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清真八大碗歷史悠久,是結合臨清穆斯林群眾的生活習慣逐漸形成的。對於臨清人來說,清真八大碗可謂是家喻戶曉的美食,帶有濃厚的民族氣息,是用於辦喜事的宴席,臨清的八大碗在全國的少數民族中,特別是穆斯林生活習俗中都是獨樹一幟的。
臨清清真八大碗的由來
元朝成吉思汗率領蒙古軍西征,大量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被徵調到中原,參加平金、徵宋、統一中國的戰爭。臨清作為大運河沿岸的重要城市成了這些軍士的‘屯聚牧養”之地。
戰爭期間,他們預先將牛、羊肉等食物,透過燉、炸、蒸等方法,加工成熟製品。每到開飯時,火頭兵架鍋燒湯,將預先備好的熟製品,用熱湯一澆,便成了一碗可口飯菜。這樣的飯菜還解決了數百人同時用餐的問題。後來經過逐漸改良,演變成為了八人八大碗,同桌共餐的形式。
清真八大碗的特點
臨清清真八大碗的特點,除了色、香、味俱佳外,還有三點,那就是一肉二湯三滋補。
一肉。原料以牛、羊肉為主。伊斯蘭教倡導食用牛羊等佳美食物,禁戒“奇形怪狀、汙穢不潔、性情兇惡、行為怪異等之肉”(《古蘭經》)。
二湯。清真八大碗屬於湯菜,很注重湯的運用,其湯有原湯、清湯、白湯。巧格、松花、悶子佐以白湯,清汆丸子佐以清湯,燒肉、燉肉佐以原湯。清真八大碗中的湯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它們的原汁原味,不新增任何現代新增劑進行調味、調色,這可稱是另一個意義上的返樸歸真。
三滋補。清真八大碗不僅是佳美的食物,而且具有滋補強身的功用。元代回回太醫忽思慧《飲膳正要》“羊、牛肉,溫補不燥,培元固本,易筋壯骨”,經常食用可以“開胃健力,散寒助陽,益腎補虛”。
清真八大碗的菜品
臨清清真八大碗具體有哪些菜品呢?“八大碗”即燒肉、燉肉、松花羊肉、黃燜肉、肉雜拌、清汆丸子、圈巧閣、黃燜雞。
這些清真菜品都是上籠蒸的,很少動炒勺,但吃起來肉菜酸香透爛,肥而不膩,湯菜湯汁清香,滑嫩勁道。
八道菜品各有特色,讓人看了就食慾大開,很多人可能對其中七道菜都有所瞭解,唯獨對於圈巧閣帶有疑問,今天就給大家著重介紹一下“圈巧閣”這道菜。
圈巧閣是羊肉、羊油、粉條,打成餡料,塞進一個模具中,擠成一個長條狀,再用蛋皮裹住,放入鍋中蒸熟,臨上桌前,還要在肉湯中蒸一次。
它的名字就源於裝碗的過程,它為什麼這三個字呢,圈巧閣,一個是在它裝碗的時候,把它一圈一圈的裝起來,巧,用的是巧勁,手勁大了小了都不行,閣,顧名思義,做完以後這道菜就像一個閣樓的頂,上桌之前還要加入羊肉和雞肉熬製的湯,吃起來香嫩鬆軟,湯汁爽口。
臨清清真八大碗是臨清傳統特色美食,具有數百年的歷史,經過歷代廚師不斷的創新和完善,結合人們飲食習慣的變化,提煉運河時期的美食元素,如今的“臨清八大碗”,稱得上是臨清人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各位吃客可在臨清賓館、開元山莊、伊林居飯莊等進行品嚐!
(轉載請註明來源)
【免責宣告:我們致力於公益宣傳,無任何商業用途。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版權原作者所有,如在使用資訊時侵犯了您的利益,請及時聯絡,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 ◆ ◆ ◆ ◆
聊城市文化和旅遊局微信公眾平臺
政策方向|資訊服務
來這裡,找到做聊城人的全部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