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作者:李培偉,更多人生感悟請關注鷹眼觀天地。
1955年10月,我出生于山東海陽縣留格鎮院下村。家姊妹6人,3男3女,我排行老五。
那時候,國家經濟還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因為我父親有份供銷社的工作,所以家庭條件相對較好,我得以有學可上。
我一口氣讀到了高中,在這裡遇到一位好老師——班主任萊福生,萊老師喜歡好學上進的孩子,看我是個“可塑之才”,就經常給我“開開小灶”。
高中同學李振波有一本《歐陽海之歌》,我借來看,深受震動,暗暗把歐陽海當成我的人生偶像和楷模,決心像他那樣生活和戰鬥,將來要去當一名解放軍戰士。
1974年6月,我高中畢業了,成了我們村少有的高中生。也因此受到很多關注,參加生產隊勞動,不久還讓我當副隊長,領著群眾幹活。
我一邊勞動,一邊不忘看書,還經常放工後跑步回家,目的就是鍛鍊自己的身體和毅力,為當兵積蓄力量。
半年後,在父親的支援下,我懷著一顆報國之心參軍了。
在新兵連,我積極訓練和學習,工作十分突出,為配合新兵教育,班長經常讓我在大家吃飯時讀發言稿,叫“飯堂廣播”。
新兵連結束後,我分到了一個叫“龍口連”的空軍海島連隊。
一開始,我並不喜歡無線電訓練,感覺不如“真刀真槍”來得痛快。後來透過學習教育,明白了“幹一行愛一行”和“既來之則安之”的道理,就老老實實進行專業訓練。
平時,我仍然堅持多讀書、多練習,逐漸成為連隊戰士中的一個“文化人”。
1976年9月,毛澤東主席逝世後,我主動要求上臺講課,講述毛主席的豐功偉績,這讓我備受鍛鍊。
1977年,因學習、工作突出,我被濰縣營評為學習馬列毛主席著作標兵,在全營五個連隊進行了巡迴報告,並在團“雙學”代表大會上介紹了自己的學習體會。
這些經歷鍛鍊了我的演講能力,也激發了我對於進一步學習知識的濃厚興趣。
1979年,我被提升為幹部,當了一名排長。
1983年4月底,《中國青年報》在全國首次發起了“讀書與求知”百科知識競賽,當時我已經當了副指導員,於是就組織了部分幹部戰士參加競賽。
那時還沒有網路,連隊也沒有過多的書刊。為了收集資料,我就帶領著戰士們到處“攻城略地”,哪裡有書報就去哪兒,當地新華書店和龍口發電廠等一些國有單位的圖書館,都變成了我們的讀書根據地。
由於時間緊,又沒經驗,大家都沒能獲獎,但這件事激發了官兵讀書學習的熱情。
從此,我就和大家一起讀書、看報、收集資料、抄寫名言名句,每個人都有各種剪貼本、筆記本,在連隊掀起了一股讀書熱潮。
之後,我們參加了全國各地的多種知識競賽,陸陸續續地開始獲獎。
1983年6月,我們連隊換了新班子,崔興運和尚栓同志來當連長、指導員,連隊面貌迅速得以改變,官兵精氣神更足了。
1983年9月,《空軍報》舉辦“空軍青年百題知識競賽”,這次連隊準備充分,參賽的人也多。
前期的努力耕耘終於有了好結果,我們獲得“大豐收”,看著印在空軍報上獲獎名單,大家都高興得不得了。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次收到報刊、雜誌公佈的獲獎名單,只要有我們連隊的同志,都會在名字下面用紅筆標註一下,壓在辦公桌玻璃板下。
(更多軍旅生活,請關注鷹眼觀天地,歡迎投稿)
1984年,時任濟南軍區空軍政委張振先視察部隊,來我連檢查工作,當他走到我的辦公桌旁邊時,驚訝地看到那麼多獲獎名單,問這些畫紅線的都是你們連的同志嗎?我回答是,並向他介紹了有關情況。
張政委被連隊官兵的這份讀書熱情和求知慾望所打動,他非常高興地說:你們連隊真了不起,你們連隊有故事,其它連隊都像你們連該多好啊!你們的事蹟要總結,要推廣。
張政委回去後,立即安排青年科向軍科長、劉全民幹事來連隊採訪。
很快,空軍報、前衛報刊登了龍口連積極讀書學習參加知識競賽的先進事蹟。接著,解放軍報郭殿成副主編也來連隊瞭解情況,隨後解放軍報也進行了報道。後來上級領導和記者,來了一撥又一撥,龍口連火起來了!
我作為讀書活動的主要領導和組織者,深感責任重大,開始思考如何把讀書活動深入開展下去。
在上級機關的指導幫助下,我們連確立了把讀書與政治教育、培養人才和做好本職工作結合起來的方針,使幹部戰士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懂得了人生的價值,增強了紮根海島建功立業的責任感,促進了連隊的全面建設。
1986年,崔連長和尚指導員分別晉升、立功進了機關,我被提升為連指導員,開始全面主持連隊的政治工作,全力抓緊抓好讀書育人活動。
1987年5月,作為空軍基層單位的唯一代表,我出席了全軍基層政治工作會議,並轉發了《開展讀書活動是新時期加強連隊政治思想教育的一種好形式》的書面發言。
1988年3月2日,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有著特別意義的日子,空軍司令員王海、政委朱光簽發命令,授予我們龍口連“讀書育人模範連”榮譽稱號。
空軍命令中是這樣說的:
自1983年以來,該連緊緊圍繞培養“四有”青年軍人這個目標,廣泛深入地開展讀書活動,提高了幹部戰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在軍內外組織的各類知識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先後參加競賽55次,有257人次獲獎,其中53人次獲一、二等獎。
連隊由多年的後進單位跨入了先進行列,連續四次被評為優質情報雷達連和戰備建設先進單位,團支部連續兩年被空軍評為先進。為表彰該連的先進事蹟,決定給其授予“讀書育人模範連”榮譽稱號”。
1988年3月,我帶著排長唐峰、胡東勝和劉斌信兩名戰士組成了一個彙報演講團,在空軍機關舉行的“發揚雷鋒精神,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報告會”上,我們分別作了彙報演講,我的題目是“在知識的沃土中培育“四有”軍人”。後將錄影帶發至空軍軍以上單位。
(更多軍旅生活,請關注鷹眼觀天地,歡迎投稿)
1988年3月4日,李培偉(後排中)受到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劉延東(前排中)親切接見併合影留念。
在北京期間,我們還應邀到清華大學、北京市海淀區團委、駐京附近的空軍部隊等單位進行了彙報演講。從北京回來以後,我們又在濟空機關和各部隊進行了巡迴演講。
之後,我個人又先後應邀到空降兵15軍和上海空軍政治學院進行了彙報演講,並同空降兵42旅的營以上幹部和上海空政院基層學員隊的學員進行了有關讀書的對話交流,進一步擴大了“讀書育人模範連”的影響力。
1989年,連隊分別被中央組織部和總政治部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我個人也被樹為“空軍優秀基層主官標兵”,榮立二等功,受到了提前晉級、晉銜的獎勵,並被提升為團政治處宣傳股股長。
有了榮譽、提升了職務,但我從未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在團黨委的領導下,全團組織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讀書育人活動,我作為宣傳股長,一邊積極組織指導基層活動,一邊利用越來越好的讀書條件和氛圍抓緊讀書學習。
那些年,我先後自費購買各類書籍2500多冊,積極參加全國各類讀書知識競賽,有20多次獲獎,其中有全國性知識競賽一等獎,也有地區性知識競賽第一名。
我還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再立三等功。
經過長期的學習積累,我掌握了大量的軍事歷史資料,為了讓更多的官兵分享到這些知識和資料,我決定出本書。
對一個高中畢業的人來說,要想出書其難度可想而知,而且基層部隊做這種事情的人幾乎是聞所未聞,所以周圍也有不同的聲音。
但我認為這是有利於官兵讀書學習的好事,決心很大。所以就利用去上海學習進修的時間,報考了大專函授學習。
同時,我的直接領導,政治處於瑞珍主任給與了極大的鼓勵和支援,讓我幹勁十足。
我開始加班加點地整理資料,利用所有的節假日和工作之餘,最終編輯出版了《世界軍事之最》和《中國軍事之最》兩本書,填補了國內此類書籍的空白,得到了廣大幹部戰士的好評,很多人都喜歡引用其中的知識點。
1990年下半年,上級安排我到上海空軍政治學院學習進修一年。終於獲得了正規高等院校的學習機會,我如飢似渴地撲進了課堂和圖書館,恨不得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讀書和學習。
進修期間,我被學院評為學雷鋒先進個人和優秀黨員,樹為“優秀學員標兵”,並榮立三等功。先後在全院作了《立足培訓目標學雷鋒 努力爭當合格學員》和《樹立堅定的革命事業心 努力爭當合格黨代表》的彙報演講。
1992年,我被提升為正營職政治教員,交流到兄弟部隊空五師。
(更多軍旅生活,請關注鷹眼觀天地,歡迎投稿)
正當我在部隊如魚得水、大展宏圖的時候,“大後方”出事了。
1992年下半年,我家煙臺所住的區域進行舊房改造,那時還屬於新興政策,許多方面不夠規範。
我家的住房面積是22平方米,一排小平房中的一戶。回遷後只能得到30平方米的高層樓房,還需自己投入4.7萬元,否則就算自動放棄。
那時的4.7萬對我們來講屬於天文數字,有些好的單位幫職工解決一部分,但我家屬單位不管,完全靠我們自己,陷入了兩難境地。
我們院內有兩戶軍屬,都是因住房面積小,家底薄,卻得不到任何優撫政策,導致遲遲沒有搬遷。
拆遷公司不管不顧,為了逼你搬遷,把房屋四周全拆了,斷水、斷電,周圍一片浪跡。
我的一位戰友劉炳山到我家來,看到這種景象後,說:從貧民窟裡走出一名空軍少校。
我家屬寫信給我:水和電早已不給,我和女兒下去抬水吃,過道的水桶和爐子叫拆房子的順便拿走了,等我下班房子已經拆完,滿院烏煙瘴氣,咱們的房子也冒著灰煙,現在前後院的房子已經倒塌,我和孩子真害怕,天不黑我早已把門關閉,煤早已沒有了,煤氣也快已燒盡,真是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
為此,我還給當時的煙臺市長寫過一封信,反映情況。
斷水斷電後,我家屬找人幫忙把電線接到250多米處的一個企業單位,水也過去打。
後因影響施工,拆遷公司又在新建小區靠邊地方,安排十多平米的小箱房,讓我們臨時住。
再後來,給了一套西郊住房,而我們住東郊,上班上學都太遠,也沒去住,我單位分房子後就收走了。
我和家屬老家都是在海陽,她在煙臺糧店工作,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她孤身一人帶孩子,沒有人幫忙,忙碌了十幾年。
因為拆遷這件事,讓我家屬感覺到軍人的“不可靠”,在部隊再努力能幹,卻解決不了家裡的任何問題,因此她開始逼我轉業。
於是,為了家庭和諧,我便萌生了轉業的念頭,打了轉業報告。
師領導讓我跟上面聯絡,我又先後給濟空楊漢文政委寫了兩封信,要求轉業。
1993年初,組織上同意我轉業了。我寫信告訴了上海空政院石伯年政委,因為他一直比較關心我的發展。沒想到,石政委在空軍一次的擴大會議休息期間向空軍首長建議對我採取保留措施。
於是,濟空楊漢文政委和於忠福處長商量,又把我調回老部隊,擔任團政治處副主任,以備後用。
但我家屬仍然極力反對留隊,沒辦法,第二天我就去濟南找楊政委。楊政委教育我說,空軍首長器重你,關注你,你應感到榮幸,不能因眼前利益而自毀前程。你這次不轉業,在部隊的發展比回地方更理想!
我只好又回來做我家屬的工作。但她堅決不同意,我又第二次去了濟南,楊政委不在,於處長也不在,我便同幹部處副處長講了堅決轉業的要求。
1993年9月,我終於轉業回到了煙臺。
(更多軍旅家庭生活,請關注鷹眼觀天地,歡迎投稿)
19年的軍旅生涯結束了,我深感收穫多多,從一個初出茅廬的高中生,到一個歷經風霜的正營職幹部,立過功、受過獎、出過名、還出過書,走了一條頗不尋常的成長之路。
這段軍旅歷程,對我而言既是一種鍛鍊,也是一段寶貴的生活經歷,更是人生的最大財富,我為此倍感幸福和自豪。
現在想來,我這一生,最大的敗筆就是在人生路的關鍵時刻選擇了轉業。本來有一個好的發展前景,但在家庭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己沒有頂住壓力,造成了終生的遺憾!
對此,我曾感嘆過,也懊悔過,它讓我記住了一段箴言:一個人沒有強烈的企求成功的慾望而能取得成功,天下絕無此事,人間也絕無此理。這是一個沉痛的人生哲理!
轉業後,我仍然時刻關注著老連隊、老部隊的發展進步。
有機會就回龍口連看看,2012年3月,我把在部隊以來自費購買的2000多冊書籍捐獻給老連隊。
我還應邀回到老部隊,與官兵交流讀書學習的心得體會。
從部隊轉業後,我進入中國銀行煙臺分行工作,第二年就分了房子。當時按行齡(軍齡卻不算行齡)加職務得分,我分得了64平方米的住房一套,總算解決了根本問題。
我認為,過去的成功,並不能保證現在的勝利,而過去的失誤,透過不懈的努力,一定能贏得未來的成功。
於是,在新崗位,我認真學習金融業務知識,堅持和發揚部隊拼搏進取的精神,憑著過去打下的良好基礎,很快適應了工作崗位的轉變,由外行變成了內行。我先後擔任過分理處主任,分行辦公室秘書,公司業務部客戶經理等工作。
儘管崗位平凡,工作中也遇到一些挫折,但在我的靈魂深處,始終有一種精神力量,激勵著自己去努力。我認為的成功就是一步步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奮鬥,而不是活在別人的價值觀裡。
每當看到不少年輕人渴望成功的眼神,卻找不到正確的成功之路時,我就想做點兒什麼。
我總以為,一個人如果只為個人而活,只為家庭而活,其意義是有限的,只有獻身一種夢想和追求,才能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
2005年6月,我已辦理了內退手續,由於工作需要又被返聘回單位上班,工作之餘,我決定再寫一本給青年人看的書。
雖有前期的積累,但動起手來仍然有很多困難。
一是要跟上時代的節奏,必須具備最新的知識結構。為此,我經常去新華書店淘書,時刻關注最新的文化資料,生活的各個空間都放有隨手可看的書刊。
二是每天書寫三到四個小時,用十六開的紙裁開了寫,邊寫邊改,然後再輸入電腦,光稿紙就用了好幾摞。
經過幾年的努力,《卓越者詞典》終於殺青了,2009年,由煙臺黃海數字出版社予以出版發行。
其內容主要體現了我的生活經驗和人生理念,對如何正確認識社會與生活,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進行了論述,全書貫穿了不甘平庸、積極主動的價值追求和進取精神。
後來,又同黨內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相結合,增加了四萬字的內容,出了《卓越者詞典》修訂版。
此書的出版和發行,得到了中國銀行各級領導的鼎力相助。甘肅省分行郭心剛行長作推薦序言,總行黨務工作部劉秀琴部長給予了充分肯定,總行和甘肅、山東、上海、湖北、新疆、廣西、福建、貴州省等分行給與了大力支援。
我是這樣想的,當一個人決意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做不成也不會有什麼損失,但做成了會有很大的價值,那麼就一定要努力去做。敢於夢想,付諸行動,正確的事情都有成功的可能。
人生如潮水,有起有落,在你生命的長河中,哪怕是掀起一點小小的浪花,那是你生命中最輝煌的時刻!瞬間的精彩不能表明一生的成功,而一生執著的堅持和追求必將引發生命的輝煌!
但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總會遭逢厄運、挫折和失敗。
2013年10月,我在查體時,發現右肺有點兒問題,最後確診為肺癌,隨即做了切除手術。
那是不堪回首的8個多月,6次住院化療,使我的生命“大廈”遭到了前所未有、空前強烈的損害和破壞。
在突如其來的疾病面前,我的健康雖然遭到了的摧殘,但它絲毫沒有動搖我生活的信念,我的意志更加堅定,精神屹立不倒,依然充滿樂觀和陽光。
對這個疾病,我的想法是:死都不怕,還怕病魔嗎,還怕活著嗎?既然得了病,害怕或抱怨都是無濟於事的,只有面對才是正道。
人還是要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信念,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才能不把疾病當回事,也不去想它,讓一切順其自然。人的命老天定,胡亂想沒有用!
歸根結底,這還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我想,高中時期的《歐陽海之歌》奠定了我三觀的基礎。
為此,我積極進行治療,嚴格按照醫囑吃藥和生活。
2015年,我到齡退休了。生活的重心開始轉移到家庭和確保身體的恢復上來。
2019年7月,我的肺癌轉移到左頸淋巴和左腎上腺,最後選擇靶向治療,主要用藥是第一代克唑替尼,二代阿萊替尼和三代勞拉替尼。
出現耐藥後,儘量延長時間,因為越是後面的藥物,耐藥後選擇越少。而長期服用靶向藥對身體傷害太大,費用也高,每月藥費15600元,自費近5000元。
我目前的退休金是6500元。這些年患病,我個人都是“吃老本”的。自己的這種經歷,也讓我知道了家庭和個人面臨困難時的無助。所以,在得知一些戰友家庭變故及患病的情況後,我仍然積極捐助困難戰友,前後3次分別資助了3位戰友。
2020年11月15日,我因去醫院治療,錯過了張勝雲戰友患病的資訊,10天后我得知情況,馬上透過戰友捐款1500元,以表心意。
當有戰友問我為什麼還要堅持捐款時,我告訴他:“對我來說,錢多錢少一個樣,餘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有個好心情,比什麼都好。”
對於生命,我喜歡一句話:一個人只為個人活著,只為家庭活著,那個意義是很有限的。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吃了整兩年靶向治療藥之後,今年6月,我已改換中藥治療,效果還可以,費用也降了下來,能維持現狀就好。
(更多生活感悟,請關注鷹眼觀天地,歡迎投稿)
回顧幾十年的人生,是讀書影響和改變了我的精神世界,提高了我的思想境界和生活品位,從而讓我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頑強的毅力和堅定執著的追求,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一個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同志之間的相互影響,對個人的成長進步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曾經套用一首詩,用來激勵自己:
假如有人問我,你的幸福是什麼?
我一定告訴他,過去的歲月曾有過成功;
假如有人問我,你的夢想是什麼?
再平凡的生活也不能讓生命平庸。
在人生的歷程裡,
永遠保持一顆進取的心,
生活中始終堅持追求和創造,
人生就一定充實而富有,
精神世界將會更加光輝燦爛。
回首往事,我無怨無悔;
面對現實,我壯志未酬;
展望未來,我矢志不渝。
我依然堅信,堅韌不拔孜孜追求,
有限的生命,終將綻放璀璨的光芒!
2016年5月1日訪問龍口連合影,左起:董學強,崔興運,胡文華,尚栓,李培偉
鷹眼觀察:
這是一位令人尊敬、令人欽佩卻又令人憐憫的長者。
尊敬其勤奮與努力,道德之純粹,為人之良善;欽佩其執著與堅持,追求之高尚,行為之頑強;憐憫其孤獨與落寞,精神之卓然,身體之損傷。
有價值的人生總有夢想,追逐夢想的旅程必定寂寞而漫長;而追夢者卻從不覺得枯燥和單調,旅途中每一個精彩瞬間都會讓人激昂。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我想,這位長者的一生,無愧於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這句話,他的精神世界,也回答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個問題!
對此,您有什麼認識?點個在看,寫下您的想法。
(更多原創文章,請關注鷹眼觀天地,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