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釋出的是我撰寫的“做人做事能力篇”系列文章的第103篇,歡迎點選右上方“關注”,持續與您分享做人做事方面的人生感悟。
李嘉誠說過:“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人物了。當你還停留在那裡喝酒、吹牛,啥也不懂還裝懂,只愛所謂的面子的時候,說明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中國人特別愛面子,甚至有人認為面子比命還重要。為了面子活,為了面子死,為了面子毀一生,是一些中國人的真實寫照。
然而,大量事實表明,越成功的人,越不在乎面子;而那些越失敗的人,越在乎面子。
面子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消費方式,還影響著人們的社會交往,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不屬於80後的人,也不屬於90後的人,更不屬於00後的人,而是屬於“臉皮厚”的人。
在網上又看到這樣一個問答題:是什麼限制了你的成長?
其中一個得到很多網友點讚的答案是:面子。
由此可見,要想成功,就別太在乎面子。
那麼,什麼是面子呢?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表面的形象或者虛榮,它的真實含義是指一個人在別人心目中的分量。也可以這樣說:“自尊心+虛榮心=面子”。
太在乎面子,是一個人通往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因為太在乎面子而錯失良機。有些人在找工作時,自認為學歷高、能力強,看不起那些低崗位的工作,即使工資再高,也不去做,因為怕熟人知道自己幹這種崗位的工作沒面子;有些人在自己犯了錯誤時,怕承認錯誤會沒面子,最終選擇掩飾;有些人在競爭時,怕傷了和氣,所以主動選擇隱忍退讓;有些人在進取時,怕別人說自己利益至上而放棄了追求;有些人在遭遇失敗和挫折的打擊後,怕被人說成是失敗者,於是就直接放棄;有些人在需要別人幫助時,怕被人拒絕,就選擇閉口不說需要幫助的事;有些人在別人面前高高在上,放不下面子,結果不願意向別人請教問題,因此難以獲得進步。
殊不知,你放不下面子虛心求教,就學不到東西;你放不下面子努力工作,就無法升職加薪;你放不下面子拒絕別人,就只能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為了虛無縹緲的面子,讓自己活受罪是划不來的,這正如俗話說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只有放下面子,才能走向成功。古人云:“大丈夫,能屈能伸。”真正取得成功的人,是不會太在乎面子的。韓信忍了胯下之辱,才能成為統帥百萬雄師的將軍;越王勾踐受盡吳王的羞辱,臥薪嚐膽終滅吳國;曹雪芹家道中落,忍受住市井之人的嘲笑,才有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
當然,這裡所說的放下面子,不是說可以不顧法紀、不顧底線、不顧道德、不顧廉恥、不顧尊嚴,而是說要放下攀比、放下虛榮、放下清高、放下自卑、放下“別人的看法”,不被所謂的“面子”所困擾,持之以恆地去奮力拼搏,努力為自己贏得更多的發展和成功的機會。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放下面子呢?我認為,要想放下面子,就應當做到“五個不”:
01
要想放下面子,就應當不怕議論
不怕議論,就要懂得“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的深刻內涵,有“寵辱不驚”的主見,保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定力,不為他人的判斷與觀點所擺佈,不為世界的複雜而亂了方寸之心,堅持不懈地朝著既定奮鬥目標砥礪前行,奮力譜寫更加精彩的人生華章。
聽到過這樣一個有關校長爬行的故事:在美國的一個城市,有個小學校長叫路克。開學之初,他為了激勵全校師生的讀書熱情,作出了公開承諾:如果你們在11月9日前讀完15萬頁書,我就在11月9日那天爬行著來上班。
此言一出,立刻轟動全校。所有的師生都刻苦讀書,連剛入學的孩子也參加了讀書活動,終於在11月9日前讀完了15萬頁書。
有的學生打電話給校長說:“他們完成了讀書任務,你爬不爬,說話算不算數?”有人勸路克說:“你已經達到了激勵師生讀書的目的,不用爬了。”
可路克說:“一諾千金,我一定要爬著去上班。”於是,11月9日這天,路克7點鐘離開家門,開始了爬行。
為了不影響交通,他在路邊草地上爬。過往的汽車向他鳴笛致敬,有的學生跟著他一起爬。經過3個小時的爬行,他磨破了5副手套,終於爬到了學校。
全校師生夾道歡迎,孩子們蜂擁而上,擁抱他,親吻他,儼然歡迎一位英雄歸來。這位校長雖然輸給了自己的師生,面子上似乎有一點過不去。
但他寧可放下面子,不怕別人議論,甘願以身試罰。這樣的舉動不僅沒有被人嘲笑,反而更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02
要想放下面子,就應當不去攀比
不去攀比,就要充分認識到一個人的成功並非取決於自己與別人相比做得如何,而是取決於自己所做的與自己所能夠做到的相比如何,充分認識到戰勝別人只是完成人生目標過程中的副產品,戰勝自己才是完成人生目標過程中的主產品,不盲目與別人比較,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明確自己的奮鬥目標,懂得控制自己,做到揚長避短,在自我加壓、自討苦吃、自我鞭策中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
下面給大家講一個關於“攀比先生”的寓言故事:
90年代“攀比先生”就已經開始和別人攀比了。一次,“攀比先生”的鄰居王大媽家蓋了一幢非常漂亮的小洋樓。“攀比先生”見了,心想,哼,就以為你們家有錢蓋房子嗎?明天我就拆房蓋小別墅。
第二天,“攀比先生”真的就把那幢50年的老樓房給拆了,還找來了施工隊,準備讓施工隊給他蓋五層樓的別墅,施工隊的負責人見他穿一身的土衣服,上面還掛著補丁,就不肯給他蓋,氣得“攀比先生”破口大罵,還拿著鋤頭把施工隊的人給趕走了。這下可好了,自己的房子給拆了,沒地方住了。最後只能在鄰居的新房旁邊搭了一個草棚住。
2001年“攀比先生”已經五十五歲了,按說平常人到了這個年齡早已經是坐在家裡享清福了。但“攀比先生”卻還是光棍王一個,為什麼呢?這是有原因的。其實在“攀比先生”22歲的時候,就是他那個鄰居王大媽給他介紹了一個姑娘,倆人還好了好長的一段時間,至於為什麼吹了。這就得從“攀比先生”的那一次和別人的“攀比”說起,這一次“攀比先生”比掉了自己的媳婦。
那一天,村裡有名的光棍趙光找他,說他沒本事像自己一樣,一輩子打光棍,“攀比先生”聽後就叫來了自己的媳婦,說,你走吧,我不要你了,我要一輩子打光棍。嚇得趙光趕緊溜了,從此以後就沒有姑娘願意和他好了。
“攀比先生”最後一次的攀比是他的死,他只活了60歲,有人說他是自殺的,因為有位老人說了自己會比“攀比先生”先死。“攀比先生”聽後就到村裡的雜貨鋪買了兩包滅鼠靈和一瓶敵敵畏。回家後就就著敵敵畏把老鼠藥給吃下去了,吃完後就倒下了。他還給那位老人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終於比你先死了”。
下面給大家講一個林肯不攀比而成功的故事:
林肯小時候家境十分貧困潦倒。別人在學校裡接受高等教育時,他還在為生存而放牛、打水、當工人、做店員、做木匠。
九歲時,他的母親便不幸地離世了。但他並沒有抱怨世道的不公,沒有與別人攀比,向父親索求學費,索求精緻的玩具,索求華麗的衣服。
後來他父親與一位寡婦結婚,他沒有像別人一樣採取排斥的態度,而是十分孝順地對待他的繼母,他的繼母也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對待他。
林肯沒有將自己的心思用在攀比上,相反的,他體會到了真正的親情所帶來的溫暖,他也有心思去察覺當時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黑人奴隸,也有心思去閱讀許許多多的名著。
這為他日後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03
要想放下面子,就應當不懼失敗
不懼失敗,就要充分認識到“失敗是成功之母”,面對失敗時不怨天尤人、一蹶不振,不在乎別人的不正確評價,而是找出失敗的原因和教訓,把失敗當成通往成功的墊腳石,把教訓當成通往成功的敲門磚,沿著正確方向砥礪前行,朝著成功彼岸奮勇前進。
現在給大家講一則愛迪生不懼失敗發明電燈的趣事:
早在1820年,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很不實用。因此,愛迪生就暗下決心:“電弧燈不實用,我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用得上。”
他的實驗開始著手於燈絲的材料選擇:用傳統的炭條作燈絲,一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釕、鉻等金屬作燈絲,通電後,亮了片刻就被燒斷。用白金絲作燈絲,效果也不理想。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很多專家都認為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一些記者也報道:“愛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面對失敗,面對所有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卻。他明白,失敗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敗,意味著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愛迪生望著麥肯基說話時一晃一晃的長鬍須,突然眼睛一亮,說:“鬍子,先生,我要用您的鬍子。”麥肯基剪下一綹交給愛迪生。愛迪生滿懷信心地挑選了幾根粗鬍子,進行炭化處理,然後裝在燈泡裡。可令人遺憾的是,試驗結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頭髮試試看,沒準還行。”麥肯基說。這句話深深的觸動了愛迪生,但他明白,頭髮與鬍鬚性質一樣,於是沒有采納老人的意見。愛迪生起身,準備為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識地幫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線,為什麼不試試棉線呢?”
麥肯基毫不猶豫地解開外套,撕下一片棉線織成的布,遞給愛迪生。愛迪生把棉線放在在u形密閉坩堝裡,用高溫處理。愛迪生用鑷子夾住炭化棉線。準備將它裝在燈泡內。可由於炭化棉線又細又脆,加上愛迪生過於緊張,拿鑷子的手微微顫抖,因此炭化棉線被夾斷了。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愛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線裝進了燈泡。此時,夜幕正在降臨,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裡的空氣抽走,並將燈泡安在燈座上,一切工作就緒,大家靜靜地等待著結果。接通電源,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13個月的艱苦奮鬥,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但是,這燈究竟會亮多久呢?1小時,2小時,3小時……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就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後來1879年10月21這一天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標誌著可使用電燈的誕生。
04
要想放下面子,就應當不要自卑
不要自卑,就要充分認識到“任何一個人既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全知全能”,認清自己的長處和潛力,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並給自己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目標,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使自己慢慢獲得一些小成功,在一次又一次小成功的體驗中使自己信心倍增,進而朝著更大更遠的目標奮力拼搏,努力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人生。
下面講一個劉德華不自卑而成功的故事:有一次,剛出道的劉德華和林子祥等人一起去海南拍攝《投奔怒海》,路上劉德華自告奮勇地說唱歌給大家聽。
眾人覺得在香港樂壇大佬林子祥面前耍大刀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暗自嘲笑劉德華,可是劉德華並不自卑,硬是厚著臉皮讓林子祥給他指點迷津。
林子祥說:“你的嗓音很特別,很有磁性,以後有機會來我的錄音棚玩吧。”
就是林子祥這一句場面話,劉德華竟當真跑去林子祥的錄音棚讓林子祥指導他唱歌。
後來,劉德華成為了天王巨星,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談起自己的這段經歷時,笑著說:“我當時可真夠厚臉皮的。”
你看,越不自卑的人,往往成長得越快,獲得的機會也越多。
下面講一個黃渤不自卑而成功的故事:黃渤是一個很著名的演藝圈男演員,大家都知道他的樣貌中等都算不上,但是他混出的成績超過了很多顏值比他高的男演員。在最開始黃渤接觸喜劇的時候,他並不自卑,會很認真地按照導演和劇本的要求進行滑稽搞笑的表演,某一次的一個片段,拍一條就過了,在他閒下來沒事做的時候,開始思考,他總是發現上一條拍得很不到位。
他找到了導演,想要要求重新拍攝,這個要求可是直接質疑了導演,導演自然性子不好了,他開始嚮導演解釋,之前拍的那一條片段,其實就是一個鬧劇,並不能算一個喜劇。可是當時的導演很不友好,對他扔下一句話就走了,導演都過了,你在這裡瞎起什麼哄!
後來黃渤又找了另外一個導演,同樣是這樣的一個態度,他的要求還是被拒絕了。如果說黃渤要是自卑、臉皮薄的話,肯定就會放棄重拍的念頭,畢竟都遭到了兩個導演的拒絕。可是他並沒有放棄,他想著誰說的話能夠讓導演聽進去,他想到了編劇。當天晚上,就把紙條塞進了編劇的房間,第二天編劇找到他,決定讓他重新拍一遍。
黃渤寫的紙條打動了導演,他說喜劇和鬧劇中間的差距並不大,但是鬧劇就比較玩笑,沒有用心的成分,那麼這樣拍的電影就沒有任何的意義。在電影上映的時候,他的角色表演被觀眾記住了,從此他的資源和人氣都開始上漲。
可見,如果沒有他自己不自卑、厚臉皮的堅持己見,就不會有如今成為了百億影帝的成績。
05
要想放下面子,就應當不恥下問
不恥下問,就要充分認識到“人人皆可以為師,人人都有閃光點”,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時時處處虛心向自己遇到的每個人學習,包括向在某方面能力不如自己但在有的方面比自己強的人或者身份、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切實做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不斷改造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李時珍在撰寫《本草綱目》的幾十年間,讀過八百多種典籍,在研讀古書時,發現諸家說法並不一致,且相互矛盾,便多方深入實際,親自採藥,並向許多有實踐經驗的醫生、藥工、樵夫、漁夫等人請教,終於鑑別考證了歷代記載的一千多種藥物,為它們重新做出了科學的結論。
我國氣象學家、地理學家竺可楨,在他逝世前的兩個星期前的一天裡,當他得知外孫女婿來到他家,便迫不及待地叫外孫女婿給他講授高能物理基本粒子的基本知識。老伴勸他:“你連坐都支援不住,還問這些幹什麼?”他聽了老伴的話兒,一邊咳嗽一邊說:“不成,我知道得太少。”竺可楨在氣象學上辛勤耕耘,數十年如一日地進行長期觀察研究,一生碩果累累。誰能想到,一個蜚聲中外的大科學家,竟還在84歲的高齡,在生命處於垂危之際,先後五次向晚輩求教“補課”。正是他的這種長期謙虛好學、不恥下問、甘拜人師、永不滿足的精神,才使他成為了一個大科學家,走向了人生光輝的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