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為春,花落為秋,流年不復記。一轉眼入秋,天氣由熱變冷,人體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很多慢性疾病也在這個時候來了。“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日落葉蕭蕭,秋風肅殺,容易使人心生愁緒。所以,秋季宜養生,且養身應與養心並行,人的飲食起居和精神情志都應順應時節做一些調整。
那麼秋季如何養生呢?相信大家早就看了很多科普文了。我不是醫學專業不敢妄言科普,只不過最近翻看書籍剛好有提到一些古人養生之法,覺得其中不乏道理,今天就與大家一起學習探討一下。
飲啜:
七分食七分飽
以致脾氣調和
秋季人們都喜歡食療,所謂“貼秋膘”。愛食者多食,但切勿過度。
李漁的《閒情偶寄》頤養部有一篇《太飢勿飽》就講了調理飲食之道:大約飢至七分而得食,斯為酌中之度,先時則早,過候則遲。很好理解,就是說如果覺得有七分餓就該吃飯了,不要等到餓極了才想起來吃飯。
現代人所說的“吃飯只吃七分飽”,李漁也是這樣以為的:然七分之飢,亦當予以七分之飽。他以灌溉稻田做比喻,形象地解釋了原因,說進食就好像給稻田灌溉,水量一定要與禾苗相稱,需要多少,則灌注多少,太多反倒是傷了莊稼。
可是現代人為了生活奔波,有時候難免餓過七分而不得食,都餓到九分十分了。這時候千萬不要“猛虎撲食”,李漁就說了,這時候人就是“太飢”,其進食也,寧失之少,勿犯於多。如果吃多了,飢和飽一下衝撞相搏,脾氣容易受傷,一旦紊亂可能數月都不易調和。
李漁這個“太飢勿飽”的養生之火候,雖然不是針對秋季養生而言,但是在秋季腸胃病多發季節,何嘗不是可以參考的養生之道呢!
善睡:
早睡早起
以睡還精養氣健脾益胃
李漁《閒情偶寄》頤養部之《睡》曰:養生之訣,當以善睡居先。睡能還精,睡能養氣,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堅骨壯筋。沒想到睡覺還有這麼多好處呢!
不過可不是睡覺好就不分時辰埋頭睡,關於睡覺之時,李漁以為:由戌至卯,睡之時也。其中他強調了睡懶覺與長夜不醒者無異也,人生百年,晚上佔了一半,白天行樂都覺得不夠,睡多了豈不是佔用了遊樂時間呢!
著名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也告誡世人:“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動之者半,息之者半,勞以日,息以夜,白天行坐起立堪多矣,夜晚就早點睡覺吧!
行樂:
養生之法以行樂先之
秋天實乃行樂好時節
“秋夜宜豪遊,宜訪快士,宜談兵說劍,以除蕭瑟。”秋月當天,纖雲都淨。奉行以行樂養生的李漁就說秋天其實是行樂好時節。
炎蒸初退,秋霜媚人,四體得以自如,衣衫不為桎梏,此時不樂,將待何時?而如果秋天不行樂,馬上就是冬天來啦,到時霜雪一至,則諸物變形,非特無花,亦且少葉;亦時有月,難保無風。
秋天怎麼行樂?乘著秋高氣爽的天氣,去領略山水之勝,登高遠眺,千萬不要錯過!過了這個好時節就是霜雪寒冬,就又要等上一年了。
李漁還說,趁著秋日去拜訪你的好友吧!夏天太熱冬天太冷,彼此閉門不出,這時候約朋友出來聯絡下感情,方是不負一年之約矣。
這種觀點和詩人劉禹錫之“我言秋日勝春朝”之秋興倒很相似,可見古人之於秋日也不盡是哀愁,我們何不也在秋天盡情行樂呢!
養心:
去嗔怒以養性
灑脫豁達以養心
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主,對全身的機能活動起主宰和協調作用。故而秋季養生,更要注重頤養性情。
古語有云:守恬淡以養道,處卑下以養德,去嗔怒以養性,薄滋味以養氣。世途嘈雜紛華,人,逢事少一些憤怒,但看花開落,不言人是非,可修養性情也。
其實上天賦予人的處境都是相似的,就看每個人怎樣對待。就好像對於秋天,有人聞風雨瀟瀟,覺悽然可慘,也有人覺悠然可喜。覺悠然可喜者,乃灑脫豁達者也。
“灑脫是養心第一法”,蘇軾常年受貶謫流離之苦,卻豁達樂觀,仍會苦中作樂。“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在現代社會壓力之下,其實每個成年人都不容易。為此我們更應常懷灑脫之心,豁達看待人生路上的每一次考驗。尤其是老年人,更要心閒,閒則氣爽神清,閒則樂餘年。
結語
今天分享的這篇古人的養生之道,雖時過境遷,但今天看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當然我非醫學生,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如果你是養生達人,歡迎加入一起探討。養生早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屬,在30歲就戲稱自己為“中年人”的當代“社畜們”,早就開始養生了。來說說你的養生之道吧!
注:文章原創,圖片來自網路,喜歡請點贊轉發關注哦!