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進賈府的第一天,說起自己的病,提到“如今還是吃人參養榮丸”。賈母聽到後說:“正好,我這裡正配丸藥呢。叫他們多配一料就是了。”
這就說明,林黛玉長期服用人參養榮丸,而且從林家吃到了賈府。顧名思義,人參養榮,是以人參養出榮華來。以賈母對黛玉的疼愛,用的必定是上等人參,但是,黛玉長期服用人參養榮丸,不但沒有把身體養好,反而越養越衰弱,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其實就在這味藥裡,人參確實能養榮,但並非對所有病人都能起到養榮的作用。僅從這味藥名可知,黛玉因病衰致死是必然的結局。
對於黛玉來說,人參起不到養榮的作用,只能續命。
人參是大補元氣之藥,在臨床應用上,通常用來拯危救脫。所謂拯危救脫,簡單來說就是救命。如果病人元氣大傷,比如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極度虛脫,就可用人參來救急或續命。
紅樓中,有三個人用人參來救過急,分別是秦可卿、賈瑞和王熙鳳。這三個人在用藥時用到人參,都是因為元氣大傷所致。元氣大傷,是原本元氣很足,因為某種特殊原因而讓元氣受到損傷。秦可卿、賈瑞和王熙鳳都是身體健康的人,秦可卿需要用到人參,是因為被一眾庸醫耽誤了,導致了虛病,需要用人參來益氣養榮;王熙鳳需要用到人參,是因為小產之後沒有及時調養,反而因勞累過度而患了血山崩,導致身體極度虛弱,需要用人參來補元氣;賈瑞的情況比秦王二人更嚴重,他是因為縱慾過度,“下溺連精”,造成短時間內元氣大傷,需要用人參急補。
林黛玉的情況與以上三位都不相同,她是因為先天不足,“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上。實際上,林黛玉的這種情況,並不適合用人參來養榮,因為養榮的前提是自身有根本,人參只是用來固本培元。這就好比一株植物,本身具備生命力,只是生命力太過微弱,所以需要藉助外力來快速增強生命力。如果本身沒有生命力,完全依靠外力,那就無法養榮,只能續命了。
黛玉的問題,就是無本可固,無榮可養。正如寶釵所說,“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人參)竟不能添養精神氣血”。黛玉很少吃五穀,因此缺乏本元。在這種情況下服用人參,其實是種浪費,“不能添養精神氣血”。
秦可卿、王熙鳳、賈瑞都是有本元之人,都沒能透過人參養出榮來,最終都早逝了,何況黛玉是無本元之人,人參對她來說,只是續命而已。所以,越養越衰弱是必然的。
林如海和賈母都對黛玉的病不抱希望,只想為她續命,多活一天算一天。
寶釵談論黛玉的病症寫在了第四十五回,作者為這一情節定性為“金蘭契互剖金蘭語”,說明非常認可並高度肯定了寶釵的這番言論。另外,黛玉接受了寶釵飲食養人、改喝燕窩粥的建議,並因此與寶釵結為金蘭契,說明黛玉也認可了寶釵的這番言論。
如果僅僅是為了表現寶釵與黛玉關係上進入親密狀態,作者為什麼一定要拿黛玉的病來說事?反覆研讀之後,我意識到,作者的用意,是把寶釵定位為張友士一樣的神醫。
張友士不是專業看病的大夫,他只是一個“學問最淵博”的儒生,其醫理上的造詣,只是業餘愛好。同樣,寶釵也不是大夫,她也是一個“無書不知”的博學之人,不過她的業餘愛好很廣泛,而且都鑽研得很深,拿出來說都是專業水平。這兩個業餘愛好者,在“論病細窮源”上,都能一語中的,找到問題的根本。這便是作者的有意安排:秦可卿的病被專業太醫耽誤了,即使遇到了神醫級別的張友士,還是無力迴天。同樣,黛玉的病也是被耽誤了,即使寶釵所說的是金蘭之語,還是無法挽回黛玉的生命。
不過,林黛玉和秦可卿不同,秦可卿的病是被一眾庸醫耽誤了,林黛玉的病卻是被林如海和賈母耽誤了。
秦可卿病了,太醫換了一個又一個,說明賈珍對秦可卿的病抱有希望,希望能遇到一個能治癒可卿的醫生。不同的太醫,必定會開不同的藥方。然而,黛玉的藥方多年沒有變過,一味人參養榮丸吃了十多年,說明林如海和賈母都對黛玉的病 不抱希望,所以不想折騰。
不抱治癒的希望,人參對黛玉來說,就只是續命了,活一天算一天,這是林如海和賈母共同的想法。有此主觀意願,黛玉的病不被耽誤才怪。所以,即使寶釵提出喝燕窩粥來培元,卻和可卿遇到張友士一樣,為時已晚。
這就是黛玉的身體越來越衰弱的主要原因:父親和外祖母早已從心理上放棄了對她的醫治,只希望用人參為來她續命,能多活一天就多活一天。至於養榮,只是一種心理安慰而已。人參之於黛玉,從來就起不到養榮的作用。
這也是作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詮釋“假作真時真亦假”,人參養榮是假,續命是真。世間多少人喜歡取一個看起來很美好的名字來自我欺騙?人參養榮丸,這是一個被作者賦予了諷刺意義的藥名:昂貴且美好,但黛玉悲劇的結局早已蘊藏其中。
相關閱讀:
《紅樓夢》| 寶釵為何建議黛玉吃燕窩?真相總是很殘酷!
《紅樓夢》|當賈府為人參發愁時,靠人參續命的黛玉該怎麼辦?
一個關於燕窩的細節,含有三層深意,與賈母王夫人寶玉黛玉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