中國為了承接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通脹,超發4萬億,大家以為這4萬億是透過什麼渠道在中國國內經濟環境中得到消化的?當然是透過樓市的房貸,不說全部,很大一部分,都是透過房價提升,房貸額度暴漲去消化的。這是當時最可行,也是效率最高的渠道。
第二次,是2016年,全國貨幣化棚改,又一次地抬升了全國的房價。
但是現實就是2021年,不是2008年,也不是2016年,樓市作為貨幣的水龍頭作用,國家不願意再用,是不是想起了那個著名的“夜壺論”?
不用,並不是不想用,而是不能用,也用不了了。
經歷了前面幾輪的水龍頭作用發揮,帶來的副作用,就是中國的房價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和中國民眾的購買力,已經有脫節的風險存在了。
當然,如果經濟環境平穩持續上行,收入持續增加,那麼這樣的風險還是能夠被消化掉,但是事實上,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到了瓶頸階段,內有人口紅利和流量紅利的見頂,外有美國製定規則的全球產業鏈環境所侷限,再用房子去撬動經濟和貸款,毫無疑問就是飲鴆止渴了。
後疫情經濟環境複雜多變,萬一國內國外出現經濟結構性風險,傳導到房貸債務主體群體,怎麼辦?
所以,綜合多方面的因素和考量,對於當前中國經濟環境而言,樓市的管控,和以前的幾次,意義和目的,是完全不一樣的。
2
大A低迷:經濟結構調整的第一戰場。
2021年,中國的金融市場,雖然大盤整體穩健,但是板塊輪動和週期變化的效率,卻是越來越快。
板塊變動快,不僅僅是普通投資者群體,就連機構資金,在這樣的市場裡面,賺錢都很難。
畢竟久賭必輸,大家可以觀察一下2020年的很多明星基金,龍頭白馬,在2021年是個什麼行情?
這種表現,說明了什麼問題?
說明了中國正在對經濟結構調整,進行基礎完善工作。
中國金融市場,一方面是因為曾經的管理不成熟和野蠻成長,遺留了很多問題,還有很多資本玩家依然把中國金融市場當做資金收割的狩獵場;
另一方面,股市是行業,企業,公司效率最高的直接融資渠道,而目前中國的股市和實體經濟是脫離的,關聯性太低,完全是被情緒和逐利資金左右的賭場,這對於國家後續要集中民間資金,引導民間的力量和支援,進行產業升級和關鍵突破的目的來說,這樣的環境是無法滿足需求的。
所以才會出現大盤穩健,個股和板塊持續動盪的表現。
不說虛的,這就是國家管理和資本力量在市場層面的鬥智鬥勇,而當前的訊號,並不是說中國金融市場沒有機會,沒有發展,只是在這種博弈的階段,並不適合入場參與而已。
這個結論,可以和身邊在金融領域有參與群體交流一下,你們會發現,我說的這是大大的良心話。
3
經濟環境分析:主動過“苦日子”,是圖個啥?
2021年,中國國內一系列的經濟調整和變革,讓經濟慣性發生了改變,讓環境產生了動盪,也讓賺錢效應受到了遏制。這是事實。
但是為什麼要說不應該悲觀呢?
這就要結合中國經濟在全球化環境中的現實情況來看了:
1、中國的產業結構已經到了瓶頸期,必須要有實質性的向上突破來突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規則,才能保障中國在未來的經濟發展空間和增量。
2、國內資源,不是不發展房地產,也不是不給網際網路空間,而是有限的資源要優先為國家競爭力層面服務,為產業升級,科技突破出力。
3、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已經把中國的崛起視為“威脅”,並且已經形成針對中國的各種思路,一個長期“經濟殖民地”的崛起,威脅的是整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基本面。
所以,看明白了這幾個大環境因素,不僅僅不應該悲觀,反而應該感到慶幸:中國從拉丁美洲和日本經濟歷程中獲得的經驗,那就是自強不息才能有未來。
中國主動過苦日子,其實也是迫於無奈,2020年的疫情衝擊,美國無下限的開動核動力印鈔機,還用著曾經那套發動貨幣潮汐掠奪全球補貼自己的思路來轉移損失,全球通脹愈演愈烈,就看中國怎麼辦?
要知道,放眼全世界,美國的美元霸權和通脹潮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搶劫中國!
所以,其實2021年上半年,中國貨幣環境主動,並且是高效率的收縮,說明中國擬定了一個重要的策略,而這個策略的目的,就是要把會造成國內資產暴漲,必然會形成短暫虛假繁榮的美元通脹洪水,擋在中國國內經濟環境之外。
對抗通脹和貨幣潮汐,有什麼辦法可行?
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對外停止購買美元國債,看情況還要甩賣一些,同時在美元超發引發美元貶值以前,儘快將外匯儲備進行減倉處理。這是禦敵於門外的做法。
另一個,就是對內,主動營造一個蕭條的經濟環境,把中國國內經濟環境中所有可能因為貨幣效應而產生泡沫的行業,提前遏制住,把賺錢效應暫時消滅,這樣,逐利本能驅動的資金,想要進入中國國內,恐怕也要打退堂鼓了吧?
不怕你來,來了就套牢,誰敢來?
看懂了以上的邏輯,就能看明白中國為什麼要選擇在2021年,主動過“苦日子”了吧?
進一步,很多經濟領域,房地產經濟和股市的表現,就說得通了:
1、美國為什麼要喊話中國要處理恆大事件?房地產經濟可是曾經中國盈利效應,安全效應最高的資金池喲~
2、調控高壓之下的樓市和房企,真的玩不轉了,國家會打點滴,會精準滴灌,但是政策態度依然堅決。
3、大基建,地方債在前三季度都出現了滯後和推遲的情況;
4、股市資金和主力的對手,成了國家資本,逐利炒作和什麼市值管理,欺負欺負散戶還行,在國家面前,那還不是土雞瓦狗,不堪一擊?
5、孟晚舟回國的高規格待遇,國內針對網際網路和龍頭企業的反壟斷沒有絲毫放鬆,天價罰單屢見不鮮。
當然,2021年這樣的經濟領域大事件大動作還有很多很多,這裡也就不一一羅列,其實只要看明白上面說的對內對外的環境分析,就能明白:
中國2021年主動過“苦日子”,所有的行動底層邏輯都是蕭條對沖通脹。
雖然艱難,但這肯定是正確的方向,如果放任全球通脹對中國國內經濟環境的沖刷和影響,那會是什麼結果?
很簡單,經濟環境虛假繁榮,房價股價衝破天際,然後呢?
美國一加息,科技領域,貨幣霸權上下其手,卡脖子,帶節奏,中國的經濟馬上迎來的,就是真正的蕭條。
曾經的拉丁美洲和日本是如何被美國玩殘廢的?
4
戰略視窗期:自己只要不犯錯,一旦對手犯錯就是進步
有了以上的基礎分析,那麼基本上有耐心看到這裡的讀者朋友,都應該對中國經濟環境在2021年的表現原因,有了解,有認知了。
本質上這就是一場現代文明時代的收割與反收割的利益博弈,主角是全世界最大的兩個國家而已。
苦日子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奔頭,沒有希望,沒有扭轉可能,無窮無盡的苦日子。
中國在2021年選擇過“苦日子”,主動營造國內經濟蕭條的局面,如果沒有策略和格局眼光,很容易被消極情緒感染。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看透,能堅持,絕大多數人,還是被時代和環境所裹挾前進,這才是現實。
所以,苦日子的本質,要看清,那就是中美競爭,產業和經濟博弈的“戰略視窗期”。
主動過苦日子,是防禦,但是防禦不可能獲得勝利,總是需要反攻的。
如果美國如日中天,繁榮發達,那麼肯定不是一個好對手,有一說一,能當世界老大,沒有兩把刷子還真的坐不穩。
2020年的疫情,就成了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美國面對疫情,依舊沿用了曾經的貨幣霸權思維,海量增發鈔票,這就導致了美國的實體經濟在後疫情時代持續低迷,反而金融領域卻一路高歌猛進。
過度金融化,總算是把美國給掏空了。
從奧巴馬開始的美國政府幾屆總統,都是印鈔狂人,金融化,已經掏了美國40多年了。
而疫情,就成了美元債務結算的關鍵因素。
2021年,通脹在美國出現,美國債務上限爆棚,過度金融化的報應,終於也是來了。
當然,美國家大業大,要原地爆炸也沒有那麼容易,不到最後一刻,中國都沒有辦法放開。
戰略僵持,不過如此,全世界,能緩解美國當前的經濟問題的國家和經濟體,也只有中國。
問題是,有什麼理由讓中國來承接呢?注意,這裡是緩解,而不是解決,美國40年的債務問題堆積,恐怕洗劫全球幾次都填不滿。
美國的經濟問題,關聯全球經濟和貨幣環境,目前僵持,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1、拜登經濟學還能持續多久?
2、美國國內黨派爭鬥,特朗普再次迴歸的可能性有多少?特朗普迴歸,對中國必然是威脅!
3、美國的經濟問題得不到解決,勢必會變本加厲,快馬加鞭的加大對中國的圍追堵截,迫使中國就範。
戰略視窗期,是天時地利人和以外的優勢因素,這樣的優勢,不是自己做了什麼,而是對手犯錯帶來的。
很明顯,中國的崛起,遇到了二戰以來,美國百年難遇的經濟風險和內部管理混亂疊加局面,這就是屬於中國的戰略視窗期。
那麼在這樣寶貴的視窗期,中國會怎麼做?
很現實,集中力量,突破關鍵領域,實現產業升級,集中資源,辦成大事。
將寶貴的視窗期價值發揮到極致,事實上,中國也是這麼做的。
現在最好的結果,是中國保持政策定力,保持戰略方向,而美國,最好在泥潭裡面多呆一會,再多呆一會,這對大家都好。
邏輯很清晰:只有不受制於人,才有資格不懼未來挑戰,才有可能未來發展,而為了不受制於人,那麼短期的困難和付出,都是能夠接受的。
寫在最後:
對接下來中國經濟的幾點判斷和觀點
文章最後,談幾點對接下來中國經濟的看法和觀點:
1、中美競爭,利益博弈,是決定中國國內經濟,貨幣政策和趨勢的大環境大背景。
在這個大前提因素沒有發生變化以前,對於中美而言,實質上,是戰略定力的比拼。
2、中國2021年經濟結構調整,所圖所想,和以前單純的拉動經濟,搞活經濟的目的,完全不在一個層面,而是關係到中國下一個階段,在全球產業和經濟貿易領域的發展和空間,所以,對於國內經濟環境中的兩個主要蓄水池,一個樓市,一個股市,所帶來的衝擊和改變,肯定不能同日而語。
3、中國國內經濟環境得到改善,要看兩個關鍵:
一個是中國在經濟,產業,科技領域,實現了真正的突破,不是那種吹噓的突破,而是可以降成本的突破。
一個就是美國的經濟情況和管理崩盤。
這兩個關鍵沒有任何一個實現,那麼就安心過苦日子。
最後說一句:
如果不能為國家的經濟戰略提供什麼幫助,也千萬不要站到戰略對立面上去接受毒打。
只有和自己的祖國方向一致,才談得上有保障的未來。
謹以此文,和所有共同經歷當前中國艱難時刻的中國同胞們,共勉。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關於置業,投資等行為的明確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以上正文,來自@熊貓貝貝小可愛
原創寫作分享不易,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本人
實力原創,頭條獨家,如有抄襲搬運侵權行為,必究!
有問題歡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問必答,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