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沃的土壤裡有各種微生物在活動!
1、甲蟎
節肢動物門蜱蟎亞綱甲蟎目(Oribatida)是一類體型微小的動物,體長一般在0.2毫米至1.0毫米之間,因大多數種類體壁強烈骨化,形似甲蟲而得名。甲蟎為世界性分佈,在南、北極地區,甚至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區都有分佈。截至2001年,全世界已報道甲蟎191科1300餘屬10000餘種,但推測全球實際種數應在50000-100000種。
甲蟎是自由生活的蟎類,主要生活於土壤中,尤以土壤表面約5釐米的範圍內最多,但在堆積腐殖質層厚的土壤(如森林表層土壤),即使在相當深度仍有許多甲蟎。甲蟎的數量和種類是土壤節肢動物中最多的,在含有大量有機質的土壤中每平方米可多達100餘種數十萬頭。土壤甲蟎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陸生動物之一,在泥盆紀的地層(距今約3.8億年)中發現有甲蟎的化石。
甲蟎由於種類多、種群數量巨大,以及主要以有機質和微生物為食,它們對土壤生態系統的作用很早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被看作是重要的分解者之一。目前認為甲蟎透過取食(或體表攜帶)微生物(真菌、細菌、藻類)和植物有機質,可以使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擴大分佈、有機質的表面積增大、有機質與微生物充分混合,從而加快有機質的分解,有助於土壤的形成和肥力的增加。
2、線蟲類
線蟲動物門是動物界中最大的門之一,為假體腔動物,有超過28,000個已被記錄的物種,尚有大量種尚未命名。絕大多數體小呈圓柱形,又稱圓蟲(roundworms)。它們在淡水、海水、陸地上隨處可見,不論是個體數或物種數都往往超越其他動物,並在極端的環境如南極和海溝都可發現。此外,有許多種的線蟲是寄生性的(超過16,000種),包括許多植物及人類在內的動物的病原體。只有節肢動物比線蟲更多樣化。
土壤中線蟲的數量豐富、種類多樣。土壤線蟲廣泛分佈於各類土壤中,不同的土壤深度線蟲的數量有所不同,其中10-20cm土層內分佈的土壤線蟲最多,寄生植物根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線蟲吸取植物體內營養,影響植物正常生長。導致植物生長弱,葉片黃化,果樹長勢差,根部不發達,營養吸收進一步受到影響。線蟲侵染代謝過程的分泌物直接刺激植物細胞和組織,進一步導致植物生長不良,植株畸形,影響農產品產量和品質。與重茬種植中,植物與植物間的化感作用相似。由於植株生長的不旺盛,抵抗力差,其他病蟲害發生率急劇上升,抵抗自然災害能力也隨之降低。線蟲除去本身引起病害外,有些線蟲還能傳播其他病害,如細菌性病害、病毒病和真菌病害。土壤中存在著許多其它病原物,根部受到線蟲侵染後,容易遭受其它病原物,從而加重病害的發生。
線蟲防治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嚴峻,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防治線蟲的方法有很多,化學的、物理的的,但實際上防治線蟲的效果卻越來越差,反而讓線蟲越來越進化,越來越猖獗。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土壤出了問題。
3、跳蟲類
跳蟲喜潮溼環境,以腐爛物質、菌類為主要食物,主要取食孢子、發芽種子。卵散產或堆產於百合鱗莖底盤莖周圍及土縫內。低齡若蟲活潑,活動分散。成蟲喜群集活動,善跳躍,1個百合鱗莖球上常有蟲多達數百頭甚至幾千頭,像彈落的菸灰。若、成蟲都畏光,喜陰暗聚集,一旦受驚或見陽光,立即跳離躲入黑暗角落。成蟲喜有水環境,常浮於水面,並彈跳自如。近距離擴散靠自身爬行或跳躍,遠距離借風力、雨水和人為攜帶傳播。
小於數毫米的土壤動物,攝取分解細菌、藻類等維持生命。被稱為(大地的浮游生物)。是物質迴圈的重要角色。
4、真菌類
真菌
生活於土壤中呈菌絲狀的單細胞或多細胞的異養性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數量僅次於細菌。種類繁多,主要有藻菌綱、子囊菌綱、擔子菌綱、半知菌綱。最適於通氣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存,表土層分佈最多,有腐生、寄生或共生生活,可分解糖類、澱粉、纖維素、木質紊、單寧等有機物、參與腐殖質的形成和分解、進行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尤在酸性森林土壤中的有機質轉化中起重要作用。
存在種類數量巨大而且多樣。人類瞭解當中極少部分的真菌種類的作用,其他的幾乎完全不知道作用是什麼。
5、巨蚓科
蚯蚓
全球已記錄的陸棲蚯蚓有12科,181屬,約4000種,中國已記錄的有9科28屬306種。 [3依蚯蚓的習性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蚯蚓一般被分為3種生態類群,即表棲類(epigeic)、內棲類(endogeic)和深棲類(anecic),不同生態類群的食性和習性迥異。內棲類又常被分為多腐殖質類(polyhumic)、中腐殖質類(mesohumic)、貧腐殖質類(oligohumic)和內-深土棲類(endo-anecic)等。三種生態類群並沒有明顯的分類學上的界限,經常有一些過渡型別出現,如表-內棲類(epi-endogeic)和表-深棲類(epi-anecic)。蚯蚓生態類群的概念已被廣泛接受和應用。Rómbke等認為蚯蚓生態類群可用於土壤分類和評價。
蚯蚓吃下含腐質土壤後排洩出來,是耕土促使土壤團粒化的幫手。蚯蚓挖穴鬆土、分解有機物,為土壤微生物生長繁殖創造良好條件,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在物質迴圈、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特殊作用許多國家利用蚯蚓來處理生活垃圾、有機廢物和淨化汙水。
6、藻類
藻類的概念古今不同。中國古書上說:“薻,水草也,或作藻”。可見在中國古代所說的藻類是對水生植物的總稱。在中國現代的植物學中,仍然將一些水生高等植物的名稱中貫以“藻”字(如金魚藻、黑藻、茨藻、狐尾藻等),也可能來源於此。與此相反,人們往往將一些水中或潮溼的地面和牆壁上個體較小,粘滑的綠色植物統稱為青苔,實際上這也不是現在所說的苔類,而主要是藻類。 藻類植物並不是一個純一的類群,各分類系統對它的分門也不盡一致,一般分為藍藻門、眼蟲藻門、金藻門、甲藻門、綠藻門、褐藻門、紅藻門等。
藻類雖然主要為水生,但無處不在,分佈範圍從溫帶的森林到極地的蒼原。某些變種可生活於土壤中,能耐受長期的缺水條件;另一些生活於雪中;少數種能在溫泉中繁盛生長。有些藻類會吸收空氣中的氮。
土壤生活著各種微生物,在它們互相作用下,使土壤有機質越來越豐富,保護土壤微生物是肥沃土壤的重要環節,透過自然農法的方法,保護我們的土地,土壤問題就是健康問題,需要我們的愛護!
希望以上知識可以幫助喜歡農業的朋友,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