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在海南島西北的澄邁縣橋頭鎮近岸,一頭長約13米的鬚鯨擱淺死亡。經過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橋頭鎮政府等多方力量的努力下,這頭鬚鯨踏上了一段永久的陸地之行——它的面板和骨骼分別被製成13米長的珍貴標本。2021年國慶期間,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的北區一層“南海鯨靈”展區,數以萬計的大人、孩子慕名而來或與它不期而遇,人們紛紛舉起手機、相機,爭相與這頭龐然大物合影留照,意圖以影像的方式記錄下它所帶來的視覺衝擊與心靈震撼。
我們總說,生命起源於海洋。那你知道生活在水中的鯨,它們的祖先卻是在陸地上生活的偶蹄類動物嗎?你可能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和最小的是什麼鯨嗎?你知道鯨能活多少歲?鯨是怎麼睡覺的,幼鯨又是怎麼吃奶的嗎?這些問題的答案,展覽中統統都有!
看什麼?13米長的南海鬚鯨標本
走進北區展館,最引人注目便是高懸半空、13米長的鬚鯨標本,伴其左右的還有抹香鯨、座頭鯨、虎鯨的模擬模型。空中巨獸與位於一層的小鬚鯨、偽虎鯨、領航鯨、灰海豚、寬吻海豚等鯨類標本們,集結呈現出一個生動的海洋世界,儼然“海洋最強天團”。
此次展覽展出近30件展品,觀眾不但可以遠距離地觀賞座頭鯨、抹香鯨、虎鯨等模擬模型,還可以透過近距離觀察各種鯨豚的剝製、骨骼和塑化標本,來了解它們的身體外部形態與內部結構。
聽什麼?令人驚奇的各種鯨歌
“南海鯨靈——館藏鯨類標本展”分為四個展示單元,即“水中巨獸”“演化故事”“觀鯨地圖”與“知行未來”。透過標本、模型、圖文展板、科普影片、互動裝置等的綜合展示,人們可以系統地瞭解到鯨類的分類、生理構造、行為、演化、分佈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展覽的亮點之一,是一個以藍鯨為原型打造的沉浸式互動體驗裝置:藍色的鯨首,“豆”趣的鯨眼,仿鯨鬚而設的須簾,進入這方獨立的小天地後,人們便可以透過按動不同的按鈕,聽到各式各樣、風格迥異的鯨歌。短鳴、長呼、或急促的“嗒嗒”聲,人們閉上雙眼,彷彿一瞬間就沉入進幽藍深海,親臨其境般地聆聽著這些大塊頭要與同伴相訴的話。
瞭解什麼?“鯨生鯨世”人與自然的故事
在與人相遇、相伴的數萬年間,鯨被人們觀看並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如巖畫、繪畫、地圖、雕刻品、小說等,記錄著。早期的人類還食鯨肉果腹,取鯨脂照明取暖,取鯨骨、須和齒築屋、雕刻和製作生活用品。在適宜條件下,人們也會將鯨製成標本並在博物館留存展示。展覽的另一亮點,則一個直徑1.5米的地球儀與一張世界觀鯨地圖,將帶領人們覽盡世界各地的鯨和鯨類標本。
“南海鯨靈——館藏鯨類標本展”在全面展示與鯨有關的科學、人文、歷史與藝術知識之餘,還期盼觀眾能“因瞭解,生熱愛,成行動”,攜手努力守護好全人類的海洋家園。
據瞭解,該展覽作為2021年(第二十二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的預熱活動,開放觀展時間將持續到2022年6月。
熱愛自然、熱愛海洋的你,不妨抽空來看看吧。
溫馨提醒:還有一大批精美的鯨主題文創產品等您現場來選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